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皇姑区舍利塔文化产业园正在崛起(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09年10月21日06:45
福民工程又一力作——沈阳最大滩地公园舍利塔滩地公园开园迎客

  有花草林树,有亭台湖泊,好一个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10月21日,备受瞩目的沈阳最大的滩地公园——舍利塔滩地公园建设,终于掀开其神秘面纱,宛如一朵瑰丽的奇葩,以其现代园林的人文景观与文化风貌,盛开在皇姑区西部、沈阳“玉环”北运河皇姑段的终端。

  依塔得名 潜藏浓郁的文化底蕴

  位于皇姑区西部的塔湾地区因区域内一座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标志——舍利塔而得名。舍利塔又称无垢净光舍利塔,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由北方契丹人修筑,距今已有960多年的历史。1640年重修,是目前沈阳现存的惟一能代表辽代沈州文化的特色建筑。因为与北宋巴陵太守滕子京在洞庭湖畔重建岳阳楼同期,民间有称其“南有岳阳楼,北有舍利塔”的美誉。因佛塔内供藏舍品,其中出土舍利子两瓶,共计393颗,佛经上、中、下三部,共计5048卷,还有鎏金佛、铭刻、器件及壁画等珍贵文物,舍利塔为研究沈阳历史文化提供宝贵资料。在古籍的记载中,每当夕阳西下,美丽的佛塔倒映在塔底附近的湖面,成为沈阳传说中的著名的八景之一——“塔湾夕照”。

  昔日棚户区 今成大花园

  舍利塔地区原属太平街道塔前社区,占地10万多平方米,原有的1600多户,多居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房内,低矮潮湿,“一沟两坡三条街,坑坑洼洼石头多。”极差的生活环境,外加这一地区平房多、贫困户多、残疾人多、从未参加工作的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外来人口多等极其复杂的人口结构,更导致了这一地区社会治安案件的多发。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状况已严重影响了舍利塔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及皇姑区整体区域的发展,当地群众渴望改造、渴望搬迁。而舍利塔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符号,也让眼光独到的皇姑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层发现这一地区的发展空间,认为舍利塔地区是盘活整个沈阳北部的旅游文化资源、极具升值空间的“黄金宝地”。2005年6月起,牵动百姓心弦的舍利塔棚户地区改造拉开序幕。

  2005年6月2日,市、区政府决定对舍利塔棚户区进行整体拆迁改造。辖区1600多户居民都得到了异地货币安置。整个拆迁历时一年多时间。今年4月初,占地10万平方米的舍利塔滩地公园建设进入全面的实施阶段,而以舍利塔滩地公园为主体的舍利塔文化产业园也在积极的谋划之中。

  “城市名片”向文化产业园的“变身”

  将无形财富转化成现实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园,皇姑区紧紧抓住了舍利塔棚户地区整体改造这一契机。而据皇姑区了解其拆迁历史进程的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皇姑区就有了模糊的雏形想法,将其区域的辽代文化做起来。其时,希望将辽代碑林与舍利塔集中一起,形成辽代文化产业园。

  在得知这片土地拆迁之后,两年前的房地产热极一时,香港以及区域外的几家房地产商追逐而来,甚至有香港房地产商已经先期将其款项打到沈阳来,但都被皇姑区拒绝。

  皇姑区区委与区政府一直试图能将这一片区域做成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绿柳成荫,植被尚好,南临北运河水系,又有着历史古迹的文化韵味,地势错落,这让皇姑区的历史文化与民间文化复原有依托之地。

  在对舍利塔地区整体规划时,恢复拥有千年历史原貌,在回龙寺原址上重建回龙寺,并在其周围增加园林设施,构成一座大型的旅游文化公园,随着此次舍利塔滩地公园的开园迎客,具有辽代建筑风格的旅游休闲场所已经成为沈阳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如何将这一“城市名片”完成向文化产业园区的成功“变身”,市、区政府对舍利塔文化产业园项目的规划几易其稿,颇费了一些心思。终于,2008年4月3日,沈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同意回龙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周边环境改造方案,并将回龙寺复建和周边环境改造工程列为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沈阳市与皇姑区在对周边环境改造方面投资3200万元,同时在运作模式上,也主要以皇姑区外资运作为主。回龙寺的复建由上海的投资方负责,整个复古寺院建筑群将与舍利塔地区历史文化脉络相一致,寺院建筑及附属设施以中国古代寺庙建筑风格为主。

  据了解,舍利塔滩地公园不向游人与市民收取门票,宜人的景致、丰富的文化符号以及休闲与娱乐的功能无疑将给此地带来巨大的人气。而与新乐遗址同处于北运河边,“同饮一河水”的浑然天成,成为构成北部文化体系的重要元素,与南运河遥相呼应。舍利塔文化产业园将因此形成浓厚的文化气息,整个产业园是以70%舍利塔滩地公园为主要占地面积,此外的其他区域将用来做商业、旅游、餐饮等现代服务业的开发。

  依托市场规律,先由文化形成“场”,再带动旅游、餐饮的发展,最终形成“市”,这便是皇姑区舍利塔文化产业园的“市场”经济观。可以想见,在两三年后不远的未来,在皇姑区,一个以古典园林结构布局为主体,集“园中有城、城中有景,景中有人”的塔寺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区将蓬勃呈现。

  本报记者 李莉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