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10月16日报道:10月13日晚上8点,任桂清一脸疲惫地从工厂出来,脚上趿着一双黑色塑胶拖鞋,灰黑的牛仔裤衬着一件粉红色的工衣,脖子上用蓝色的细带挂着工牌,工牌上显示她在一家名叫“津本地”的电子厂工作,职务是“检查员”。
她和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进东莞樟木头镇一家中餐馆,进门前她把工牌取下,利索地缠了几个圈。望着窗外晃眼的霓虹灯和熙熙攘攘的人流,她感到有些拘束,“天天加班,两个月没上街了,还穿着工衣,怪怪的”。
女工任桂清
一年换了三份工
离莞两月又返回
一坐定,任桂清就说最近好累好累,每天10个半小时的工作时间让她没有喘息的机会。“上个月一天都没休息,国庆才放了两天假,今天还是领导批准提前下班的。”她揉了揉有点泛红的眼睛说。
去年10月14日之前,任桂清在中国最大的玩具厂、位列全球第三的东莞合俊玩具厂担任较为轻松的文员工作,月薪两千元左右。那天以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倒闭风暴让她和六七千名员工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至今整整一年了!”
和一年前的忐忑不安和迷茫相比,这个23岁的女孩脸上多了几分成熟、几分淡定。
合俊厂刚倒闭时,任桂清和大多数工友一样,毫无心理准备,能做的只能是等待合俊厂重新开业,“那段日子很煎熬人”。
一个月过后,工友们陆续离开了樟木头,没有收入的任桂清也等得心灰意冷,只能逐个工厂去应聘,寻求一份能糊口的工作。但当时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再加上失业工人的增多,樟木头的劳资市场完全成了买方市场,工厂拼命地压低工资。
屡屡碰壁后,任桂清在11月份找到了一家五金厂的工作,还是做文员,但月薪只有1200元,是在合俊厂的一半。
今年1月,由于对工作和薪水不满,任桂清毅然辞职,留守东莞,准备过完春节后再寻找机会。
大年初十,任桂清听说合俊厂又开门了,便赶去应聘。回到厂里才知道,原来是招聘临时工,老板要把剩下的半成品做完,“准备清厂了”。
凭借以前在合俊厂工作的优势,任桂清成为工厂制造玩具的最后一批工人之一,很快她就做到了领班。
“普通工人每天挣50元,我们带班的每天能挣到100到150元。”任桂清对做临时工挺满意,不用赶货,待遇也不错。这种日子持续到今年5月份,在合俊厂的最后一车玩具拉出厂房后,她正式离开工作了两年多的合俊厂。而合俊厂直到现在仍未重新开张。
“当时就想给自己好好放个假。”半年换了两个工作的任桂清有点疲惫,于是背起背包回到了老家四川达州。
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任桂清已经五年没回过家了,家乡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无比亲切,多年未见的爷爷奶奶和师友们让她寻回了久违的亲情和温暖。“达州城市变漂亮了,消费也高了,房价也涨了,快赶上樟木头了。”虽然身处老家,任桂清还是不免拿老家跟远在千里之外的东莞比较。
不过,给自己放了一个多月暑假的她又为生计发起了愁。
任桂清决定,下站去成都。
因为成都有亲戚和同学,任桂清很快在那里落了脚。“耍了几天后,便开始找工作。”任桂清发现成都的工厂比东莞少得多,便把目光投向了服务行业,后来她找到了一份保险工作。
刚开始几天还很新鲜,但是跟人在街上设点推销了几天,慢慢了解了工作流程后,她打起了退堂鼓。
“在工厂做惯了,难以承受这种做业绩、压力大的工作。”任桂清开始想念留在东莞打工的父母。
听到母亲说东莞又开始大规模招工了,她便再次踏上了东莞的土地。
7月9日,她正式入职现在的工厂,一个小时的工资是4.43元,远低于以前在合俊的工资水平。
小贩范先生
返乡创业梦一场
厌倦进厂改摆摊
任桂清一家住在樟木头石新社区的外来工住宅区,以前这里住的几乎全是合俊的员工。合俊倒闭后,大批农民工撤离,“现在只剩几百人了。以前有一两千合俊员工住在这附近,加上家属有四五千人”。
任桂清住的平房区以前有二十户人家,如今,这个院子只剩下两户人家。
来自湖北的范先生,曾是合俊的员工,如今做起了小贩。他去工厂批发一些小商品,白天到市场摆摊,晚上则拉到厂区去卖。“现在有点年纪的都做小贩”,而不是像年轻人那样进工厂,“我们放着老家的新房不住,出来吃苦受罪,不是工厂给1000块一个月就可以打发的”。年初,他在东莞听说农民工如果回乡创业,并解决一个下岗工人就业的话,就能获得5千到2万元的贷款。为此,他还特意回了趟湖北老家,向当地劳动部门咨询,结果“屁都没有!”
范先生说,向厂家拿货有一定的诀窍。他一般是先跟厂家谈判,对于一些急于清理库存或者处理次品的厂家,他可以交点定金把货取出来卖,卖不完则可以退回给厂家。这样一来,小贩的风险就小很多,而厂家也可以及时处理掉一些积压产品。
“什么都卖,零食和服装卖得最好。”范先生还会跟几个住在一起的小贩合伙,联合跟厂家谈判,以便将价格压得更低一点。
范先生夫妻俩都是小贩,他们有不同的朋友圈子,彼此分开经营。“我老婆比我赚得多!其实我们收入差不多,但我花销大。”范先生说,夫妇俩每月各自能赚到1500块左右。
既然是两夫妇,为什么不一起摆摊呢?
对于记者的问题,范先生的老婆回答说:“我才不跟他在一起摆呢,他一件衣服赚5块就卖!”
范先生顶了一句:“我这是薄利多销,现在这个经济形势,赚钱容易么?婆娘没见识!”他回头对南方农村报记者说:“瞧,在一起做准吵架!”
她老婆在他手臂上拧了一把:“你有见识?有见识也不见你赚钱比我多!”
店主黄大姐
回莞找工屡受挫
开间士多勉强过
黄大姐只在合俊玩具厂工作了一年多,这个玩具界的巨头便轰然倒塌,让她措手不及。倒闭前,她的工资接近两千元一个月。
去年11月,对合俊复产失去耐心的她随着返乡大军回到了老家四川,她想看看老家有没有事做。
不过,在老家找工近乎做梦。今年2月,在过完春节后,黄大姐从家里带着自己六岁的儿子回到了樟木头。
“一回来,我就去找工,好几家工厂都说我年龄太大了,不要我。”40岁刚出头的黄大姐很无奈,幸好丈夫没失业,她便做起了全职太太,在家料理家务,带小孩。
“没有工作,打麻将都没底气,日子闲得发慌。”黄大姐一心想找点事做。
今年8月,她听说自己住的石新社区外来工住宅区的士多店经营不下去,老板想转手。
她和丈夫商量能否把士多店租下来,反正自己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丈夫同意了。
于是,她给原老板交了五千多元转包费,又花了几千元添置货物,便做起了士多店老板娘。
“每天卖得最好的是烟、酒、饮料和其他一些生活用品,价格很低,利润很少。”黄大姐粗略算了一下,每月的水费、电费和店租共七百元,再刨去其他成本,每月纯利只有一千五上下,比一年前自己在合俊厂的工资还低。
“人走了,生意难做!工厂周边的餐馆、小卖部大都关门了。”10月13日,黄大姐一边扇蚊子一边盯着儿子做作业,小孩在当地上小学,一学期学费要1470元。“够给小孩缴学费,能养活我自己,也算过得去了。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