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种子回归泥土
来源:
天津网-天津日报
2009年10月20日08:25
一口广东腔,一头“板寸”,一脸白净皮肤,这个南方人看上去与雪域高原那么不搭调。可当他走进察隅河畔的偏僻村庄,藏族老阿妈就伸出粗黑的双手捧住他的脸:“我的孩子又回家了。”
在西藏察隅各族群众的眼中,39岁的县委书记、广东第五批援藏干部彭聪恩就是他们的儿子、兄弟。在彭聪恩的心中,自己就是一粒回归泥土的种子。
2007年11月,他第一次来到下察隅镇松古村,看到的是几十双冷淡的眼睛。性格倔强的彭聪恩不气馁,一有空就往松古村跑,前后去了不下10趟,他设法把孤寡老人纳入低保,还给松古村修了一条土路。
5个月后,彭聪恩再次来到松古村,眼睛昏花的次旺拉珍老人居然一下子就把他认了出来,给他倒青稞酒,捧住他的脸,嘴里不停用藏语说着什么。问旁人,得知老人说的只有一句话:“共产党好。”
41岁的松古村村民索朗美朵告诉记者:“我们都喜欢彭书记,他是全县最大的官,却跟大家最亲。”而彭聪恩说:“下乡不仅是工作,更是件开心的事,通过下乡我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暖,就像一粒种子回到了泥土里。”
彭聪恩走访的藏家越多,发现的问题也越多。去年以来,他在察隅开展了“书记大接访、干部大下访”和“民意直通车”等活动,要求全县干部走出科学发展观课堂,走进百姓家里,去发现和解决深藏在民间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决策的指针。”在这样的思路下,彭聪恩主政察隅两年多,这个贫困县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2009年预计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2006年增长64%;涉及3740户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严格控制在了4%以内;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与西藏两大旅游公司签订了上亿元的“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开发合同……
如今,察隅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然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察隅百姓将拥有历史上第一条柏油路。
今年7月,妻子忍不住来察隅住了一周,跟彭聪恩下了一次乡,就什么都明白了。她抱住丈夫泪流满面。彭聪恩对妻子说:“组织把我派到高原上来,我不能丢人,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雪山下,夜晚寒气刺骨。记者与彭聪恩一起围坐在藏家昏暗的炉火旁,和村民们聊到残月西沉。钻进铺在地板上的被窝,彭聪恩忽然低声说:“在这里,我找到了一生最大的快乐。”
新华社记者 罗辉 李柯勇 叶辉
(据新华社拉萨10月19日电)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