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成后给博览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编者按 历经近10年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2010年建成后将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GDP、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迄今为止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合作领域最重要的举措,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更为全面、成熟的新阶段。自贸区的建成,对广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广西利用现有中国-东盟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多项次区域合作;而且有利于广西充分发挥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推动实现泛珠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对接与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分工、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区各级各界正积极行动、认真部署,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即将全面建成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发挥广西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互动中的双重战略作用,努力在全面开放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广西跨越式发展。为了配合自治区有关工作部署,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广西推进与东盟合作的相关情况,本报从今日起以“学习研究运用好自贸区政策 抓机遇化挑战加快广西发展”为栏题推出报道专栏,刊发相关的系列动态要闻、综述、评论和专访等,敬请读者关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参与建立最早、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伴而生,作为惟一以自贸区为主题的展会,6年来紧密围绕自贸区建设,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如11国共办三级架构、主题国机制、“魅力之城”等,市场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即将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自贸区建成后,将给博览会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同时也使博览会面临严峻挑战。
自贸区建成后给博览会带来的发展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通过实施降税和消除区内贸易壁垒,使中国和东盟的企业不仅减少了关税环节的支出,降低经营成本,而且还将减少双方的投资障碍和拓展合作空间,从而促进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增长。随着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可以在博览会上展示产品、交流信息、寻找合作伙伴。届时,各国政府之间达成的经济合作框架和政策,将转化为各国经济实体之间的投资和贸易活动。这对博览会吸引更多的参展商,扩大博览会的规模,提高博览会货物贸易成交额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目的之一是创造一个透明、开放、竞争以及便利化的投资体制,)以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投资更加便利,继而促进投资,加强并改善双方的全面经济合作。博览会作为推介各国投资环境的载体,发布招商信息,联手吸纳国际资本,成为东盟商家寻找投资机会的焦点。他们不仅通过博览会了解到中国、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需求,而且对广西这个与东盟有着地缘优势的近邻的投资环境、引资政策和产业状况更是熟悉,最重要的是东盟国家深知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所代表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其中所蕴藏的商机必使东盟各国投资者瞄准广西市场,纷纷将其优势产业和企业引入广西,或是注资于广西的优势产业和品牌产业,从而使广西成为区域产业经济的新高地。今后,博览会将进一步加大对投资促进的力度,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同时,与东盟国家联手吸引国际资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也将使博览会在投资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东盟国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内已就金融服务、海洋运输、通讯、航空运输、旅游、建筑业以及商务服务开始了谈判,并通过博览会这一贸易平台加强彼此间的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促进资本、信息、人才等要素流动,开展旅游、电信、物流、金融、工程承包等领域的合作。
自贸区建成后给博览会带来的挑战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美国和周边国家加大了与东盟的合作力度,增强了对该地区的影响和市场占有,从东盟与中国“10+1”的合作,发展到东盟与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10+6”合作的加快推进,将分散区域内的合作资源。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我国与东盟老六国93%的商品关税为零,与东盟新四国的商品也在2015年降为零,自贸区降税效应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以降税产品为主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自贸区建成后,双方在贸易、投资等多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扩大。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企业也都在积极寻求合作和商机,希望通过参加博览会,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拓市场。作为一个国际展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层次高、规模大、综合性强,同期还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展会期间,各国政要多,安全保卫层次高;商家群众多,安全保卫工作量大;人员交往频繁,安全保卫工作难度大。
此外,中国-东盟博览会主展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南宁市新开发城区,人口密集、车流量大。在博览会期间,如何营造一个便利的交通环境,保证各国政要、参展商及各界人士能够顺利到达会场,将是对博览会乃至承办城市交通工作的严峻考验。同时,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还需要一个优良的软环境,既需要高素质的市民,更需要高素质的与博览会工作密切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尤其是服务于会展的接待人员和翻译人才等。
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随着明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如期建成,作为博览会承办方的广西,应认清形势,把握好机遇,迎接新挑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博览会平台,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全面规划博览会的发展,明确博览会的定位和发展思路,坚持创新,毫不动摇地继续塑造博览会政治、外交的品牌,通过博览会,继续为服务国家战略、树立广西良好对外形象打造平台。积极探索博览会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断创新博览会的内容,围绕中国与东盟的十大合作领域增设一些专业展,并在现有的基础上,把以经贸、投资领域为主的合作进一步扩展到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把博览会办得更富有活力、更有生机、更有凝聚力,做到常办常新、办出实效,使博览会更好地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加快把广西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还应拓展博览会的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充分利用现已形成的工作机制和掌握的资源,尤其是现有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门户网站、中国-东盟商务数据库,创新工作模式,打造会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管理平台、服务平台、销售平台等功能,做好贸易配对、项目撮合、投资政策及环境咨询等日常商贸服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向国内企业提供东盟国家投资环境政策信息,向东盟企业提供我国及各省市投资环境政策信息,让5天的博览会变成全年365天永不落幕的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