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联合早报:上海带着“外来性格”不易琢磨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14日15:03
  中新网10月14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刊文说,带着强烈“外来性格”的城市,最不容易领会和了解。大量的外来人口往往伴随各种语言习惯、生活习俗、宗教、文化、思维观念而来,与原有和其它外来的“性格”相互碰撞。所以要认识上海的全貌,“海派文化”的有容乃大、兼容并蓄或者外向性格,恐怕不能完全概括。

  文章摘编如下:

  行色匆匆,却在无意中走到一条古玩街上,那是上海市的老区了。

  不到中午,夏末的朝阳里,街坊的大叔们已经在太阳光下摆开麻将桌“游干泳”了。两旁并列的老房子,外观并不很破旧,一边上面是住家下面是商店,另一边就是单层的小小的店面,大多经营古玩。

  闲适的晨光里,三三两两的外国和外地游人走进这条街来了。房子外头随意架起的竹竿和晾出来的衣物,一点都不介意外来人的目光。

  转过街角,老区的感觉更深刻了。狭窄的里弄间,住着不知道多少户人家。没有深入到屋里去看,但可以感觉其中的局促。大概连厕所也是奢侈的,一个男人就在里弄的墙角撒尿,从过往邻居的表情看来,是再寻常不过的景象了;穿睡衣走出里弄的男人大概也是如此。这景象依稀在早期新加坡的甘榜也看得到的。惊讶的外人不免小题大做了。

  而闲适也伴随着对拆迁的心理准备了吧。

  新商业区金融区里开阔新颖的空间与老区房子街道的对照,反映的是急速变迁城市中的两面性。完全拆毁重建有经济效益的考虑,也有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但贫富间的差距也在日益扩大,拆迁户能不能承担新房的代价,必须有整体的规划,而旧城区拆不拆、怎么拆、拆了做什么?把两面变成一个样子,对城市居民和城市的生命力会更有帮助吗?

  新加坡过去几十年的整顿市容过程,也曾经有过如此这般的两面性,不过对许多人来说,“牛车水不复牛车水”这样的“单面化”经历,还是有值得借鉴之处的。

  如何面对变迁是一回事,不过变迁恐怕也是移民社会最容易找到的痕迹。上海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她数百年来都要扮演人货往来集散的角色,清末以来洋人的入侵和开埠,更让“外来性格”加倍凸显。

  而带着强烈“外来性格”的城邦,其实最不容易领会和了解,这点倒和新加坡有若干相似。因为大量的外来人口往往伴随各种语言习惯、生活习俗、宗教、文化、思维观念而来,在城邦中落户之后,在经济行为、社会交流和政治活动中,与原有和其它外来的“性格”相互碰撞。这样的碰撞过程往往是无意识的,也很可能并不如预期的会产生某种“融合”或“交织”,而是比较强势者(却未必是多数者)获得最终的主导权或支配权,如果有几个文化都相对强势,则比较可能出现某种相适应之后的融合过程。但在这种融合结果产生之前,一般对这一社会的理解,不免要借助许多的想象。

  所以要认识上海的全貌,“海派文化”的有容乃大、兼容并蓄或者外向性格,恐怕不能完全概括,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她吸收了什么样的现代商业规范和思维?能恢复多少昔日上海滩的风华与盛景?作为以全球化时代经济大都会为目标的她,会不会自始至终都是难以理解、变化万端的性格?这些都值得探讨。

  就像新加坡,仅仅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就能说出我们的特性?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其实沉淀了又消失了多少原有的个性?多少是为了种种理由被强加出来的个性?至今为止,我们看到的自己其实又是什么样的一种性格?四面环海的城邦,我们有多少海洋气质,又有多少河岸性格?这些其实都因为我们的多样性和外来性格而有赖更多的探究和论述——哪怕仅仅为了认识自己。(陈迎竹)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