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委员:全程监控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0月14日17:05
日前,在山东潍坊召开了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出席会议并讲话。早在20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颁布开始施行,但是时至今日,作为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如何切实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教授王然深入到田间地头、各农产品批发市场,并邀请农产品生产、销售、监管等各阶层代表进行广泛的座谈,在经过科学细致的调研后认为:目前,各级政府在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的同时,必须强化农产品源头的监督检测,做到全程监控,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构建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只有这样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加强源头监管,推行产地准出,首先把住了农产品产地准出的关口。近年来,青岛市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的工作力度,使优质农产品数量快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大力推行产地准出制度,由各区市农业部门及其委托机构对本区域农业环境、生产环节、田间记录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外来的农产品开具《市场准入证明》,标明农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采收日期以及质量安全状况等信息。
二是强化行政执法,实行全程监控。探索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牵头开展全程质量控制试点,依靠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使“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源头可追溯、过程可监管、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同时针对外来农产品质量监管缺位,执法部门职责不清、执法不力等突出问题,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整合执法力量,健全监管网络,积极开展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添加剂、农产品包装标识等执法活动,实现“从田间到市场”全程监控。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加速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程,重点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配套,使农产品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均有标可循;积极研发快速有效的农药残留监测方法,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世界尖端的仪器设备,提高农产品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把分散在农业、卫生、质量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检测机构有效集中,使大型科学仪器实现市场化和科研设备社会化,彻底解决“不能检、检不出”的问题。
四是强化服务指导,提高生产水平。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在乡镇两级设置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机构,配备监管执法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加强农业技术、信息、金融和保险服务。
五是强化行业自律,倡导诚信经营。对农资经营户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实行可追溯管理。鼓励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利用市场手段,整合品牌资源,选择一批企业或规模基地,对经认证的农产品开展原产地标识、基地标牌,探索统一包装、标志使用的管理,设立专卖点、专柜或进超市,集聚品牌效应,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开展市级诚信企业评选活动,对规范生产、信誉优良的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要通过政府宣传提高知名度,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六是强化社会监督,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宣传手段,采取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从决策层、管理层和消费层这几个层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建设的全民教育活动。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配备县、乡两级专(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督查(信息)员,不定期对基地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发布监管信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奖励办法,拓展舆论监督的渠道,逐步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付宪春)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