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俄罗斯国家新战略面向东方 能源牌拉拢中日韩蒙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09年10月20日01:28

  俄罗斯:面朝东方寻找机遇

  应中国总理温家宝的邀请,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0月12日晚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普京任总理后首次对华正式访问。这是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庆祝了60华诞,又值中俄建交60年周年纪念。

  出访期间,普京就同中国方面签下一系列协议:"相互通报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发射的协定"、关于"在俄境内发展快速及高速铁路运输的谅解备忘录"、中俄"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2010~201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纲"以及两国海关"关于规范通关监管秩序的合作备忘录"等涉及政治、经济、安全、文化诸方面的13项协议。其中中俄经济合作的意向书和协议涉及35亿美元,仅俄罗斯外经银行和俄罗斯外贸银行就从中国取得了10亿美元贷款,俄方同意从2014-2015年起每年向中国提供7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一系列举动让世人发现,俄罗斯在转向东方的时候取得了第一个丰硕的成果。然而纵观近来俄方的外交举动,此访更应该被视为俄东方新战略的一部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得越来越富裕的东方正对俄罗斯日益变得富有吸引力。但是促使俄罗斯迈出这一步的,却有相当复杂的原因。

  挫折

  经济危机、外交困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庞大的政治军事遗产,但是经济却一蹶不振。1998年爆发的卢布危机中,卢布剧贬70%,俄政府拖欠了400亿美元外债,俄罗斯人存款损失近一半,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几乎陷于瘫痪。这一段痛苦记忆一直是俄罗斯人的噩梦。

  2000年初普京就任总统后,大力开发能源。趁着能源价格逐步上涨的浪潮,俄罗斯经济连年快速增长,GDP增长率分别达到7.5%和5%。2002年外汇储备超过了400亿美元,外贸总额达到890亿美元。到2006年年中,俄外汇储备已达2500亿美元。2006年8月,俄罗斯提前14年还清了曾经欠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当年,卢布甚至意欲问鼎国际硬通货的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国际石油价格在2008年7月一度涨到创纪录的147美元一桶,俄罗斯却没高兴几天。当年8月油价开始下跌,到年底时竟跌到40美元一桶。9月,酝酿已久的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俄经济雪上加霜。进入2009年后,俄罗斯人惊呼,一夜回到了1998年。截至今年1月31日,俄罗斯共背负外债4650亿美元。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10月11日说:"我们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滑7.5%。"他还表示,政府对经济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程度感到震惊,经济下滑的程度比预计的要严重。与此同时,国内反对派四处游行示威,要求普京下台--昔日俄罗斯的拯救者立刻成了反面角色。

  而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在叶利钦时代之后,一直不睦。小布什政府先是对原苏联地区的各个新生国家推销美式民主,并暗中援手各国发动颜色革命。2003年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2004年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革命,2007年好事者又曾尝试在白俄罗斯发动类似革命。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倒向了西方。在2008年9月的格鲁吉亚战争中,俄罗斯虽然达到了目标,却有失体面。继而,小布什政府又发起了在东欧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的计划,原苏联的盟友波兰和捷克都成了这一计划的积极参与者。

  随着奥巴马的当选,俄美关系有所改善。这首先表现在美国方面撤回了原先的东欧反导计划,但这不等于放弃。10月1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出访俄罗斯,试图拉拢俄罗斯支持其对伊朗政策。俄方也确实采取了更为配合的立场,但却又在联合国否决了对伊朗的新制裁措施。

  在与欧洲打交道时,俄罗斯显然也不顺心。随着利特维年科案件而起的英俄外交争端使得两个大国的关系雪上加霜,之后便牵出一连串的间谍案件。而与法国的关系则相当冷淡。

  曲折

  俄罗斯与东方关系演变

  对于东方,苏联时期也是相当关心的。斯大林有一套严密的东方政策,通过在雅尔塔的大国博弈,斯大林获得了日本的北方四岛、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并在中国东北地区享有实际好处,成功地让二战后的国际新体系承认了自帝俄时代以来这个欧亚大国的远东利益。尽管发生了朝鲜战争,但苏联的利益并未受损。在冷战岁月里,远东地区更重要的是安全利益,而非经济。

  斯大林之后,同属一个阵营的中苏之间蜜月并未持续多久。随着中苏两党两国间争论不断升级,并在1969年酿成珍宝岛事件,苏联在中苏边境上陈兵百万。随着上世纪80年代苏联改革的展开,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政策的指导下,苏联逐步从中苏边境上撤走了庞大的军队。

  纵观这一时期的苏联与远东的关系,事实上主要还是军事安全和政治关系。而它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也主要是在政治同盟关系下以官方为主要渠道展开的。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大规模的中俄民间交往才开始繁荣起来。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批人到俄罗斯进行出口贸易,俄罗斯甚至东欧的“倒爷”也大批前来中国淘金。在北京以专营对俄和对东欧贸易为主的批发大市场繁荣起来。到2001年,中俄双边贸易便已超过了100亿美元。但在贸易关系中,俄对华输出的大部分都是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而且出口量远远超过中国对俄出口量。然而中俄之间的贸易在近些年发展并不快。中俄之间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交易已经谈了马拉松式的十年,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结果。目前中国是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则仅仅是中国的第十三大贸易伙伴。

  另一方面则是政治互信的加深。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8年11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发表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6月底至7月初,胡锦涛主席访俄,两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2008年7月21日,中俄外长共同签署两国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这标志着中俄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勘定。俄还与中方一道发起了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地区安全等方面展开协作。

  俄罗斯与日本在冷战时期虽然分属两个阵营,但经贸往来却不太受影响。特别是在上世纪60和70年代,进展得相当快。当时日本向苏联输电子产品、日用品等,苏联则输出木材、石油等。虽然两国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但俄日关于北方四岛的争议始终不断,两国关系中始终有不和谐的音符。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俄日经济关系便停滞不前。

  失意

  能源外交的新玩儿法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的东方政策除了继承之外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改变。

  而在与西方的博弈中,俄罗斯也不再拥有足够的手段。现在俄罗斯手中最重要的外交手段只剩下两样:核武器和能源。核武器是好看不好用,所以真正顺手的只有能源一项。到21世纪初,俄罗斯石油探明储量为70亿-100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8%-13%。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8%-45%和25%-27%。

  前些年油价高企时,俄罗斯力图通过能源外交重振其大国地位。而当能源价格下跌,俄罗斯手中的能源砝码似乎难以成为要挟他国的强硬工具,但仍能发挥拉拢外交伙伴的战略性作用。

  在与乌克兰的交锋中,俄罗斯的能源外交始终是一把利剑。2006年1月1日,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又与乌克兰之间就天然气价格无法达成一致而切断对乌供气。乌克兰立刻陷入困境之中。受牵连的几乎包括了整个欧洲,波及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当时舆论认为俄方通过此举表达了对乌克兰“颜色革命”的不满。2008年冬,俄方又再度祭出此招,结果还是部分达成了自己的意愿。

  德国是一个油气资源贫乏的国家,因此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更甚。2002年,时任总统的普京曾与德国总理施罗德达成共识,俄德将建设一条跨波罗的海的石油管道,该管道从俄西北部的港口维堡直达德国。此后,因新上台的默克尔总理对俄的内政外交都有所指责,这一共识受到影响。默克尔先后在2007年和2008年访问俄罗斯,所谈内容都涉及了能源供应。今年8月14日默克尔在黑海度假胜地索契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会晤时表示:“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危机中的机会来发展德俄经济关系。”双方再次在能源问题上进行协调。

  在远东,通过能源问题和东西伯利亚的输气管道方案,俄罗斯在中国和日本之间也游刃有余,灵活十足。将近十年的远东油气管线之争,牵扯到了中、俄、日三方的复杂博弈。

  实际上,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能源外交”并没有淡化,仍然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遭到西方冷遇,经济再度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俄罗斯利用能源杠杆,转向日益繁荣的远东地区,并非是空穴来风之举。

  机遇

  从日本到蒙古到韩国

  事实上俄罗斯远东政策的调整还在今年5月便已经通过普京对日本的访问显示出来。

  还在今年2月,日本《选择》月刊便刊登文章称,俄罗斯突然开始重视日本。5月11日,普京总理出访日本,与时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会晤。普京11日深夜抵达东京,13日上午回国。时间短暂,但日俄双方都高度重视此次访问。

  普京在5月12日东京举行的日本俄罗斯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希望日本参与俄方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等能源项目建设。论坛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主办,日、俄经济界人士出席。普京指出,俄将在不远的将来建成相关输油管道,以把东西伯利亚的原油输送到太平洋沿岸,俄方邀请日本参与相关项目。俄方希望与日本企业就远东天然气开发和电力等领域加强合作。日本表示愿与俄方在能源、资源开发、提高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能力以及港口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当天,日本石油、天然气和矿产机构和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石油公司就共同开发东西伯利亚地区两座油田达成协议。这一项目初期耗资约150亿日元。

  此前日俄的经济关系发展缓慢。而此次访日议程中,俄方高调关注经济合作,而日本则以北方四岛问题为筹码进行博弈,这既可以看作是两国合作的良好信号,也显示了两国之间仍然存在不信任。

  随后普京又紧跟着于5月13日出访了蒙古。目的很明确,俄蒙两国在经贸各个领域的合作,全面提升两国睦邻传统伙伴关系。蒙古国与原苏联关系密切,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苏联解体后,俄蒙关系陷入停滞状态,特别是经贸关系急剧倒退,两国贸易额下降了80%。

  俄韩关系则发展平稳。8月28日,俄总统远东特使维克托·伊沙耶夫出访韩国,会晤了李明博总统。伊沙耶夫说,他在访问韩国期间与韩国政府有关官员讨论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尤其是能源领域合作的问题。据伊沙耶夫所说,韩国政府对俄罗斯目前强调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国家发展关系的说法很感兴趣。俄罗斯方面认为亚洲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并最有活力的地区。

  反应

  美报称俄要学习中国

  对于这一系列的举措,西方媒体似乎评论不多,倒是更关心上合组织的动向。

  《纽约时报》在10月18日评论说,普京转向中国是因为看到了一个改革的榜样,并将中国领导者视为执政的样板。“俄罗斯人还对他们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感到羞耻,好像俄罗斯是个第三世界国家,而中国在制造全世界都需要的产品方面胜过他人。”

  英国的《金融时报》则注意到普京在北京扬言要用卢布和人民币代替美元进行国际结算的说法。该报评论说,这个说法更像俄方为了发泄对西方的不满。而且该报也注意到中国目前从俄方进口的石油不足其消费量的10%,因此认为中俄油气协议形式大于实质。

  不过情报分析师们更关心上合组织。因为在经济协议之外,中俄有关导弹发射的协议还是相当有分量的。情报分析师们构想的“没有西方的世界”,颇具恶搞性质。他们虚构了一封上海合作组织(SCO)秘书长致北约(Nato)秘书长的信函,日期是2015年6月15日。信中解释了上合组织是怎样在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上超越北约的。这种调侃毋宁应该被视为忧虑。

  如此的反应不知其中包含了多少复杂的况味。

  (本版撰稿 一知)

责任编辑:赵健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