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09年诺贝尔奖 > 09诺贝尔奖消息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漂泊中抗争

来源:青年周末
2009年10月16日11:55

  在漂泊中抗争的德国女作家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

  文 天晓

  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德面对各国记者,用瑞典语、英语和德语宣读了评委会的决定——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诗人、作家赫塔•米勒,表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绘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生活境况”。赫塔•米勒通过出版商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对获奖感到“非常意外”。

  现年56岁的赫塔•米勒,是历史上第12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此前在中国读者中的知名度几乎为零——在大陆没有任何她作品的译本,在台湾仅有一部《风中绿李》出版。但在世界文坛,这位女作家被称作“当代最值得信赖的作家”,其作品多描绘罗马尼亚特殊时期的政治现象和流亡的漂泊无依。

  赫塔•米勒1953年出生在罗马尼亚一个德国移民地区,从小讲德语,所有作品也用德语写就。“她本是西欧后裔,却出生在东欧;经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这种经历让她可以更好地展现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和融合。”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潘璐认为,“跨文化”的背景让赫塔•米勒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赫塔•米勒的作品大多关注政治体系,这与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会两种语言的赫塔•米勒上世纪70年代曾任翻译,在此期间写了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之后,她通过在幼儿园教书以及做德语家教谋生。

  《低地》未通过罗马尼亚当局的审查,却于1982年在德国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当时正值“外来者文学”的浪潮在德国流行。在罗马尼亚的经历,令赫塔•米勒的视角比德国本土作家更加多元。

  赫塔•米勒曾直言不讳地批判东德作家和秘密警察的合作,反对罗马尼亚的管治方式,因此,她的作品被禁止在罗马尼亚出版。1987年,失去工作的赫塔•米勒与同为作家的丈夫理查德•瓦格纳逃到西德,1995年起成为德国语言和诗歌科学院成员。如今她居住在柏林。

  在罗马尼亚生活的经历成为赫塔•米勒的写作财富,压迫与流亡、放逐与集权是其小说和诗歌的主命题。赫塔•米勒较多着墨于罗马尼亚前独裁者齐奥塞斯库的集权暴政统治和社会底层的生活,如《约会》描写一个在罗马尼亚集权统治下的服装厂女工,把一张写着“娶我吧”的小纸条放进一名意大利男人的西装里。赫塔•米勒的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

  德国出版联盟主席哥特弗莱德•胡内菲尔德赞扬赫塔•米勒是当今德语文坛最有分量的声音之一,称她的文字“强有力且充满理性的光芒”。

  赫塔•米勒获得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66.7万元人民币)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金。

  诗歌

  我怕故我写(组诗节选)

  作者[德]赫塔•米勒

  每个人都是整个人类

  如果我把屈辱当美酒

  把告密作第二职业

  把杀父的贼子奉为神灵

  把撒旦视为天使

  那便是人类的整体堕落

  我若不能上升

  也要下落得慢一些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