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重庆市万州中小学124名书法爱好者以毛笔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多种树体,共同创作完成了《万州西山格言碑》长卷,作为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创作者中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和刚刚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的青少年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是来自幼儿园的5岁小朋友。中新社发史焕云 摄
中新网10月13日电 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兴义13日在京向媒体通报了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简称“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急需保护名录”)的有关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除24个委员国代表外,64个缔约国、15个非缔约国和32个非政府组织派观察员与会,与会总人数有450人。于兴义作为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率由我部和我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主管文化的5人代表团以观察员国的身份参加了会议。
阿联酋文化青年和社区发展部部长、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薇丽、政府间委员会主席阿瓦德(阿联酋人)等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出席了会议闭幕式。
本次会议的实质性议程较多,其中最重要的议题是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为使我国申报项目获得批准,争取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于兴义与会代表团在会前和会议中投入大量时间,精心研究会议程序、议题和有关文件,征询专家意见,召开研讨会,制定与会方案,并利用各种机会做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和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的工作。我们与会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中国申报两个《名录》的项目顺利获得委员会的批准。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到各国政府提交的列入“代表作名录”申报项目共111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设的附属机构由六个国家组成,他们先期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了的评审,并向政府间委员会提出了有关建议。本次会议根据附属机构的建议,批准将76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12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加上此前已列入代表作名录的90个项目,目前全世界共有166项代表作,分布于76个国家。
中国列入“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共3个,分别是: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共22个,具体是: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呼麦。
此次中国共有25个项目列入以上2个名录。在申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加上此前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等4项,中国目前共有26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是世界上拥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此次其他列入项目较多的国家有:日本13项,克罗地亚7项,韩国5项。)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的工作,积极参与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谈判及其实施细则制定的全部过程,为我国的申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申报成功意味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对我国推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的高度认可,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申报主体和相关群体的巨大荣誉。同时,申报成功也表明我国政府和相关申报单位、遗产拥有者肩负着更重要的保护相关遗产的责任。
中国的申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是在党和各级政府有力领导和重视下取得的。我们的申报工作既是作为缔约国的一种履约行为,也是在国际上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文化遗产有利契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辉煌。截至今年9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已达116个,这表明国际社会已就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成了广泛共识。我们将某一遗产项目申报列入“代表作名录”或“急需保护名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抢救、保存、保护和振兴该项遗产。应该说申报是手段,保护才是真正的目的。通过申报,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从而调动各方力量,更好地保护这些人类珍贵的遗产,这是我们向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让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在申报工作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好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