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空工程建设局长林茂光:用忠诚托起使命(图)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0月12日04:16
他与共和国同龄,命运和事业与共和国紧紧连在一起;

  他从军四十一载,一直奋战在国防工程建设一线,创造了一个个佳绩,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今天,他肩扛金灿灿的将星,胸前多了两枚二等功证章,手里捧着5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仅去年一年就获得了7项荣誉……

  他叫林茂光,广空工程建设局局长。  

   “干一个就要出一个精品,干一百个就要出一百个精品”

  林茂光这个名字就是一个“金字招牌”,这个招牌是他创造的一项项优质工程累积而成的,无论在军内还是军外,他每干一个工程就是一个精品。

  这是一个倒计时工程!2002年10月,工程建设局领受了空军某机场新机改装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新型战机的接装节点时间——2003年6月。除去筹备开工和验收调试,施工时间满打满算只有7个月,而他们承担的机棚、供油、供电、营房等大小建设项目有106个。

  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虽然是家常便饭,但这种定好接装时间的工程还是头一次。开工不久,又接连赶上非典疫情和百年一遇的低温天气,工程进度一度迟缓。

  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林茂光带领大家对施工方案重新进行了研究论证,把每道工序逐一分解、细化,又从全国十几个省的10多个工地抽调精兵强将连续奋战。机棚工程是所有项目中最大的施工难点,最大跨度158米,又要在高空交叉作业,超低温让手和钢管一接触就粘在一起,空旷的机场上空寒风刺骨。林茂光与现场技术人员研究采用新材料、新设备,创新空间网架结构新技术、新工艺,使所有吊装工作一次成功,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效益。另一个难点是如何有效使战机加油、加电与停机坪一体化,以缩短战机出动准备时间。在缺资料、没经验、时间紧的情况下,林茂光专门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攻关,高质量创新了“三线合一”安装技术。他就是靠这种精品意识,最终使整个扩建工程获得全军优质工程一等奖。

  “产品就是人品,产品不合格就是人品不合格。”林茂光把每一个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到人格的高度。搞工程建设不出精品就无法立身做人,更谈不上单位发展;尤其搞国防工程,不把住质量关,不对未来战争负责,就会成为历史罪人。

  “所有水管和消防管道全部改用市场上刚刚面世的塑料钢塑管。”2004年初的一天,某战备洞库工程物资采购负责人突然接到林茂光的电话,大惑不解: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工程采用球墨铸铁或镀锌钢管,为什么要改用新材料?塑料钢塑管价格比原材料可要高出3倍多。本来这项工程的利润空间就不大,采用价格更高的新材料,那岂不是要干赔本的买卖?

  “以前咱们用的铸铁管或镀锌管埋在地下很容易锈蚀,使用寿命太短。一旦洞库有了险情,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想象的!塑料钢塑管韧性好,而且耐腐蚀,寿命能达50年,国防工程质量可是百年大计啊!”林茂光解释说,“咱们姓"军",不是"包工头",没有一个坚强的国防,拿再多的利润咱们也守不住啊!必须使用最新、最好的材料。”林茂光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使这项工程又捧回一个军队优质工程一等奖。

  “干一个就要出一个精品,干一百个就要出一百个精品。”许多人都是从一个个精品工程中认识林茂光的。

  41年来,林茂光组织完成了3000多公里输油输气管道铺设、1000余座金属油罐安装、上百条洞库修建、数百座单机掩蔽库防护门安装、百余个战备工程伪装防护等国家、军队重点工程160余项,全部优质。

    “只要给我一点阳光,我就一定要灿烂”

  2003年初,林茂光领受了空军最大的地下工程——粤北地区某洞库的修建任务。因为战备任务紧迫,原计划3年建成的工程要提前一年半竣工。

  尽管钻山蹲洞28年,但林茂光还没有承接过这种大型地下工程,这对他来说是一次全新挑战。

  3月18日,他风风火火来到地处大山深处的施工现场,工地上一片荒凉,四处静悄悄,因为没有水电,无法坑道作业,而架设临时线路至少要3个月才能接通,这就意味着3个月后才能开工。

  林茂光一下就急了,他集合起施工队说:“世界上哪有一场战争是等着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才开打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两天后必须开工!”这是林茂光下达的“死命令”。没有电,就用内燃空压机;没有水,风钻直接打干眼。3月20日,林茂光亲自点燃第一个炮眼,宣布正式开工。

  随后,他又迅速组织突击队应急抢修水路电路。一周后,水通电通。

  没水没电,仅仅是“千难万难”的一小步。随着挖掘向前推进,他们开始遭遇溶洞群,500多米的距离就有32个溶洞,像一个个张牙舞爪的“拦路虎”横在面前。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困难踩在脚下。林茂光调遣精兵强将,组织一支20多人的突击队,连续奋战半个多月,集中力量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解决了“拦路虎”。

  之后,林茂光采取超常措施,超负荷连续作业,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20多万立方米的挖掘任务。

  第一次承接大型洞库施工任务,他们就取得了被专家称作空军地下工程建设史上“洞库掘进速度最快、光面爆破效果最好、溶洞处理最成功、工程伪装最系统”4项最好成绩。其中,伪装防护填补全国、全军空白。

  林茂光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把每一次机会都当作是最后一次机会。他常说:“只要给我机会,我就要挑战;只要给我希望,我就要拼搏;只要给我一点阳光,我就一定要灿烂。”

  为了提高战机的战场生存能力,上世纪末,我军开始为第三代战机建造单机掩蔽库,机库防护门要求能抵抗重磅爆破弹袭击,国内一专业厂家安装出来的防护门在抗爆试验中失败了。

  “把试验库防护门任务交给我们吧。”林茂光主动找领导请战:完不成任务,军法处置!“油罐大王”搞防护门,能成吗?领导将信将疑。“两个月搞出两镗防护门,供总部和空军试验。”林茂光果断干脆立下军令状。

  林茂光亲自担任项目经理,迎接新的挑战。

  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论证调试,两个月后,两镗新型防护门终于研制成功。

  抗爆试验那天终于来到。一声巨响后,徐徐打开防护门,不可思议的情景呈现在大家面前:一排排放置在倒立啤酒瓶上的蜡烛依然安静燃烧。试验表明,新型防护门无论在防护能力、结构形式、启闭方法,还是在修复能力上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随后,由他研编的《单机掩蔽库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于2008年被作为国家军用标准发布实施,并独揽了全军单机掩蔽库防护门建造安装任务。

  41年来,林茂光转战百余个国防战备工程建设工地,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创造了国防工程建设18个第一。

   “创新无止境,要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林茂光不仅是国防工程建设的实干家,还是军事科研领域某些专业的领军人。近年来,他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获得19项国防专利,他在军事科研领域的成果与他在工程建设领域成就同样辉煌。他所获得的大奖涉及信息技术、军事侦察、防护伪装,还有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他不仅知识广博,而且造诣很深。

  36岁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后,武汉理工大学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研究所——“林茂光军事工程技术研究所”。45岁开始学计算机,57岁开始攻读工程管理硕博连读。当战士第二年,发明了“油罐罐顶旋转胎具拼装法”。当兵第五年,率先使用“充气顶升法”安装油罐,取代传统的“手拉葫芦吊装法”,在全军推广沿用20年。

  2008年秋,林茂光主持完成的《军用机场金属油罐安装工程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捧回这个奖杯,林茂光百感交集,1990年发生在某地洞库里的那一幕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历历在目。

  那次,林茂光用“充气顶升法”安装一个大型油罐,由于一个定位拉杆受力过大发生断裂,整座油罐旋转着砸了下来,他和7名站在外面的战士差点被砸成“肉饼”。

  这一砸,让林茂光清醒地意识到:“充气顶升法”虽然比“手拉葫芦吊装法”先进得多,但由于安装油罐一般是在山洞内作业,容易产生噪音和烟雾,一旦停电或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油罐翻倒事故,他决心用更先进更安全的方法取代“充气顶升法”。

  在尝遍了失败的苦痛,反反复复上百次的试验之后,计算机全程自控液压顶升油罐安装新工艺终于诞生了。如今,利用这项新技术,工效得到大大提高。该课题得到军内外同行专家高度评价,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一次,林茂光在一份内部资料上看到,我军一些战备工程虽然采取了迷彩伪装和伪装网等遮蔽方式,但对空暴露比较明显,很难逃过境外卫星的侦察监视。谷歌网站公布的卫星照片,清晰地显示了我军伪装网遮蔽的地下工程等目标。

  林茂光忧心忡忡。这个样子,今后打仗怎么办?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探索新的伪装防护技术。事也凑巧,空后机关此时正考虑在林茂光承建的洞库搞伪装试验,他们就这样一拍即合。

  可林茂光接下了任务后又有些犯难了。一没专门的技术人才,二没设备和经费,有的只是紧迫感和手头一本《伪装学》教材。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来,工程建设局在边施工边搞科研中,探索了一条很好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研路子,形成了“小核心、大联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科研机制。

  林茂光一下子灵感来了:空后机关领导高度重视,并有专家指导,西北某大学新型伪装材料研究成果累累,南京某大学伪装防护理论很有研究一直走在前沿,空后某设计局有工程设计经验,而我们单位有很好的现场施工执行力。他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巧妙地把这些单位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各展所长,很快在一些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

  8年时间里,工程建设局在伪装防护课题上投入了超过1000万元,没有向国家和军队要过一分钱。试玉须待时日,真金不怕火炼。在对研究成果的检测过程中,上级有关部门动用各种先进侦察手段,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伪装检测,各项检测均达到了隐蔽伪装要求。该项成果2008年申报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时,获全体专家评委一致通过,认为“成果世界领先,填补国内空白”。

   “光有一个林茂光不行,要培养成百上千个林茂光”

  “我这些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出一支好队伍,光有一个林茂光不行,要培养成百上千个林茂光,才能把国防工程建设事业做好做大。”工程建设局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林茂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人才培养理念。

  现任工程局副局长的王建宇,是林茂光带出来的得意“高徒”。1990年12月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王建宇,能吃苦,脑子活,手利索,林茂光把他作为一个好苗子,带在身边手把手教技术,教作风,教做人,让他在施工一线摔打锻炼,不断给他交任务、压担子,使他很快成长为能挑重大工程项目的主要业务骨干。王建宇不负众望,当兵头11年,2次立二等功,8次立三等功,从士官直接转为干部,3年后被破格提升为正营职大队长,2004年被选为“空军十大杰出青年”,为局里的全面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高级工程师戴维进曾是郑州一家大型企业的副总工程师。1999年,林茂光在一次工程项目合作中发现他是一个局里未来发展急需而难得的专业型人才,在单位经济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果断拿出50万元,把他挖了过来。戴维进到工程建设局后,很快成为单机掩蔽库课题的重要成员,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专家李敏周退休后,林茂光“三顾茅庐”诚恳地请他“出山”,并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中心和焊工培训基地。有人质疑这样大的投入值不值,林茂光说,有了人才才有长远发展,这样的投入值。李敏周带领技术骨干编写了《质量手册》、《长输管线施工工艺》、《射线探伤施工工艺》等压力管道安装体系文件,培训出一批专业技术骨干。

  林茂光深深懂得,工程建设局要发展壮大,必须把根深深地扎进国民经济大发展的土壤里,在重大任务中培养人才、锤炼队伍,走出一条军民融合、科学发展的新路。

  他带领官兵奔赴大江南北,先后参与了10多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每完成一个项目,人才就培养一批,装备就更新一片,管理水平就与国际先进水平靠近一步,工程建设综合能力就提升一个层次。

  在林茂光的带领下,工程建设局形成了一支业务领域宽广、实力雄厚、科技密集、人才济济的工程队伍,被誉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的英模团队。工程建设局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军战场建设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被誉为“林茂光英模群体”。(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