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干旱:为何频频
来源:中国气象局
2009年10月19日17:26
首页
english
政务
信息
公 告
领导主站
部门概况
政务活动
人事任免
信息公开
应急管理
国际交流
教育培训
重大项目
招标采购
党风廉政
气象
资讯
气象新闻
图片新闻
天气预报
监测实况
防灾减灾
气候变化
气象视频
气象科普
人影工作
各地气象
专题报道
媒体聚焦
互动
平台
局长信箱
公众留言
数据共享
数据查询
征求意见
直播访谈
网上调查
网上投票
信息定制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邮箱入口
当前位置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闻>>新闻
干旱:为何频频灼伤大地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09年10月19日
年初北方冬麦区30年一遇的严重冬春连旱,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发生严重春旱。西藏东部发生严重初夏旱,辽、吉、内蒙古东部等地出现严重高温伏旱并延续至初秋,南方黔、桂、湘多省区初秋旱严重。
面对频频出现的干旱,人们禁不住要问:“养育我们的土地怎么了?干旱为何会屡屡发生?”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郭战峰
秋天,总让人们多一份金色的遐想。错落的农田里,庄稼早已随着秋收的号角终结了生长,丰收的景象写在农民的脸上。
然而,这种喜悦在广西一些地区却显得苍白。9月22日以来,广西持续高温少雨,使干旱再度发展。8月1日至10月12日,广西平均降水量190.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4.7成,偏少程度居1951年以来同期的第4位。广西全区平均气温27.7℃,比常年同期偏高1.6℃,偏高程度居1951年以来同期的第1位。从而使得180座水库干涸,86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特旱12个,重旱38个,中旱32个。干旱给广西下半年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735.61万亩,成灾面积336.41万亩,绝收面积25.5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1.02万亩,经济作物4.49万亩。今年,这块多彩的土地又一次呼唤水……
气候变暖和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干旱不断
全球变暖是导致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多发、频发的大背景。197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变暖使得一些地区干旱化趋势加剧,干旱威胁加重。近20多年来干旱发生得更加频繁。1951-2001年50年间就有13年发生严重干旱。
而今年的干旱,除了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外,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大气环流异常造成降水量异常偏少是干旱的最直接原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首席预报员陈丽娟解释说,年初我国大部地区上空500百帕高度场为正异常,冷空气势力整体偏弱;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接近常年平均、而脊线偏北、主体位置偏东,当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时,副高快速东退,没有冷暖空气的对峙过程,造成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其中北方冬麦区出现了30年一遇的严重冬春连旱。夏季中后期东北大部分地区严重伏旱并延续至初秋,环流异常特征之一为亚洲西风带呈现两槽一脊分布,东北地区长期处于西北气流影响下,而来自南方的水汽输送很弱,不易形成降水。初秋以来南方大部分地区受到偏强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直接控制,在副热带下沉气流的影响下,长期高温少雨,同时呈东西带状分布的副高也阻断了水汽向北方的输送,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干旱严重。
新世纪以来我国严重干旱频次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几乎年年发生干旱。2001年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受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旱情严重,受旱面积约3846万公顷,成灾面积2373.3万公顷,受灾面积是建国以来的第三位,成灾面积是建国以来的第二位,属干旱严重年份。2002年山东、河北东南部、京津地区等地连续4年发生了严重干旱。2003年东北地区冬春季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春旱,江南、华南出现伏秋连旱。2004年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发生百年一遇春夏连旱,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旱;2005年华南南部出现严重的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多年来少见的严重春旱,西北东部以及内蒙古等地发生夏秋连旱;2005年秋季至2006年冬季,华南大部地区持续少雨,一度出现了较严重的秋冬连旱;2006年3、4月份,华北、西北东部及云南等地发生了严重春旱,重庆、四川出现特大伏旱;2007年,我国干旱范围较大,局地干旱非常严重,全国因旱受灾面积多于1991年以来的平均值。
加强干旱监测预测业务迫在眉睫
干旱是长期存在的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旱的影响。今年我国多次遭遇大面积的干旱,仿佛一支猛烈的针剂,又一次刺痛了中华大地,也引发了我们对于自身行为的思考。加强干旱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业务建设迫在眉睫。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研究员称,1995年,国家气候中心开始研发全国旱涝气候监测预警系统。1998年突破了原有单一指标与方法,研发了具有普适性的综合干旱监测指数(CI)。2004年9月,开始进行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制定。2006年11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为干旱监测和评估业务和产品的规范开展打下了基础。目前,国家气候中心干旱监测采用的是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为5个等级,无旱、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CI指数选用全国723个基本、基准气象观测站,利用近30天(相当月尺度)和近90天(相当季尺度)降水量标准化降水指数,以及近30天相对湿润指数进行综合。既反映了短时间尺度(月)和长时间尺度(季)降水量气候异常情况,又反映了短时间尺度水分(影响农作物生长)亏欠情况。
未来国家气候中心将把干旱监测和预测业务建设作为重点业务之一,加强建设和服务工作,2009年9月,国家气候中心干旱监测已经完成了从基准站向加密站的转换工作,利用加密后近2500个测站的观测资料,开发了高分辨率的气象干旱监测产品。开始对高分辨率的气象干旱监测产品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效果和业务流程进行干旱监测产品的升级,用高分辨率产品替代当前的业务产品。同时,还将基于高分辨率干旱监测产品,建立和完善气象干旱监测业务的指导产品体系,采用统一的干旱监测指标和标准、统一的干旱监测站点、统一的时空分辨率、统一的站点要素插值方法、统一的制图技术,发展综合干旱监测预测业务,开发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为应对干旱灾害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服务产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责任编辑:苏玉君)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