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让振兴之树结满民生之果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10月28日18:36
新华网长春10月28日电(记者李凤双、褚晓亮)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年均增长超过30%,就业水平创出1281万人的历史最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省超过80%的人群……这些数据如同一颗颗饱满的果实,结在吉林省发展振兴的参天大树上。几年来,吉林省在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的同时,注重以发展促民生,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收获更多的果实。
捧出“安居乐业”的民生硕果
从群众最渴盼的事情做起,培育最解渴的民生之果。吉林省在民生工作中,紧紧围绕实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以保证群众安居乐业为重点目标,突出解决群众的住房、就业等生活难题。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人们对在棚户区居住生活的形象概括。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存在大面积的棚户区住户,很多居民几代人挤在斗室之内,居住条件非常艰苦。2006年以来,吉林省启动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拉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序幕。到去年末,共改造城市棚户区3605万平方米,有55万户、170万城市居民住上了新房,今年还将改造435万平方米。
大规模、大力度的棚户区改造让棚户区生活渐渐成为历史记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憧憬。过去,靴子是棚户区内人们出行的必需品,而如今记者在吉林省采访时发现,很多搬进新楼的居民都把靴子洗刷干净收藏起来,他们戏称为“挂靴”。
在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同时,吉林省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泥草房改造和林业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煤矿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廉租房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实施“五路安居”工程的省份。其中,农村泥草房改造,计划利用5年时间改造74万户,目前已改造31万户。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