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受了巴赫和乔伊斯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15日16:30
  六位中国知名作家亮相国际书展

  14日下午,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题馆内让全球观众切实感受到了厚实的中国文学重量——余华、莫言、苏童、李洱、葛水平和须一瓜六位国内知名作家同时亮相。各位作家在简短自我介绍后,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莫言谈了西方读者理解中国作品的问题。他表示,中文与西方字母语言差距很大,译者不仅要有很好的中文和外文功底,还要很了解中国国情,才能够准确传达原作的风格,让读者了解到中文的风貌。

  莫言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学渐渐走出国门。西方读者在阅读中国作家的作品时,往往抱着一种较为实用主义的心态,希望通过作品了解中国的现实状况。如此一来,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就被忽视了。他说:“希望西方读者首先从艺术角度来阅读我们的作品,看看小说塑造了什么形象的人物,在揭示人类灵魂方面有什么新的发现。”

  一位说着流利中文的法国读者是余华的忠实读者,阅读了余华所有作品的中文版。他向余华提问说,《许三观卖血记》里简洁而流畅的语言,是无心栽柳还是有意为之。余华非常惊讶于这位读者的中文水平,并十分详细地做了回答。

  余华表示,《许三观卖血记》的创作是受了德国作曲家巴赫和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影响。他说,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如此庞大的音乐,里面却只有一两支主旋律,“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艺术作品,用非常简洁的东西,却表达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主题。这是我的梦想”。

  余华还说,在更早前,他在阅读乔伊斯的名著《青年艺术家画像》时,被那种通篇只用对话的形式震撼住了。当时就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够用对话写作啊”。而《许三观卖血记》就是受到了这两部作品的启蒙而创作的。

  李洱在谈到中国的变化时,感慨急剧的变化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状态。“从1979年到今天,几乎每一天都在变化”。

  苏童赞同李洱的说法,他举了自己家乡老屋的例子。“我家的老屋一直在苏州一条街上,有一年回去却怎么也找不着我们家。而去年再回去,已经全部夷为平地。它(老屋)躺在一条高速公路下面了”。

  葛水平说,中国最大的变化来自乡村。她的出生地大山里的窑洞十几年前就已经消失了。“我们的城市和乡村变得更文明”。

  须一瓜则简明地说:“作为一个作家,我就喜欢变化,变动的东西总比不变好。”

  出席活动的6位作家是中国当代作家走向世界的代表。他们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读者,受到尊敬和喜爱。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观众对各位作家的精彩谈话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现场气氛非常轻松和亲切。活动还吸引了众多的西方媒体记者,嘉宾台上闪光灯频频闪耀。

  (报道员 周谷风)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