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 国际经济形势消息

西方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 对中国和世界均无利处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9年10月29日07:04

  西方“要求人民币升值”有三大错误  

  尽管美国财政部日前在递交给国会的报告中并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是西方指责人民币估值过低的声音并没有消失。10月26日,美国钢铁企业又发出声音,呼吁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柯克和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在本周美中贸易谈判中敦促中国让人民币升值。美国钢铁协会在致内阁官员的信中表示,“中国政府的干预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明显低估,这威胁到美国经济的脆弱复苏进程,并构成国际贸易不公平竞争”。

  中美贸易失衡、全球经济复苏减速,以至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不论是西方国家的官方还是舆论,都给人民币汇率列出了多宗罪状。但如果仔细分析西方近期一系列“中国操纵汇率论”中给出的理由,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存在许多错误。

  美中贸易逆差并不由人民币估值过低引起

  观察西方媒体的一些论调,会发现其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中国和美国之间大幅的贸易逆差是由人民币估值过低引起的。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能发现,这种看法根本立不住脚。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造成一国贸易顺差或者逆差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一国国内储蓄和投资的不平衡,储蓄大于投资,表现为净出口;储蓄小于投资,表现为净进口。而汇率因素对顺差来讲不能说没影响,但是影响相对很有限。

  而且,必须要强调的事实是,部分西方国家的贸易赤字,是当前世界经济模式的一个自然结果。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曾对媒体记者表示,贸易分工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出口导向型国家的出现是发达国家把产业转移出来的结果,也是全球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

  正如法国《欧洲时报》称,简单的人民币升值不仅会扭曲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轨迹,西方国家也并不能因此减少贸易逆差———其他制造业大国随时都可能填补中国留下的空白。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更是一阵见血,“难道中国的对外出口减少了,美国社会的超前消费问题就会解决?事实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廉价商品就会大大减少,美国社会的超前消费会更为严重。”

  金融危机的根源不在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目前另一种比较盛行的说法是西方大国抛出的“再平衡论”,这种论调宣称以中国为首的世界顺差大国才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并再次提出用人民币升值来“纠正全球经济失衡”。

  此前,美国为G20匹兹堡峰会拟定的九大议题中就包括一项“可持续与平衡发展框架”。美国希望通过这个议题,迫使中国大幅缩减贸易盈余,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外部压力,让中国承担更多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责任。

  有分析指出,如果把金融危机的责任都推到新兴市场体国家身上,是没有道理的。实际上,通过全球经济“再平衡论”把金融危机责任推向新兴市场体国家后,再利用“再平衡论”的合法外衣,大肆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是西方国家惯用的伎俩。法国《欧洲时报》发表文章就称,人民币升值难医全球贸易失衡。文章认为,这样的要求明显在推卸责任:一旦贸易失衡被认为是助长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那么西方金融体系长期疏于监管、崇尚过度消费的弊端又将找到“逃逸”的出口。

  实际上,对于本次金融危机根源的认识,业内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统一的看法,比如经济的周期理论、美国的金融产品创新过度等等。

  人民币快速升值对中国和世界无利而有害

  第三个西方国家经常使用的说辞是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恢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在向中国美国商会以及美中贸易委员会致词时称,如果中国允许人民币汇率具有更大的弹性,并向进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放开国内市场,将令全球复苏的进程加速。

  但实际的情形是,如果中国急剧拉高人民币汇率,将严重扭曲经济发展的正常轨迹,西方国家的贸易逆差也并不能因此减少。而一旦中国经济陷入低谷,西方国家相关企业势必遭受重大损失。所以,西方企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问题的做法既不利人也不利己。

  “汇率是影响国际金融体系最根本的指标之一,这样的指标还有利率、上市公司的利润率等等,一旦这些指标出现剧烈变化,会对市场产生很大冲击。尽管人民币尚没有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交易量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鉴于中国越来越大的影响,它的波动还是会引起市场震动。”赵庆明说。

  更重要的是,赵庆明强调,这种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带来大量资本快速向一个市场流动,产生不利影响。他指出,如果放任人民币升值,国际资本会通过各种渠道(既包括贸易渠道,也包括FDI、QFII等资本项目渠道)流入我国,我国外汇储备不仅不会停止增长,相反会继续增长或加速;而外汇储备的增长,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升值。

  根据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9月份流入我国的资金明显增多。当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高达4068亿元,增加额创下年内新高。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日前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展望下半年形势时已经表示,下半年外汇净流入可能增加。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也曾撰文表示,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热钱或将在2009年下半年,甚至2010年上半年继续流入我国,这种风险绝对不能小视。

  “观察那些鼓吹人民币升值的人,过快升值肯定能使一部分金融机构获利,因为他们押了赌注在这上面,但是过快升值会助长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肯定对宏观经济不利。”赵庆明说。

  炒作人民币汇率是为扩大对华出口  

  随着全球经济明显好转,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人民币升值”论调又开始甚嚣尘上。一些国家甚至打着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旗号,配以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大肆逼迫人民币升值。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美国等国家现在炒作人民币汇率,不过是以此转移金融危机焦点,推卸自身责任,并试图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来扩大对华出口。

  出口环比增长遭眼红

  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都出现了好转。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出口值、进口值均连续7个月环比增长,且增幅有扩大的趋势。目前中国商品在美国进口额中占比已连续一个季度上升,在欧日所占的比例也振荡企稳。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中国的出口表现来看,尽管出口额连续多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但中国出口在海外市场上的份额却持续上升,因此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卷土重来。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19日发表文章称,人民币汇率过低,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国的巨额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以及西方国家相应的巨额逆差———它至今仍是世界经济失衡的关键所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指出,目前一些国家的经济反弹主要是政府刺激政策以及企业的重新库存化导致的,这一波经济反弹缺乏可持续性。在政府扩张性政策难以为继的前提下,通过本币贬值或者逼迫竞争对手货币升值,来提高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扩大贸易顺差或者缩小贸易赤字来带动经济增长,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呼声日高

  目前欧元对美元比价已突破1∶1.50,为14个月来的历史高位。欧洲央行理事会成员盖伊·夸登说:“问题不在于美元对欧元汇率,而在于美元与亚洲某些货币之间的关系,比如中国的人民币。”盯住美元使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下跌,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有所增长,去年达到1690亿欧元(合1560亿英镑)。

  欧洲中央银行董事会成员洛伦佐·比尼·斯马吉表示,中国应当勇敢地采取行动“我认为最佳办法是中国着手推行自己的货币政策而脱离美联储的政策。”

  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让-克洛德·容克19日表示,中国正逐渐发展为欧盟重要贸易伙伴,但正如欧元对美元强劲升值一样,欧元对人民币也表现强劲。容克说:“预计我们三人(欧元集团主席、欧洲央行行长与欧盟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今年年底前将访问中国,商讨汇率问题。”

  在美国财政部15日发表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政策报告中,美国财政部承认,中国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在稳定世界经济和减少自身外贸顺差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21.2%;此外,中国正在采取积极举措推进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开放。但美国财政部仍宣称人民币币值存在低估,称美方对人民币币值稳定及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表示“高度关注”,其言辞比以往报告显得更为严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表示:“这场危机将带来某种旨在恢复平衡的调整。伴随着这一调整,人民币可能会应有地稍稍升值,因为我们仍然认为人民币汇率太低。”

  以贸易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

  近期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纷纷出台,本月6日,欧盟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并征收最高接近40%的反倾销税。7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

  除了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今年9月份以来,阿根廷、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对我国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及氯甲烷、离心泵、螺杆压缩机、皮下注射器等多种商品。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了88起贸易救济的调查,包括57起反倾销、9起反补贴,总金额约为102亿美元。

  张明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总是和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相伴生的“与其在特定商品上打压中国出口,自然不如要求人民币升值来得一劳永逸。”

  美元疲软是祸根

  欧美一直敦促中国让人民币逐渐升值,以协助抑制全球经济不平衡。但分析人士指出,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与所谓解决全球经济失衡挂钩是混淆视听,以此转移金融危机焦点,推卸自身责任,并试图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来扩大对华出口。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题为《亚洲邻居学会接受摇摆不定的人民币》的文章指出,由于中国政府目前实际上施行盯住美元的政策,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对亚洲许多货币已大幅贬值,使中国企业在不断萎缩的出口市场中得到一个优势。但令人意外的是,迄今这种情况在亚洲各国几乎没有引发公众的任何忧虑。亚洲的主要焦点仍是美元,许多国家认为,美元(而非人民币)是本国对美贸易前景面临的直接威胁。此外,亚洲经济体对人民币的任何不安,都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经济反弹的积极影响及其激发的信心所化解。

  自3月高点以来,美元兑韩圆、新元、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已经分别下滑了24%、10%、7.7%和9.3%。为了遏制本币兑美元的涨势,亚洲各国央行近月来纷纷大笔购入美元,增加各自的外汇储备。现在这些国家的储备规模回升到了危机前的水平。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指出,对日中两国来说,重要的不是急着改革汇率制度和减持美元资产,而是改变过度依赖美国的经济结构和体制。  

  中国回应汇率战的三条主线  

  最近,欧美正在泛起的“操纵人民币汇率”声音引起国际国内机构的关注,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应理直气壮地回击欧美针对人民币的汇率战。具体策略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适当时机脱离盯住美元,更多参照欧元等其他“一揽子”货币;二是呼吁国际社会不要对别国汇率安排随意指手画脚,应该给予更多自主性;三是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回应欧美关于“操纵人民币汇率”指责的真正目的。

  适当时机脱离盯住美元

  记者在北京采访多位国际机构分析人士,他们都在表达同一个看法,“欧美在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时候,他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货币不要再贬值,否则世界经济复苏将会步履艰难。”

  记者注意到,德意志银行、野村证券等的研究报告认为,弱势美元政策会从多个层面威胁全球金融与经济稳定。如果美元下跌引发市场恐慌,依然脆弱的全球金融市场将会再次发生动荡甚至危机;美元贬值持续将加重大宗商品的涨价压力,并使资金向股市、楼市集中,加剧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外汇市场动荡将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影响全球复苏步伐。

  在欧洲,弱势美元下的欧元走强给出口增长前景造成阴影,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在当前情势下,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十分重要。在亚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菲律宾、泰国、印尼和中国香港等地央行都出手干预,减缓美元兑本币的下跌,尽量把美元疲软对出口行业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泰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开始买入美元,平抑本币升值。

  最近,记者在北京采访德意志银行、泰国盘谷银行以及中国有关银行的金融专家。他们指出,金融危机之后,将仍然是由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一个让世界担忧的结果是,国际社会仍然缺乏对美元在发行、流动、回流等方面的有效约束;而美元在危机后可能进一步放弃稳定全球汇率的义务,对其也缺乏任何必要的约束机制。

  事情的另一面是,人民币也要保持稳定,而不能是美欧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有关人士表示,即使经济增长的压力暂时不减,中国仍要保持市场均衡汇率水平,并在适当时机适当脱离美元,更多参照欧元等其他“一揽子”货币。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也表示,从2005年7月以后进行的汇改,制定了汇率政策的三性即自主性、可控性、渐进性,并参考“一揽子货币”。但是目前,人民币汇率之所以会遭人口实,是因为目前过于盯住美元,而不是一揽子货币。所以,还是应该回归到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另外,可以适当让国内经济处于汇率风险中,这样国内的机构和企业才有危机意识,市场参与者会积极开发工具,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渣打银行的研究报告则预期,人民币汇率或在2010年下半年不盯住美元进程,并重拾升势。该报告表示,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需要三个条件:中国出口重获两位数增长、国内通胀水平升至同比约增长3%水平,以及美国再次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

  呼吁全球汇率自主性

  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北京代表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美再要求中国尽快走向自由浮动汇率的同时,出于自身利益,他们则让自己的汇率方向向后退缩,明显地表现出“两重标准”。据了解,鉴于金融危机在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扩散暴露出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欧盟已经提出建立第二个“布雷顿森林体系”。

  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开始重新考量浮动汇率制的功过。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麦金侬在多部著作里指出了浮动汇率的危害,认为浮动汇率体系促使全世界的货币供应量无限制放大,从而导致了通胀的大幅上涨。欧元之父蒙代尔表示,自全球采取浮动汇率制度以来,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且危机在全球的蔓延速度极快。

  记者采访亚洲的有关专家,多数的意见认为,国际社会对各国的汇率安排不能随意指手画脚,应该给予更多的自主性。他们表示,国际货币汇率制度的近期发展趋势,是由固定汇率安排走向浮动汇率安排,但这个过渡时期会相当长。中长期适宜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向内固外浮的区域弹性汇率安排过渡,同时要加强各国之间的汇率政策协调,稳定在多元储备体制下的国际货币汇率体制。

  印度中央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顾问纳林德·贾达夫博士表示,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一般希望拥有比较稳定的汇率制度。预计亚洲将在很长时期内由各国保留各自选择汇率盯住程度的自由,并有可能朝建立某种地区性货币框架的方向发展。

  以“公正贸易”回击汇率战

  接受采访的分析人士表示,面对欧美关于“操纵人民币汇率”指责,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现实策略是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因为汇率问题背后藏着的是贸易保护。

  世界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警告,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让人担忧,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世界已有约47项保护主义措施付诸实施。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说:“经济孤立主义将导致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恶性循环。”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在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贸易冲突上,应该分开来考虑。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它们在国际上占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品还是比较少的。对于南南国家,应该从建立互补的贸易结构以及寻求合作机制入手,贸易战不应当是主要的。对于一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比如“金砖四国”,应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来考虑贸易冲突的解决方案。如巴西是资源型国家,印度和中国是两个最大的竞争性的发展中大国,俄罗斯经济与我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对于与这些国家产生的贸易争端,应建立有针对性的双边贸易合作战略和体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冲突应作为中国的重点考虑。发达国家传统贸易保护的方式主要是反倾销,新的方式是反补贴。除此之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都已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记者综合多家机构的研究报告,他们认为中国应在以下几方面应对危机中的贸易保护。

  首先,政府应该加快推动自由贸易区(FTA)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已经与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签署了FTA,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小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减少贸易冲突。

  其次,中国应尝试建立出口协调机制。今后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和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这也意味着今后针对中国的贸易冲突和贸易摩擦会越来越严重。比如,如果中国某个行业的产品要出口到欧美市场,即使这个行业的生产集中度非常低,企业非常分散,中国也可以通过出口协调机制,在出口价格、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作出保证,并且建立有序的出口规模增长速度,从而减少贸易摩擦。

  最后,针对欧美对华的贸易制裁或诉讼,最好的对策是针锋相对,但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这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因为在反补贴、技术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方面,中国企业的经验很少,因而需要更多的法律援助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参与。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