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2.6亿复制莫高窟:平衡文物保护与游客立场关系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9年10月15日04:02
  艺术宝库莫高窟也将被“复制”了。今年“十一”期间,敦煌莫高窟单日接待量最高达到5300多人。为应对日益增长的旅游压力,敦煌研究院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拟投资2.6亿元人民币建设虚拟莫高窟暨游客服务中心,以缓解大量游客给莫高窟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中新社10月12日)

  应对日益增长的旅游压力只是“虚拟莫高窟”建设的原因之一,最关键的原因是,有关专家表示游客是造成洞窟内微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开放洞窟致壁画病害发展速度加快。而“虚拟莫高窟”建好后,通过数字展示技术,游客们可以身临其境、细致入微地观看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等等。莫高窟这一人类文化宝藏是不可再生资源,对其予以全力保护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缩短游客在莫高洞窟内的停留时间,无疑对洞窟的保护将起到有效作用。

  然而,投资2.6亿元“复制莫高窟”这一举措在民间并未赢得一致认同。最典型的反驳观点是,花这么多钱建设这个“假”的莫高窟有意义么?游客支付高昂的旅游费用前去观瞻一个并不真实的莫高窟,倒不如制作成光盘在家中观看,省钱又省事。

  到现场观看一个莫高窟复制品,与在家中观看莫高窟的光盘,二者具备同等价值么?显然不可能。很多文物,比如《清明上河图》,普通人一般难见其真迹,但是那些手工临摹、木刻水印或是制版印刷的“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满足了人们观览的需求,你能说这些“下真迹一等”的观赏品没有价值么?当年张大千、谢稚柳等名家临摹的大量敦煌壁画同样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再比如古代书画、漆器、纺织品等,展览是要受损的,那不妨用高仿真的复制品替代。所以,简单地否定文物复制品的价值并不可取。出于保护敦煌壁画等文化瑰宝的需要,修建“莫高窟复制品”以虚拟漫游厅的形式来满足游客的需求,这与制作文物赝品完全是两回事。

  投资2.6亿元“复制莫高窟”的这一争论背后,其实是文物保护与游客立场的关系如何平衡的命题。对于类似莫高窟这样以展示文物遗迹为主的景区而言,观赏到货真价值的文物当然是游客的第一需要,但是文化古迹的保护和研究必须站在游客立场上吗?未必。比如,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珍品,国家文物局就有相关规定,在阴天、雨天或雪天里它是不允许出库的。在对待文化古迹的态度上,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开发都应该让位于保护的需要。

  值得警惕的是,有时候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我们常常把文化古迹的保护和研究让位于游客需求,或者让位于旅游收入。只要能提高这些景区的景点收入,古迹毁坏一点无所谓,遗产再怎么开发都不为过。这样的文物保护态度在一些景区并不鲜见。

  相比之下,有些国家的做法倒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挖到古迹之后就地回填,然后,在遗址边上,做一个复制的现场。他们对游客开放这个复制的现场,然后树个牌子告诉游人这个古迹是怎么回事。游客大体上了解和感受了古迹的“活体”,管理部门也有了相应收入,最重要的是,古迹得以完好保存。

  文化古迹的保护和研究不能完全站在游客立场上,只要是出于科学保护的原则,复制历史现场情有可原。当然,类似“中华文化城”那样的“历史活体”,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