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农村“养儿防老”“土地养老”两道防线受冲击的背后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23日15:25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地区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两道防线受到冲击,农村养老问题已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半月谈记者近期在赣鄂皖部分乡村就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时,发现农村老年群体中的“空巢老人”、子女不孝敬的老人、困难家庭无保障的老人等晚景凄凉,有的老人甚至常年睡在"牛棚"里,靠砍柴、种菜维持生计,农村老人自杀现象增多。

  继续回应质疑

  特殊教育之特

  中央前不久决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下简称新农保)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保的推进犹如一场及时雨,让老人们看到希望。

  孝道文化被弱化,“养儿防老”受冲击

  大约1000年前,宋朝人陈元靓提出了“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名言。然而时移势异,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养儿防老"的传统正在动摇。半月谈记者在赣鄂皖一些乡村采访时,乡镇干部普遍反映,近年来"养儿防老"受到了严重冲击。在很多农村地区,子女无力赡养、互相推诿、财产分配不均、家庭关系不和等导致老年人无人赡养的情况屡见不鲜。

  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张家咀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村民邓寿银今年76岁,她在一间几平方米大的"牛棚"里已经住了6年。邓寿银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老伴已去世。两个儿子盖的两层新楼连成一体,与"牛棚"只有几步之遥,可邓寿银却无福享受。

  记者在现场看到,“牛棚”由土砖垒成,旁边紧挨着一个猪圈,臭气扑鼻。邓寿银说,以前这里是家里养牛的地方,现在成了她的住处。“牛棚”里摆放着一张小床,床边堆满了柴火。地上一个簸箕里装着豆角、辣椒、茄子,旁边的水缸里盛着口粮。

  邓寿银靠砍柴、种菜维持生计,几乎没有什么零用钱。她说,柴米油盐都是自己掏钱买的,口粮则是小儿子给的。由于与儿媳关系不好,她一直住在牛棚里,即使过年也没有在一起吃团圆饭。记者问她苦不苦时,她说已经哭不出来了。

  罗田县退休干部、原县科委主任蔡炳文今年78岁,曾在九资河镇工作过,对邓寿银的情况比较了解。蔡炳文感叹现在农村部分子女道德滑坡,孝道文化备受冲击。

  记者在安徽沿淮农村采访了解到,当地有种不成文的规矩,儿子结婚成家父母就要让出家中的房子,搬到外面住。不少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把儿子抚养长大,老了却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有的只能在儿子家的楼房旁建个简陋的小屋居住,有的则不得不搬到庄稼地里搭个草棚栖身。即使喝口热水,也要自己动手烧。如果身体不适,不能动弹了,只能听天由命。

  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董明旺今年69岁,他说现在不只表现在农家子女不孝,村集体也存在不尊老敬老状况。流坑村6000多人,村子这么大,老人这么多,没有一个老年人组织,村部旧食堂一直空着,就是不给做老年活动场所。老人们只能集中在农贸市场上坐坐玩玩,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

  众益伙伴老年文化发展中心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民间公益组织,曾在苏豫冀蒙等地的农村就老年人生存现状进行过专题调研。该中心项目主管邢焕萍认为,目前我国的家庭赡养功能趋于弱化,"养儿防老"传统受到严重冲击,作为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一道重要防线已濒临崩溃。究其原因,非常复杂,包括每个劳动人口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导致人口流动加快,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所取代,子女赡养老人的经济能力有限,传统孝道和伦理道德的淡化等。

  老人不堪劳作苦,“土地养老”难为继

  “土地养老”是农村养老的另一道重要防线。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许多留守老人继续耕种土地,成为目前农村主要的劳动力之一。赣鄂皖农村许多基层干部反映,随着年事渐高、身体渐弱,许多老人已不堪农活重负,"土地养老"受到冲击。

  记者在赣鄂皖一些乡村采访时,发现不少农村老人对今后的生活比较悲观。罗田县政府办原主任潘恩全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1995年退休后回到农村老家居住。潘恩全说,农村老人生活的困境是当今农村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生活更艰苦,经济无来源,家中无地位,悲观情绪严重,寻短见的事常有发生。在我居住周边的一平方公里范围内,近年来就发生了7起自杀事件。他们都是儿孙满堂,年龄都在70岁以上,都是出于无奈被逼走上绝路。

  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260余处。村民董生发今年73岁,住在上百年的老宅子"培德堂"里。他只有两个女儿,都已嫁到外地,并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两个人。

  董生发告诉记者,他要干的农活有:种田两亩多、种菜一分多地、到山上砍柴、养牛等。他说,到山上砍柴要走很远的路,砍带叶子的木柴要花一个小时,砍烧火棍子则要两小时。"今年我已经不敢上山砍柴了,2月份在山上摔了一跤。"董生发说,"身体明显不如去年,一双脚经常会痛。"

  记者采访董生发时,正值酷暑时节,烈日当头。董生发的手背上贴着一张创可贴。他说,冒着高温割稻子,还没割完就病了,只好去卫生所打了点滴。记者问他今后的生活怎么办,他说两个女儿会寄点钱回家,但不会再在一起过日子了。今后的生活自己不敢想,也想不了。

  邢焕萍认为,土地养老是指农村老年人依靠自身承包经营土地的种养收入进行自我养老,这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农村的老年人"活到老做到老",只要他们能继续在土地上劳作,就能维持温饱,基本解决养老问题。当健康状况不允许他们再下地劳作时,相当部分的老人处境堪忧。尤其是因病失去劳动能力,进而失去经济收入,这种因病致贫、贫病交加是农村老年人最糟糕的境遇。

  大惠农政策出台,新农保带来新希望

  努力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使亿万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中央明确了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农保试点。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有望实现"养老不犯愁"。这是一项符合时代发展方向、顺应人民期待的民心工程。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文认为,中国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农村居民养老一直处于制度缺失状态,现在建立了这项制度,使农民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养老保险,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这体现了新农保的公平性。

  基层一些干部认为,要让新农保这场"及时雨"真正滋润农村大地,关键是要保证财政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各地宁可少上一些项目、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也要挤出资金支持这项重大改革,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这项制度全面推开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强宣传,让农民充分理解参加新农保的好处。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对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各项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使这项重大惠农政策深入人心。(记者俞俭周伟 杨玉华 王志)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