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周来 实习记者 孙韶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明年即将建成,中国与东盟互利合作关系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此间一些专家分析,自贸区建成带来利好的同时,随着“零关税”等措施的落实,中国也将在农业领域面临新的竞争与挑战。
自贸区将对脆弱产业带来冲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各方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大量产品实施“零关税”、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一些比较脆弱的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
“东盟国家鲜果上市通常与我们有时间先后差异,除了部分早熟品种和水果总体减产,截至目前来自东盟的水果还没有给我们造成太大冲击,”广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站长李标说,“但是在鲜果贸易之外水果制成品对我们影响很大,来自东盟的产品通常量大、便宜,销售渠道灵活,本地产品竞争上处于下风。”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介绍,广西是我国传统的荔枝、龙眼加工基地,自贸区建立以后,估计每年从周边国家特别是越南进入广西市场的龙眼干、荔枝干就超过5000吨,而且价格低于广西生产成本,冲击很大,许多厂家和小作坊已不再从事荔枝、龙眼加工业。
海南省农业厅有关人士则非常担心天然橡胶产业受到冲击。自2001年起,我国就成为世界第一大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进口的天然橡胶超过90%来自于东盟各国。马来西亚等低纬度国家几乎没有台风,海南纬度高、台风多,天然橡胶生产很受影响,很难与之竞争。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总共7000多种产品实现“零关税”,但天然橡胶被列为敏感产品而受到关税保护。业界人士担心,“零关税”的复合橡胶将进一步冲击天然橡胶项下原有进口份额,并挤压国产天胶的生存空间。
“零关税”将使贸易逆差扩大
此间一些专家分析,农产品零关税也可能进一步扩大我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近十几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量增长低于进口,从1996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从1998年的6.92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2.6亿美元,增长近1倍。2008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达138.1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45.8亿美元,进口92.3亿美元,贸易逆差46.5亿美元,东盟10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全球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之一。
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农立夫认为,农产品实现零关税后,东盟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几个在传统农业方面占有优势的农业国,必将进一步扩大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这势必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农业贸易中的逆差,将会对我国南方几个省份的热带作物和以谷物、棉、糖等传统产业产生较大的冲击。
此外,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比如前几年东南亚国家在天然橡胶和大米出口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本意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造成更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
菲律宾亚太大学经济学教授罗兰多·狄认为,经济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等全球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减弱,这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相关经济体造成了严重冲击,拉动地区内部需求增长就成了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不少国家的政府都会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诱惑,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危机的破坏程度。
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缺少规划
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卢肖平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表示,虽然当前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特别是合作项目相对较小而且分散,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合作也还缺少总体规划。
“现有的项目局部成效不错,但总体影响偏小;现有的多数项目均属于单方面偶然性安排,还需要加强总体合作规划,真正实现与需求全面对接,”卢肖平说。在更多官员学者眼里,农业领域合作还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块宝贵“试验田”。
卢肖平认为,自贸区内农业合作仍有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较大规模的农业合作项目太少。第二,项目过于分散,总体影响面偏小,不利于大面积示范和推广。第三,政府项目和企业活动没有形成有机结合,一方面重复投入、浪费资源,另一方面社会效益没有与经济效益挂钩,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第四,缺少总体合作规划。至今,东盟以及各国政府主管部门没有提出各自的农业发展规划或纲要,更没有提出国际合作的指导性目录,所以所有已经完成或正在执行的合作项目均属于单方面的偶然性安排,即难以真正与另外一方的需求全面对接。第五,东盟方面发挥主动性还不够。截至目前,在已经完成或正在执行中的项目中,极少是东盟方面主动提出和设计的,中国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很少获得受助方面的配套资金支持,这使项目在执行力和实施效率方面大打折扣,更难说能够成为其国家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并发挥非常积极的技术展示和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