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中收购悍马案真可谓一波三折,日前腾中与通用签约,再次把事件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汽车企业有两宗海外收购案备受关注,也颇有争议。一宗是四川腾中收购悍马案,一宗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案。表面看都是中国企业收购跨国公司旗下的汽车企业,似乎是两宗相同性质的案例,不少人也喜欢把它们捏在一起讲。但实际上两者的目标、性质及未来的后果,即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都是迥然不同的,二者完全不可类比。
我们早前说过,悍马的卖与不卖,对美国总体经济的复苏,包括美国汽车业的重振,都无足轻重,因为它的分量太轻了,卖了也不见得就能使美国经济复苏,不卖也不至于会如何拖美国经济的后腿。当然,对通用汽车来说,卖了悍马多少也算是扔掉了一个包袱,可以轻装前进。对中国汽车业来说,买与不买悍马同样无足挂齿,中国汽车业不会因为收购了悍马,总体水平就能得到多少提升,而收购不成也不会影响中国汽车整体水平的提高。简而言之,无论对美国还是对中国来说,有悍马不多,没有悍马也不少。
从悍马车产品本身讲,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一个人多资源少的国家,面临的现实是能源短缺,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40%,美国等一些国家总爱拿石油当武器,对中国进行种种制裁,我们到哪里弄油,他们就去哪里制造麻烦。虽然我国石油储备战略已经启动,但能源紧缺的状况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改观。其次中国人太多了,中国的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国土面积与美国相当,人口却是它的4倍,就是说一个美国人占有四个中国人的生存空间。现在国内各个城市房价都涨得奇高,和土地资源缺少有很大关系,一些黑心房地产商总是在拿土地说事儿。国土资源对中国来说太宝贵了,中国不可能把土地都用来修路。悍马这种块头大又喝油多的家伙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
今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960万辆,同比增幅高达70%多,10月突破1000万辆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近日中国汽车就要举行今年第1000万辆车下线的庆祝仪式,全年完成1200万辆,已没有多少悬念了,甚至可能冲击1300万辆。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这么大的增长幅度,现阶段中国资源状况对汽车的承受几乎到了极限,到处都是拥堵,到处都是车满为患,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汽车之利,享受汽车之便,发展小排量车是无可选择的选择,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已经作出了重要调整,政府一定还会继续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大排量车的使用。尽管一些暴富的煤老板很喜欢悍马,但是未来的社会环境会使挥霍资源的行为受到舆论压力,悍马在中国不可能有宽松的发展环境,一定是个小而又小的“小众”产品。就是在美国,消费倾向变化也很大,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多数美国人也倾向于小排量车。
大家知道,悍马的技术含量比一般汽车产品要高,对腾中这样一个从未接触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菜鸟”来说,经营悍马就像小学生跳级上了大学,一定是云山雾罩,摸不着炉灶。我不仅对腾中能管理好悍马缺乏信心,就是腾中想借此进入汽车业的打算,也会落空,如果他们真的有这种打算的话。按照腾中与通用双方协定,腾中收购悍马以后,经营管理仍然交由通用人员进行,这也许是保证悍马能继续运行的最好途径,但是这样一来,腾中最多也就算是个拥有股权的“资本家”,这也露出了本次收购的“资本运作”本质。
相反,吉利收购沃尔沃,其性质和意义就完全不同。
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来说,最大的短板是缺少高端产品,缺少高端品牌,只能在低端产品上与跨国公司竞争。由于品牌美誉度不够,同质不同价,同样性能配置的产品,中国自主品牌售价往往比合资品牌低30%,甚至还要多。所谓的“性价比”高,使中国自主汽车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也缺少了积累,难于发展。华晨董事长祁玉民就多有抱怨。对此中国自主品牌是不甘心的,华晨、奇瑞都曾经向中高端车发动过冲击,但都无功而返。后起之秀江淮起步时也曾声言要造D级车,但也成遗憾。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形象,是个迫切又不能回避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都在全力进入中国。对中国自主企业来说,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时不我待,打造中高端产品、打造高端汽车品牌,更是迫在眉睫。
中国自主企业当然要从扎扎实实练内功做起,奇瑞与吉利先后于今年3月和7月发布了各自的高端品牌,并推出了第一款车型瑞麒和帝豪。但是从国外收购一个高端品牌,使自己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使自己更快地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方面上汽已先走了一步,他们在收购英国罗孚的基础上打造出来的荣威,一上市就获得了良好的口碑,销量上升得很快,在目前市场上,荣威是自主品牌中最高端的产品。它不仅让上汽自主品牌轿车获得了一个较高的起点,还有不错的经济效益,说明收购这种途径是可取的。
遗憾的是,福特为了遏制上汽迅速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干占茅坑不拉屎”,利用它对罗孚品牌所拥有的优先收购权,提出对罗孚品牌收购,大大延迟了上汽乘用车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表。所以对跨国公司为了占领中国市场,曾经和将会讲过的甜言蜜语,千万不可当真啊!
沃尔沃与罗孚相比,无论是车子本身还是品牌美誉度都要更胜一筹。现在沃尔沃全球年产销量达40多万辆,如果吉利真的收购了沃尔沃,就意味着中国汽车自主企业获得了一个现成批量生产的高端产品,中国汽车就拥有了一个高端品牌。可谓“一步登天”,大大缩短了打造高端品牌的时间,一定意义上和跨国公司平起平坐了。更重要的是,得到沃尔沃这样的企业和产品,对中国汽车技术的提升和企业管理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提出“让坐自主品牌车成为一件体面事”,前提是中国汽车企业要造出体面车,要有体面的品牌,然后舆论导向在车子面前平等,同质同价,不歧视自主品牌。造体面车,购买沃尔沃和萨博这样的车都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再从收购性质来看,吉利与腾中的收购有着本质的区别。与腾中不同,吉利收购沃尔沃不是白手起家,白纸上画画,而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提升,管好它的难度相对小一些。吉利是个已有近20年造车历史和经验的企业,它白手起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本身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证明了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是一个会寻找市场机会,有抵御风险能力的企业。它由“为中国老百姓造买得起的汽车”到“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表明吉利已经走过了它的“孩童时代”,进入了成长期,初步具备了到国际市场上“搏一搏”的实力,它的跨国收购是真心实意想提高中国汽车的制造能力,而不是想在资本市场上捞一把资本运作。当然把沃尔沃拿过来,在经营管理上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吉利来说,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范畴,而不像腾中收购悍马,就是搭个梯子也难够着,买回了也养不佳。
假如吉利真的收购了沃尔沃,我们赞成保留海外生产能力和营销渠道,但同时还应该在国内“复制”出一个沃尔沃来,而不能像腾中收购悍马,仅仅是企业和品牌所有权的变更。只有把沃尔沃的能力、技术拿回到国内,造出“国内版”的沃尔沃,才能真正提升吉利乃至中国汽车自主企业的水平,也是对吉利能力的真正考验。
同样的情况还有北汽对萨博的未遂收购。对收购沃尔沃和萨博,我们一直持肯定和赞同态度,理由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