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普京访华 > 09普京访华消息

莫斯科华商又陷困境 身份问题成最大心病(图)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9年10月16日05:58
几名俄罗斯游客行进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一商业街上
几名俄罗斯游客行进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一商业街上

  继6月29日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突然关闭给华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之后,俄方又在9月28日宣布禁止在东南行政区的“莫斯科”商业中心内从事批发贸易。

  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商贸中心内有大量从大市场转移来的华商。对他们而言,俄方最新的决定意味着要么放弃刚刚找到的落脚地,要么冒着被封库拉货的风险继续经营。

  华商在莫斯科立足难

  位于莫斯科东部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曾是莫斯科乃至全俄华商最为集中的大市场。据俄罗斯中国总商会统计,过去在那里经营的华商大约有6万户。在俄方关闭市场后,由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率领的中国代表团7月下旬赴莫斯科与俄方进行交涉,双方达成广泛共识。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俄罗斯代表处首席代表王春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截至目前,华商在大市场摊位内的货物基本转移完毕。这些货物陆续被分别被运往“莫斯科”商贸中心、花鸟市场、卢日尼基市场、艾米拉市场等地低价甩卖。其中,转移至“莫斯科”商贸中心的货物约占华商转移货物总量的1/3强。

  就在华商们不计成本地处理货物之际,莫斯科市消费者市场和服务局局长马雷什科夫却在9月28日宣布,“莫斯科”商贸中心即日起禁止进行批发贸易。而且,莫斯科环城公路内(即莫斯科市区内)都不允许从事类似贸易。

  马雷什科夫说,交警部门已被告知,如发现开往“莫斯科”商贸中心拉货的车辆,将勒令其掉头开往其他地方。此外,莫斯科市政府方面将通知所有地区,不要来“莫斯科”商贸中心批发购货。

  考虑到俄政府早在2007年4月1日起就禁止外国人在露天市场和商亭内从事零售贸易,因此严格说来,从事民间贸易的华商今后在莫斯科的立足之地已经所剩无几。

  经商不能影响居民

  马雷什科夫说,“莫斯科”商贸中心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俄罗斯商贩向中国商贩转让铺位并导致租赁价格暴涨,以及大量汽车前来商贸中心运货而影响附近居民生活等。他表示,起先,当局试图通过新增1500个停车位来解决交通问题,但并未奏效。当地民众经常举行集会,要求将中国商贩赶走。

  《经济参考报》记者8月上旬曾造访“莫斯科”商贸中心。当时,这里的人气已经接近关闭前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来自俄罗斯中部和南部城市,以及阿塞拜疆等独联体国家的车辆,在停车场内排队等候拉货,绝大多数摊位已被商贩租赁———其中有不少华商。

  而10月7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后发现,往日的繁荣褪色不少:运货车辆屈指可数,顾客人数寥寥无几,不少摊位关门歇业。一些商贩特意挂出“只供零售”字样的告示牌。商贸中心内还有不少来自越南、高加索地区的商贩经营,以及来自中亚国家的搬运工。开张营业的华商摊位数量不多,而且货物价格普遍较低:一双内侧带毛的男式皮鞋才1500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而两个月前,一双男式单鞋还卖1800卢布。

  华商吴女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俄方做出禁止批发贸易的决定时,“莫斯科”商贸中心经理曾表示,此举是为了应付即将举行的莫斯科市杜马选举。因此,不少商贩采取了临时变通的做法,即将货物转移到距此不远的花鸟市场,然后在那里装上前来拉货的车辆。

  而王春荣认为,华商不应抱有侥幸心理。他说,俄方的一系列措施表明,商人在城市内的经营活动,无论零售还是批发,不能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这个原则不能改变”。

  两大问题急需解决

  需要指出的是,马雷什科夫宣布禁止在莫斯科环城公路内从事批发贸易的同时,也表示,一些毗邻莫斯科市的地区,包括莫斯科州和卡卢加州等,都愿意提供土地用于建设批发市场。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华商对于选择落脚地有着自己的想法。来自山东的杨先生说:“我们希望有一个正规的经营场所,实现经营合法化。但是,这个贸易平台应该有可靠的担保。”吴女士说,由于生意上遭遇接连打击,她的一些华商朋友已经回国,等待俄方政策好转后再回莫斯科。她还说:“我们希望能够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商贸中心里经营。”

  除了难觅可靠的经营场所之外,另一大困扰华商的问题是他们在俄的身份。从8月份开始,俄方规定华商的居留手续和工作许可只能延期一年。也就是说,已经在莫斯科居住两年的华商就无法再办理延期,只能回到中国重新申请签证。有些华商证件已经到期,却由于大量货物积压无法及时回国,只能暂时滞留等待可以办理延期的一天。

  在新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暂时栖身的杨先生,就是“黑”在莫斯科的华商之一。他说,打算在自己的货物问题解决后,办理一次性出境手续回国,然后再通过公司申请劳动移民配额来俄罗斯。但他承认,俄方已经开始大幅削减上述配额,华商若回国后想再来莫斯科并非易事。

  在莫斯科经营副食商店10多年的华商藤先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身份问题是广大华商目前最大的心病,“身份问题不解决,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他表示,现在华商在莫斯科的经营基本属于打游击的方式,并且随时需要应对各政府部门的检查,很难安下心来。藤先生说,不少莫斯科的华商都已经营多年,不愿轻易放弃这里的一切回国从零开始。

  在俄华人亟待改变形象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赵嘉麟

  从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的突然关闭,到“莫斯科”商贸中心禁止批发贸易,中国商贩在俄罗斯屡屡碰壁。究其原因,除与“灰色清关”有关的各种客观因素外,还包括华人本身言行、形象等方面的主观原因。

  去年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有很多优良品质。除了“勤劳”和“尊老爱幼”外,还有“善良”、“守纪”、“求知欲强”和“工作效率高”等。受访者认为,中国人的主要缺点包括“外表邋遢”和“不讲卫生”等。

  据《俄罗斯报》报道,商贸、建筑、家政服务是中国在俄劳工的传统就业领域。中国人以勤劳肯干和报酬低廉深得雇主的青睐。相比独联体国家移民,他们更愿意雇用中国劳工。而《共青团真理报》在提到远东地区的华商时称,他们生活相当单调,睡在自己的“老鼠洞”里,每天就吃米饭,主要在家庭圈子默默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分白天黑夜工作着,干着最脏的活儿。

  翻开俄罗斯报纸,凡是涉及在俄华人的照片,形象上十有八九是外表肮脏、举止不雅。中国人的不讲究,不仅招致俄罗斯人反感,也令自己蒙受了损失。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被突然关闭的理由之一,就是环境脏乱差———俄媒体称,市场里的垃圾要用推土机来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俄罗斯人口呈负增长,尤其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发展滞后,因此对于外来族群格外警惕。自从20世纪90年代华商和中国产品涌入俄远东和西伯利亚,部分俄政界人士、专家学者就感到不安、甚至是恐惧,“黄色扩张论”(“中国威胁论”在俄版本)一度甚嚣尘上。

  2000年7月,时任俄总统的普京在“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发展前景”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曾提到,如果俄方近期不做出现实的努力,“那么,要不了几十年,甚至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俄罗斯居民就将基本上说日语、汉语和朝鲜语了”。

  路透社今年8月报道,据俄罗斯官员估计,去年有35万中国移民生活在俄远东地区,其中很多是非法移民。当被问及大量中国移民是否会危及莫斯科对那里的控制时,一名俄罗斯高级移民官员说“这种威胁还是存在的,这样说不是夸张。”

  《共青团真理报》今年6月援引俄罗斯全球化问题研究所所长杰利亚金的话说“过去我们是中国的老大哥……如今,俄罗斯却沦为了小伙伴。未来10年,中国将致力于本国事务而无暇他顾。我们还有10年时间。但如果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无所作为,10年后俄罗斯就有被中国化的危险———我们将不仅说中文,还会以中国方式思维”。

  事实上,有关改善华人在俄形象的问题,也早就引起了中国有关方面的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浏览中国驻俄使馆官方网站后发现,在“领事业务”一栏下专门刊登有《中国公民海外安全常识》《海外中国公民文明社交指南《海外中国公民文明举止指南《海外中资企业机构文明指南》等提示。其中详细列举了从讲究仪容仪表、尊重风俗习惯,到履行社会责任、共建和谐世界等多个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俄罗斯代表处首席代表王春荣对于华商重塑形象的问题,给出了通俗生动的建议———“头发梳得光光的,西服穿得好好的,皮鞋擦得亮亮的,再请上个好翻译”。

  此外,由于俄罗斯人看重商人的社会责任,因此华商在开拓俄市场时重视公益事业的举动,对于改变华人形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曾被部分圣彼得堡市民质疑为“中国城”的“波罗的海明珠”项目,就成功实现了形象转变。《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获悉,为了得到当地民众理解,波罗的海明珠股份公司出资200万美元建立阳光基金,对项目所在地的二战老战士进行帮扶,建立了两所孤儿院。另外,项目建设中专门辟出土地,建立医院幼儿园。  

责任编辑:陈天晗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