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上马重复建设 新能源产业低端过剩高端短缺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14日14:00
随着国家先后出台“太阳能屋顶”及“金太阳”计划、以及新能源优惠电价政策的出台,国内新能源投资热情高涨,甚至还吸引了外商来华投资大项目。
但与此同时,新投资过多地流向上游的新能源材料和设备制造领域,比如多晶硅和风力发电设备,使原本就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远远超过了下游的应用需求。
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对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行具体的落实,再次指出多晶硅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和风电设备一样,两个领域“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作为新能源,光伏发电是绿色事业,但提炼生产光伏电池的原材料多晶硅,其过程却是高耗能和高污染。目前国内使用多晶硅的光伏发电,发展缓慢,所以国内生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电能。这是国家产业政策所不能容忍的。
即使出口,也仍然过剩。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多晶硅厂商有效供货能力将达8万-11万吨,而预期全球有效需求只有6万吨。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多晶硅价格已从最高500美元/公斤降到目前的70美元/公斤左右。然而,目前我国20多个省近50家公司还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很多专家指出,国内众多多晶硅项目的无序上马,实际上是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设备、技术的企业,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指出,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只存在于低端领域内;目前,多晶硅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国外几家大的企业手中,我国很多加工制造项目并未掌握关键的单晶硅与多晶硅提纯技术。所以在整个产业链中,国内企业扮演的依然仅仅是一个赚取“加工费”的角色。
由于技术低端,使得多晶硅价格仍有继续下探的空间,企业进退两难,预计目前的50多家企业中,最后能存活的也就3-7家。
风电行业虽然相对成熟,但上游的设备制造业同样也不乐观。到2008年底,国内从事风电整机生产的企业已达70多家,但只有约20家厂商有成熟的产品下线,多数新进入的企业还处在建设或产品试验阶段。按投建规模计算,这些企业的风机产能可达3500万-4000万千瓦,但预计国内风电场的建设速度仅能维持在年装机容量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未来供给也将大于需求。
而在风电制造方面,真正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也不多。沈阳远大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闫凌宇指出:“中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买图纸然后组装的,80家企业里应该有70多家都是买的图纸。几家企业买的都是一张图纸,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风电设备进口金额近亿美元,进口的主要就是关键零部件。
所以,国务院9月26日批转的“通知”,对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提出了指导原则: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产业化示范,防止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引导有序发展。
对多晶硅具体的产业政策导向有:用国内多晶硅原料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兼顾国际市场;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等等。(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