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明明(化名)看起来很听话 |
8岁男孩一年离家出走13次
有时是因犯错被父母打骂,有时却“没有任何原因”,最长的一次达40天;专家表示当务之急是建立亲情、多多沟通
核心提示
“这48个小时我是一点觉都没睡。”10月14日晚8时许,当住在宝安区民治街道的匡先生在龙塘社区警务室看到自己离家出走已经3天的儿子时,这样对记者说。
让人惊讶的是,这已经是8岁男孩明明(化名)1年多以来的第13次离家出走了。他出走的时间少则两三天,最多的一次长达40多天,派出所、救助站、社区警务室等都曾联系匡先生认领孩子。对于孩子频繁地离家出走,孩子的父母是无可奈何又不知所措。
小孩已露宿篮球场两晚
10月14日傍晚,记者接到民治街道龙塘社区警务室巡防员小柳打来的电话。小柳在电话中焦急地说,他们在社区一篮球场,发现了一个游荡的小孩。据附近居民介绍,这个小孩已经在这里睡了两天了,非常可怜。小柳和同事连忙将小孩接回警务室。“我们问了孩子,据他说好像是被父母打了离家出走的。你们报社能不能帮忙找找孩子的父母?”
接到报料,记者立刻赶往民治。说来也巧,记者竟几乎和孩子的父亲同时赶到警务室。原来,巡防员将孩子带回以后,一边带他吃饭、洗脸,一边询问他就读的学校、家庭住址、父母电话等信息。最后,小孩告诉了巡防员,他是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小柳和同事查了114台,又由学校值班的保安找到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再打电话给孩子父亲,这才将孩子的家长找到。
最长一次出走竟达40天
记者见到明明时,他身上还穿着校服,红领巾皱巴巴地缩在胸前,他不肯说话。匡先生不似其他找到失散孩子的父亲般欣喜,面色颇为平静。记者细问,他才道出了原委。
原来,2008年匡先生把明明从老家接来。“虽然在深圳也不太稳定,但他总算在身边,照顾、教育都能好些。”可是,刚刚接来不到一周,明明就因为不爱干净,被匡先生训斥了一顿。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明明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他找了附近的许多地方都没有结果,只好选择报警。“我去报警的时候也非常不好意思,这种家里的事还麻烦警察。”在民警的帮助下,4天后明明终于被找到了。匡先生本想总结自己的教育方法,暗暗叮咛自己不要对孩子过于严格,可是,打那儿以后,明明就养成了一有不如意就离家出走的习惯。
有一次,明明偷了妈妈50元钱,匡先生把孩子打了一顿,孩子一转身就跑了;有时,明明做错了事,父母稍微说句重话,他就又离家出走了;有时候,离家出走甚至没有任何原因。“比如这次,周一晚上他放学他妈去接他,结果他跑到公园连书包都不要就跑掉了。”
据匡先生统计,明明从去年到现在,已经离家出走13次了,少则两三天,最长的一次甚至达到了40天之久。那一次为了找孩子,匡先生不仅发动了身边的亲友,甚至还花钱雇了30多个人到处寻找,最后还是警察把小孩找到了。
专家:建立亲情多多沟通是关键
幸运的是,明明每次流落街头,总会有好心人看到他年纪小,给他些吃的喝的,孩子自己也会捡一点矿泉水瓶卖钱,因此他也没有饿着。但是,长此以往,孩子不仅学习、身体受影响,心智发展肯定也会出现问题。这是让匡先生最担心的。
匡先生做建筑行业,平时工作很忙。“可以说,孩子多次发生这样的行为,大人肯定是有责任的。可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他离家出走完全是故意的。每一次找到他,他都答应得好好的,而学校的老师也跟孩子讲了很多遍,但是也都没有办法。下一次他还会照样离家出走。”明明的下一次离家出走是在什么时候,匡先生自己也不知道。
国家心理咨询师葛君明认为,曾长期寄养在亲戚家的明明,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缺乏关心和爱,就会用这种“离家出走”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引起大人对他的关注。家长目前需要对孩子多些关心,多些沟通。比如,问问孩子在老家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现在有什么需求,到深圳新环境中有什么想法、感受。对孩子多些理解,多些支持,多些爱和包容,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心会慢慢收回来。
长期从事少年儿童教育的南海小学校长蒋庆节认为,明明之前同父母生活的时间较短,没有建立起本应有的亲子情感、心理归依感、共同的生活范式以及婴幼儿期的教育缺失,是孩子离家出走的深层次原因。而孩子正确的行为因得到嘉奖而得以巩固,错误的行为因教育方式的不当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因做错事、偷钱等被训斥而出走,到没有任何理由而出走,显示了家庭教育方法的不足。蒋庆节建议,匡先生要跟孩子建立亲情,接近心理距离,让孩子明辨善、恶、美、丑,而非以责罚为目的,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让孩子懂得感恩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心智。
“最近一段时间,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事件媒体多有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不足。特别在深圳这个城市,人们的工作都很繁忙,很容易忽略孩子。希望这类事件能够给广大家长提个醒:在匆忙的生活中要多和孩子沟通、拉近距离,否则就会导致他们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蒋庆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