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我在这里找到了一生最大的快乐 西藏察隅县委书记彭聪恩的民生实践

来源:法制日报
2009年10月20日09:26
  一口广东腔,一头“板寸”,一脸白净皮肤,这个南方人看上去与雪域高原那么不搭调。可当他走进察隅河畔的偏僻村庄,藏族老阿妈就伸出粗黑的双手捧住他的脸:“我的孩子又回家了。”

  在西藏察隅各族群众的眼中,39岁的县委书记、广东第五批援藏干部彭聪恩就是他们的儿子、兄弟。在彭聪恩的心中,自己就是一粒回归泥土的种子。

  两年半,他走遍了察隅高山密林间的所有村庄

  2007年9月底,进藏刚三个月的彭聪恩前往察隅县竹瓦根镇吉太村慰问。约两百公里路,他带着29名干部,整整走了三天。

  第三天下午,精疲力竭的一行人终于到了吉太村,而另一种艰难震撼了彭聪恩的心: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全村只有13户、72名藏族农牧民,房子是用木头和茅草拼成的,不通水,不通电,大白天走进去也是漆黑一团。而这一群人,是中缅边境方圆千里内仅有的中国居民。

  一种沉重而激越的东西在彭聪恩心头冲撞,让他胸口发堵,鼻子发酸。

  大家用带来的便携发电机为村民安上电灯,祖祖辈辈摸索在黑暗中的村民眼前头一遭亮起了现代文明之光。老阿妈次仁卓玛颤巍巍地伸手摸了摸发亮的灯泡,转身就抱住了彭聪恩,额头抵在他的胸前,流着泪说:“党和政府没有忘了我们。”

  一滴泪从彭聪恩的眼角滑下来,接着就止不住了,他冲出门去,对着空寂的山谷泪落如雨。

  彭聪恩到来的第三天即2007年10月1日,在吉太村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三根木棍接成了简陋的旗杆。农牧民、干部和武警战士、小学生,在冷雨中紧靠在一起,全力齐唱国歌,那一抹鲜亮的红色在雨雾弥漫的群山之间冉冉升起。山鸣谷应,热泪伴着雨珠在每个人脸颊上跳跃。

  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感,从彭聪恩心底腾起。他大声地对村民说:“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吉太村的艰难旅程让他看到了深入基层的必要性。进藏两年半,他走遍了全县96个行政村,走访农牧民400多户,在40多个藏家住过。在坎坷的乡间土路上,他两次摔得手臂骨折。

  他是全县最大的官,却跟大家最亲

  彭聪恩卷起裤脚,走下稻田跟大家一起插秧。一位妇女拎着茶壶和水杯走到他面前:“书记,您插秧,我送水!”彭聪恩仰脖一喝,哇,上当了,不是水,是酒!

  “啪!”一团泥巴打在身上,他一惊,定睛看时,只见村民们大呼小叫地打起了“泥巴仗”。他立即加入其中,不一会儿,每个人都是泥浆满身……

  这是今年5月26日的一幕,发生在下察隅镇松古村。人们很难想到在这样的融洽之前,竟是干群之间的陌生与隔阂。

  当地一位退休老干部曾说:“过去干群关系好,是因为我们的干部下乡靠的是牛背马驮,每次下乡都会在老百姓家住上几天,既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更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而现在,有些干部去哪儿都是车轮滚滚,到百姓家问上几句就走,啥都没留下。”

  这些话让彭聪恩想了很多。察隅很穷,历史上西方侵略者炮制遗留下来的“麦克马洪线”就在这里,如今交错居住着藏、汉等10个民族。面对复杂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彭聪恩感到,不沉入基层,工作就不能取得突破。

  2007年11月,他第一次来到下察隅镇松古村,看到的是几十双冷淡的眼睛。性格倔强的彭聪恩不气馁,一有空就往松古村跑,前后去了不下10趟,他设法把孤寡老人纳入低保,还给松古村修了一条土路。

  5个月后,彭聪恩再次来到松古村,眼睛昏花的次旺拉珍老人居然一下子就把他认了出来,给他倒青稞酒,捧住他的脸,嘴里不停用藏语说着什么。问旁人,得知老人说的只有一句话:“共产党好。”

  41岁的松古村村民索朗美朵告诉记者:“我们都喜欢彭书记,他是全县最大的官,却跟大家最亲。”

  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决策的指针

  2007年10月初,彭聪恩来到古拉乡中心小学。萧条的院子里只有几座半个世纪前建的低矮土房,课桌是用土坯支起来的,摇摇欲坠。宿舍里,十几个学生睡在不到20平方米的泥泞土地上。二年级学生群英多吉说:“我们就想要一个好教室。”孩子淳朴、简单的愿望让彭聪恩潸然泪下。

  春节回广东休假,彭聪恩组织了一个同学聚会,被邀请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酒过三巡,彭聪恩双手抱拳:“你们少喝一瓶酒,少去一趟歌厅,就可以多支持一个藏族孩子读书。我替孩子们给你们鞠躬啦!”

  这场“化缘会”,募集到现金300万元、物资价值200万元。2008年7月,广东中山大学副校长喻世友带队前来古拉乡援建小学。

  彭聪恩走访的藏家越多,发现的问题也越多。去年以来,他在察隅开展了“书记大接访、干部大下访”和“民意直通车”等活动,要求全县干部走出科学发展观课堂,走进百姓家里,去发现和解决深藏在民间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决策的指针。”在这样的思路下,彭聪恩主政察隅两年多,这个贫困县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2009年预计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2006年增长64%;涉及3740户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严格控制在了4%以内;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与西藏两大旅游公司签订了上亿元的“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开发合同……

  如今,察隅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然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察隅百姓将拥有历史上第一条柏油路。

  只要有一颗诚挚的心,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今年4月的一天,彭聪恩冒雨赶了100公里山路,来到上察隅镇格拥村。一个月前,藏族村民小吉跌入火中,烧伤面积达70%,由于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只能在家忍受折磨。

  小吉睡在地上,说不出话,皮肉与被子黏在一起,他每动一下都会发出痛苦的呻吟。彭聪恩进门后,拉着他的手,想安慰几句,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彭聪恩交代县卫生局救治,又捐出自己的积蓄一万元,然后对小吉的家人深鞠一躬,说:“对不起,我们来晚了,是我们失职。”

  彭聪恩对记者说:“做群众工作,也难也不难。只要有一颗诚挚的心,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正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他把汗水、泪水、鲜血洒在了高原沃土。

  彭聪恩不是铁人,也有犹豫、脆弱和害怕,特别是对家人。进藏前两年,他从没敢让远在广东的妻儿来看望过,怕他们知道这里工作环境艰险。

  今年7月,妻子忍不住来察隅住了一周,跟彭聪恩下了一次乡,就什么都明白了。她抱住丈夫泪流满面。

  彭聪恩对妻子说:“组织把我派到高原上来,我不能丢人,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雪山下,夜晚寒气刺骨。记者与彭聪恩一起围坐在藏家昏暗的炉火旁,和村民们聊到残月西沉。钻进铺在地板上的被窝,彭聪恩忽然低声说:“在这里,我找到了一生最大的快乐。”

  记者看到的彭聪恩,就是一粒回归泥土的种子。

  据新华社拉萨10月19日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