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文化批评:保护“遗产”别丢了“中国”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0月16日14:44
  一则“上海将新增四个历史风貌保护区,石库门弄堂被纳入”的新闻,让人且惊且喜:上海终于要成片保护石库门了。

  尘满面、鬓如霜的上海里弄,大部分自抗战以后就未有修缮,为上海人遮风蔽雨近一个世纪,自己却无力抵抗改造激浪,一直在“拆”字圈中战战兢兢,如今总算戴上了“保”字礼帽,可以舒展一下皱纹里的笑容了。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已拥有厚实经济发展家底的上海,正在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

  忍不住要向阮仪三教授致敬。他为石库门的“延年益寿”而奔走呼号,为上海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中,没有一个以石库门为主的保护区而痛心疾首。而有关方面也从善如流,他的心愿终于达成。

  石库门于上海究竟有什么意义?破烂的建筑,不方便的厨卫,逼仄的小弄堂,开不进私家车,怎么就不能一拆了之?

  如果,把石库门曲曲弯弯的里弄,看成上海这座城市的百年血脉和百年文脉,上海的活力与风情、上海人的智慧和善良,上海文化的风流与烟火气,大半都在这曲曲弯弯的血脉中奔突涌动——那么,我们还忍心和它一刀两断吗?

  失去文化历史记忆的城市,是失血的城市,失血城市的市民,终将失魂落魄,苍白、浮躁且缺乏自信与发展的底气。上海,如果彻底失去石库门,只插烛似地林立着摩天大楼,像极了纽约,像极了香港,可是,我们把“上海”丢到哪里去了呢?我们让郁达夫、张爱玲的文字,到哪里散发氤氲气息呢?上海小囡又到哪里寻找童年的秘密和打弹子、跳格子的笑声呢?

  所幸,一切都还不太晚。按阮教授主持的调查,值得保护的里弄地段,“我们发现了很多”。

  那么,如何保护?

  划块地方,当“遗产”供奉起来?再弄几块“新天地”,把老石库门做成所谓“上海名片”,让洋人惊艳于远东风情?这样的“保护”,会让石库门最后的烟火气和生命力荡然无存。

  欧洲就有诸多仍在使用的动辄两三百年历史的民居建筑,外壁斑驳而干净,木地板咯吱有声,壁炉还烧着和祖先一样的炭火。历史仍活在今天的生活里,文脉未断,温暖如昨。我们的石库门,在“延年益寿”的保护性修缮之后,也有可能继续成为上海市民安身立命的家园,陪我们在现代化的路上踏实安然地前行……

  另一则新闻,与“石库门保护”前后脚地出现,让人百感交集:我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遗清单,中国的“非遗”项目陡增,成为世界第一。

  这样的“第一”,让我们未必骄傲得起来。万一有人误解,把中国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书法、篆刻、木结构建筑等等,都看成“急需保护”的“遗产”,只可远观而不可亲近,可就真一不小心把“中国”给丢了。

  所以,当石库门还没有列入遗产清单时,且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

  [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