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经济

中外经济学家纵论“中国奇迹”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15日21:38
  新华网法兰克福10月15日电(记者吴黎明)中国经济为何能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社会面貌为何如此大规模变迁?13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为何能如此大幅度提高?10月14日,一场主题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1978-2009)”的大型中外经济学家论坛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举行,出席论坛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等中外经济学家纷纷对“中国奇迹”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和展望。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的30年间,中国经历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伟大变迁,中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数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并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长时期、大规模、持续高速的发展和变迁在世界历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被许多中外观察家们称之为“中国奇迹”。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任期间致力于推动中德、中欧关系的发展,几乎每年都要访问中国。施罗德在经济学家论坛上肯定“中国奇迹”的全球意义,认为欧洲不应该把强大的中国当作对手,而应该当作伙伴,欧洲应当继续推动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战略伙伴和互惠关系。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费尔普斯从西方伦理学的基本命题——人类追求幸福出发,阐述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深刻意义。他说,正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创新,推动了“中国奇迹”的出现。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以发展经济学的前沿视角分析了“中国奇迹”的成功之道。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战略既纠正了有悖比较优势的激进跨越,又避免了东欧一些转型国家的经济休克。中国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优势,渐进推动产业升级。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张不同,国家在此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阿塔侯赛因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作为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过,是熟悉中国情况的资深观察家。侯赛因在发言中既总结和赞扬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伟大成就,又对中国完成现代化的必要步骤以及应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商学院院长何梦笔则以社会心理建构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人的价值观进行了饶有兴味的独到分析。何梦笔说,德国文化学者无不惊异地发现,中国文化具有一种极其独特的长远视角,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持有一种乐观精神,而这便意味着大胆尝试与创新的勇气。

  中国复旦大学教授史正富从地方政府作为改革主体的角色出发,分析了中国改革的内在逻辑及其独特道路。来自复旦大学的另一位教授陈平则表示,许多现有的认识框架都无法恰当地解释中国经验。他说,中国实践所表现的生命力及其突破陈规的发展路径丰富了人类经验,同时向人类的自我认识提出了挑战。

  中国是本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主宾国,这一论坛是中方组织的第一场大规模高端论坛,由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圣智学习出版集团共同组织。为期1天的论坛气氛非常活跃,专家之间以及专家和听众之间互动频频。

  在论坛上,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圣智学习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英文版正式与读者见面。丛书内容涉及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制度创新、工农业改革与现代企业的成长、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共部门与政府体制改革等十多个重大选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中国奇迹”,分析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