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加强农业合作 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10月20日10:43
新华网南宁10月20日(记者 张周来 马述昆 高建新)发生于两年前的全球性粮食危机尽管高峰已经过去,但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在此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农业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上,来自中国与东盟的官员学者们再度提出加强农业合作,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并对区域内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反思。
2006-2008年期间全球性粮价飞涨,在一些国家引发了暴力示威和社会动荡,成为新世纪以来第一次粮食危机。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卢肖平指出,粮食危机对亚洲特别是东盟各国的影响要小一些,但是“恐慌大于粮荒”,也危及了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与会专家指出,粮食安全问题对中国和东盟都至关重要。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东南亚一些国家是全球主要稻米进出口国,其中,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是大米主要出口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主要大米进口国。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今年3月也曾警告,世界很容易再次出现2008年那样的农产品价格飙升,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比人们想象的要更加严峻。
在论坛上,来自中国与东盟的学者官员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与各国加强合作的重要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明年即将建成,合作各方均应加强粮食方面的多层次合作,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完善粮食贸易,以实现共赢。”卢肖平说。该自贸区覆盖人口19亿。
参会各方就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农业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南宁共识》,提出建立农业产业交流与合作的长效机制、致力于推动各方农业产业互动升级、继续加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进一步加大农业投资合作的力度等。
广西社科院院长吕余生等专家认为,中国和多数东盟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重视农业、增加投入,提高粮食自给率。同时中国与东盟都应抓紧研发生物质能源新技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新型生物质能源发展步伐。
农业是中国和东盟面向21世纪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10年来,中国农业部已组织和投入资金上亿元人民币,在“10+1”范围内开展了各类农业交流与合作项目150多个,在“10+3”框架下积极组织和参与了许多农业合作项目,包括人力资源开发、紧急救助性援助等。
中国农业部提供的信息显示,中国正在组织实施中国与东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行动提升计划,以一定经费鼓励和支持企业集中推广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在东盟各国组织优质高产作物示范田,宣传和介绍中国企业产品、能力和形象;安排东盟各国的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到中国进行培训和交流等。中国-菲律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中国还计划在全球建立更多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探讨建立更加有效的紧急互助机制。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参加东亚大米紧急储备项目,宣布为该项目专储30万吨大米,以建立更加有效的紧急互助机制。
老挝农林业部部长西达享拉萨蓬表示,过去几年里,中国在与东盟的农业合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老挝等国家提供了农业人才培训、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巨大帮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又开始显现,中国和东盟应该继续深化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共同化解危机。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一直将粮食安全问题视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卢肖平指出,中国的经验在于“在根本上确保粮食安全主要在于依靠自己”。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2335万吨,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夏粮增产。10年来,中国一直保持了95%的粮食自给率,应对粮食危机的成功举措为亚太地区以及东盟各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经验。
“东盟国家总体上具有发展农业更好的自然条件,积极调整农业发展方略和产业结构,未来东盟有望成为世界粮食生产的一个核心。”卢肖平说。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