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身为山区县 不开一方石
本期话题:保护生态就是维护核心竞争力
主 持 人:马景阳(本报记者)
特邀嘉宾:韩国祥(中共沂源县委书记)
背景
近几年,沂源县把打造“鲁中生态高地”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举措,确立了“绿色农业、环保工业、山水城市、生态沂源”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致力于发展生态经济、 培育生态文化、 打造优美人居环境,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共同优化的绿色崛起之路。目前,沂源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 ,森林覆盖率达到48.9% 。全县“三品”认证农产品达到33个。
事件
9月 30 日,中庄镇举办的旅游采摘节吸引了周边地区的3000多名游客。
中庄镇是纯粹的山区镇,果品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辖区内石材、铁矿资源丰富。为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让农民有稳定、持续的收入,他们毅然关闭了年利税400多万元的铁矿。2008年10月,该镇产地“中庄”牌红富士苹果被农业部认证为绿色“ AA ” 级食品;前不久,他们的苹果又被指定为第十一届全运会专供果品。
果农翟国栋告诉记者,往年家里的5亩苹果得高薪聘人采摘,现在络绎不绝的游客成了免费的采摘工人,“他们快乐,咱省钱省心,价格还比往年高不少。”
点评
马景阳:沂源的干部和群众都知道你的名言:“ 谁挖山,就是挖我的眼睛和心;谁砍树,就是砍我的胳膊和腿!”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如此珍视生态环境?
韩国祥:过去的沂源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日益深入人心,如果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过去的这些劣势,其实就是沂源今后长远发展的最大潜力和优势。过去,我们县一些干部群众希望开发沂源丰富的石材、铁矿和林木资源,但我们认为,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再修复就很难了。从沂源的实践看,我们这些年狠抓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绿色价值观、生态政绩观在沂源已经深入人心,沂源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有机农产品基地,牛郎织女、江北最大的溶洞群等旅游景区家喻户晓,人民群众对沂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势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已越来越高。
马景阳:对于经济急需腾飞的沂源来说,生态意识、生态文化、生态伦理观念最初肯定是淡漠的、缺失的,这需要引导和培养教育。
韩国祥:如果不站在全县科学发展的全局考虑问题,只顾眼前的利益,我们的GDP 可能增长更快。但我们讲的是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的是绿色 GDP 。沂源这几年广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2007年4月21日那天,我们开了整整8个小时的“ 打造生态高地、 建设美好家园”的大会。班子主要领导及各乡镇、县直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乘大巴沿城区和各乡镇现场“参观”,专题就是环境整治,当场立下军令状,完不成规定的整治任务就摘“乌纱帽”。不到两个月,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交通秩序且屡治无效的近千辆非法载客经营的机动三轮车被取缔,有碍观瞻的4万多平方米违章建筑顺利拆除,并建成了公共绿地,群众期盼多年的环境改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已有 50 多年历史、拥有 1400 多名职工、COD 排放占全县 60% 的县造纸厂被关闭,所有职工都得到妥善安置。我们开展的这场“环境整治风暴”,着眼点是为了沂源的长远发展,为了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群众因此给予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没有引发一起上访。
马景阳:沂源现在是全省仅有的几个全国绿化模范县,你也因在保护生态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而荣获全国绿化奖章,这对你和沂源意味着什么?
韩国祥:首先,这意味着我们这些年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和成效得到认可和肯定。沂源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管投资额多大,能给我们的财政带来多么大的收益,首要的前提是环境容量是否许可,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我们的原则是“看好老的,管住新的”,就是坚持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工艺水平,减少污染;坚决杜绝污染大、耗能高的项目落地,不增加新的污染源。沂源的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增幅超过 30% ,这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持久、最永恒的竞争力。我们今后会执行更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为子孙后代留下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