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三代以色列人的中国情缘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15日20:43
  新华网耶路撒冷10月15日电(记者耿学鹏 黄恒 朱磊)看着手中一本老旧但保存完好的护照,特拉维夫市老人尼娜阿德莫尼的思绪回到了60多年前她在中国上海度过的童年时代。“我记得那时候我经常去朋友家的屋顶上打羽毛球,”如今年逾七旬的尼娜回忆道,随即她陷入沉思。

  尼娜手中的护照上贴着一张小女孩的黑白照片,仿佛正在讲述她们一家如何在1941年辗转从波兰逃难到中国。“我们家先是住在上海的法租界,后来又在1943年底搬到虹口区,”尼娜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纳粹在欧洲疯狂迫害和屠杀犹太人时,上海向犹太人敞开大门。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

  尼娜回忆说,她在上海感到温暖,周围邻居对她和她的家人都不错。不过,当时在上海的日本侵略者不许她的工程师父亲工作。在上海住了大概7年后,尼娜一家搬到美国。在那里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多年后他们移民以色列。

  带着回忆,尼娜1992年重访上海,试图在这个东方城市找到自己原来的故居。借助一张50多年前的老地图和一张新的上海地图,尼娜最终找到了她儿时住了4年多的老屋。

  “我当时是那么吃惊和开心,”尼娜说。她感觉,那个旧宅院如今从外面看起来没有太大变化,只是里面已经重新装修。

  尼娜觉得,上海的生活经历在她的人生中深深打下一个“中国”烙印。近些年,她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促进以中商业合作上。她4年前从一个以色列商会的高管层退休后,如今还担任着商业顾问。

  中国和以色列于1992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近年稳步发展,尤其是经济和贸易合作越来越频繁。与尼娜相同,另外2位不同时代的以色列人与中国间的故事也印证了中以两国民众的联系近些年变得越来越紧密。

  对于47岁的以色列商人鲁文克里夫来说,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以中间将有巨大的经济合作空间。

  克里夫的公司从事物流、运输和分销等业务,如今是两家中国企业在以色列的代理。克里夫跟中国的商业往来已经长达15年之久,他办公室的桌子上并排摆着以色列国旗和中国国旗。

  克里夫说,他开始对中国市场感兴趣是在1995年前后。当时,他发现前往中国的以色列企业越来越多,而且中国有吸引投资的渴望。“我看到了中国的市场潜力和中国向跨国企业敞开大门的善意,”克里夫说。

  由于生意上的往来,克里夫从1996年开始多次造访中国,也目睹了中国在过去十几年的巨大变化。在他眼中,这部分归功于中国人的工作方式,“中国人很聪明,而且为实现目标非常专注和勤奋”。

  如今,大型文化活动“感知中国以色列行”正在以色列举行。特拉维夫市30多岁的电影导演米哈金斯布鲁纳不禁回忆起去年到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一次国际电影短片展参展的情景。

  “去中国前我对中国了解得很少,但当我到了北京后,我吃惊地发现这是怎样一个国际化城市,”米哈生动地描述着当时的震惊心情。

  在北京参加活动的日子里,中国人对外国客人的友好以及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尊重给米哈留下深刻印象,“组织者非常好客,对我们很友好,他们也对以色列文化非常感兴趣”。

  米哈从这次中国之行中产生灵感,如今他正在策划一部电影,反映中国人在以色列的工作和生活。他说:“从北京回来后,我交了不少在以色列工作的中国朋友。”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