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河防潮闸全景
天津,这个因天子登船而得名,因九河汇聚而钟灵毓秀的城市,注定与水结缘。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众流入海之冲,“地势洼下,有如釜底”,历史上水患不断。1963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拉开了彻底根治海河水系的序幕。经过40多年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海河干流、永定新河、独流减河、蓟运河治理,海堤加固等防洪工程构筑起一道坚如磐石的防洪屏障。目前,本市已建成全长248.83公里、可保护2700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防洪安全的城市防洪圈,建成蓄滞洪区撤离路454公里。城市防洪标准由5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中心城区防洪圈大部分堤防已达到了2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高程,海堤重点段达到了5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现有堤防可保护人口917万人、耕地602万亩。从此,河清海晏,水利人年复一年的严阵以待让抗洪的记忆在天津人的印象里沉淀成历史的陈迹……
1981年夏,持续的干旱曾让这个城市陷入无水可用的绝境,城市居民喝苦咸水,企业停产半停产,严重威胁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1983年9月11日,举世瞩目的引滦入津工程竣工通水,清澈的滦河水流入津门,彻底结束了天津人民喝苦咸水的历史。26年间,这条关系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累计向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安全供水191.6亿立方米,累计提供城市环境用水10多亿立方米,全市园林绿地由引滦入津前的1053万平方米,增加到16499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由8%提高到37.5%,居民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城市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2004年,持续的干旱致使地下水位下降,以喝地下水为主的农民为水而忧,直接影响着几百万农民的生活质量。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是农民热切的企盼和强烈的愿望,也是农村迫切的需求。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5年时间,投资14.2亿元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正在按计划一步步实现,目前已惠及250万农村居民,全部工程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320.33万农村居民将喝上“放心水”。这项为民之举、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及时得到了实惠,在社会进步中享受了已有的成果。
为了彻底解决困扰北方地区多年的干旱问题,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1983年,国家计委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列为国家“六五”前期工作重点项目。2006年6月,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本市市内配套工程率先开工建设。2008年11月,投资约85亿元、全长155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天津干线工程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建设者们正夜以继日地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将8.6亿m3长江水引入津门,让这条城市的“第二条生命线”早日发挥效益。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保增长举措。市水务局积极争取中央增量资金,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华北地区河口建设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工程总投资10.11亿元,全部工程建成生效后,永定新河可达到抗御2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确保了海河流域北四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特别是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防洪防潮安全。蓟运河中新生态城段治理工程,投资1.54亿元,治理后可使该段蓟运河的流量恢复1300立方米每秒,恢复防洪标准50年一遇。金钟河防潮闸枢纽拆除重建工程总投资9400万元,工程建成后可使过闸流量达到200立方米每秒,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可确保所控制的345.78平方公里土地安全。
……
一连串数字悄无声息地讲述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这座城市古来因水而生,曾经因水而累,正在因水而兴: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关乎百姓生活,水利工程的实施惠及千万市民。
本次调查所记录下的,是数字,是标准,是一系列的法规条文和行业准则。或许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和法规政策看起来离你我很远,但正是这些铁打的规章制度构筑起我们这个城市的用水安全线,保障着经济快速发展,维护着社会稳定和谐。在日常生活的平静背后,一条看不见、摸不着,却关系社稷民生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正润物细无声地护卫着我们的家园。
撰文 本报记者 廖晨霞
安全标尺
城市防洪圈
蓄滞洪区
防洪标准
防潮标准
本市已建成248.83公里,可保护2700平方公里市区和滨海新区。
建成蓄滞洪区撤离路454公里。
由5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中心城区防洪圈达到200年一遇洪水设计高程。
海堤重点段达到了5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现有堤防可保护人口917万人、耕地602万亩。
饮水工程
4
引滦入津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及
管网入户改造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蓟运河防潮闸门吊装现场
26年间,这条关系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累计向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安全供水191.6亿立方米,居民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城市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5年时间,投资14.2亿元,目前已惠及250万农村居民,全部工程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320.33万农村居民将喝上“放心水”。
2006年6月,南水北调本市市内配套工程开工建设。2008年11月,投资约85亿元、全长155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天津干线工程开工建设。建设者们加快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将8.6亿m3长江水引入津门。
1
四制管理护航工程质量
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是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工程,是至关重要的支撑。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控制,真正实现“民心工程,质量先行”,如何将国家扩大内需水务项目投资实施到位,最大效力地发挥重点水务工程服务民生的功能作用,是摆在天津水务人心中的头等重要的大事。
质量大计,管理先行。近年来,市水务局不断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建立了统一的行业规划、管理法规,全面推行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和合同管理的“四制”管理模式,为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项目法人制中,由项目法人全面承担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充分发挥项目法人在资金使用、造价控制、设计变更和协调管理等方面作用,使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得到有效管理。在招标投标制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市场委托中介机构代理招标,为择优选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重要工程原材料,以及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效保证。在建设监理制中,通过招标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的全过程监理。在建设合同制中,项目法人与工程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依法订立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跟踪落实合同执行情况,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的有效控制。
在这方面,可以用“三个率先”概括本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全国水利系统所保持的领先地位。
——率先出台了第一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政府规章。2004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对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招标投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及所涉及的法律责任均做了详细规定,是我市第一部以政府令形式出台的水利工程政府规章,也是全国第一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政府规章。
——率先成立了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作为专业项目法人队伍,承担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其管理人员结构涵盖技术、经济、造价、财务、合同、招标等,具有丰富管理和技术经验。近年来,建管中心已承担26项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0多亿元,已建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了100%,重点工程达到优质标准。
——率先组建了水利工程建设交易有形市场。成立于1999年的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交易市场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交易有形市场,在近2000平方米的市场内,记者看到两个标准竞标大厅宽敞明亮,整个交易过程一目了然,公开透明;从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建立等所有工序全部通过严格的招投标完成,整个招投标办理所需的26个步骤和环节均张榜明示,可全部在受理大厅内一站式办理。自市场成立以来,我市规模和标准以上的水利建设项目施工、监理招投标率达到100%,工程招标投标全部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
2
六大体系筑就优质工程
体制完善了,落实是关键。市水务局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水利工程行业管理的“六大体系”,为建造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民心工程提供了保障。
政策法规管理体系。相继出台了《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规定》等10个规范性文件,对项目法人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工程验收等涉及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制订了行业规范。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从工期计划到质量保证,从招标技术条款到具体技术措施,从方案优化到外部协调,对每一步工作全面推行质量精细化管理。“每年市水务局都会不定期从专家库里抽取专家组成稽查小组,对全市重点防洪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扬水站更新改造等工程,进行执法稽查和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立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对高空作业、施工用电等容易出现事故的环节,提前做好专项预案。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工程资金管理体系。多年来,市水务局在争取国家和地方水利投资的同时,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到位率100%。在资金使用方面,市水务局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大内部控制和监管力度,确保了建设资金的安全使用。
工程技术支撑体系。多年来,市水务局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断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积极研究新技术,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工程建设水平。核子密度计在堤防检测中的应用、水泥强度快速检测技术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对提高工程质量,打造优质工程、民心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工程廉政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了责任体系,各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各重点工程项目负责人签订廉政承诺书;建立廉政内外监督网络,邀请廉政监督员,联合市监察局派驻组、水政执法、审计、财务、质量与安全监督等部门对在建工程开展执法稽查,抓好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
3
三检制严把工程材料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决定工程质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对施工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
成立于1995年的天津市水利建设工程建设质量检测中心站暨天津市南水北调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是本市指定的水利工程建设仲裁检测单位,也是水利工程材料质量三检制的最后一个关键的关卡。承担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方列出采购计划,经监理团队批准后,通过招投标完成材料采购,在材料进场之前要通过具有检验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监理进行复检,复检后取样送交这里,检测合格并经项目法人认可后方可入场施工。
去现场取样、下实验单、做实验……工程量大的时候,每天早上顶着星星去施工现场取样,晚上做完实验再顶着星星回家,连续24个小时持续做实验成了家常便饭。19个人,7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100多台仪器,用站长程庆臣的话说,就是这个人员有限却精干的团队,就是这些不起眼可又千金不换的“家当”,承担着本市所有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检测任务。以工程中最常用的水泥为例,据程站长介绍,仅这一种材料的检测就要对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碱含量、凝结时间等多个参数进行试验比对,分3天和28天两个不同时段得出每个参数的实验数据,每个实验结果都必须经过三步校核,试验标准严格到试样量的称取必须精确到0.001克。严谨、专业、一丝不苟构筑了水利工程材料质量关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个团队刚刚获得全国水利系统颁发的学习型组织先进集体。他们研发的南水北调工程混凝土输水箱涵变形缝止水检测技术开发应用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发明专利进入公示阶段。这一新技术已运用于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工程建设中,利用在两道止水带中间打压测量瞬间压力的原理,仅凭一个手提箱大小的数控测压机,瞬间即可通过参数对比判断箱涵间止水带是否存在渗漏隐患,改变了以前只能通过灌水试验测试,运行后一旦发现渗漏,必须停水检修所造成的成本浪费,为保证工程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精雕细刻打造百年品牌
“对于天津水务人来说,"质量就是生命"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质量控制不到位,工期越快,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每个环节都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杨顺江是国家重点防洪工程永定新河治理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带领他的专业监理团队全程旁站式监理。
2007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的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总投资10.11亿元,作为市水务局设立质量监督项目站的8个重点水利工程现场之一,工程从施工组织设计到施工进度,从各项目部人员资质、持证上岗情况到施工材料控制,甚至每一个小细节的施工方法变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经专家评审确定,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监理单位作为严把原材料进口关、设备采购关和施工过程控制关的最关键环节,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一律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彻底返工。
施工首先遭遇了两大直接关系工程建设质量的技术难题。为了满足工期要求,通常需要在常温下浇筑的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必须在冬天浇筑。2000多平方米的混凝土底板需要连续不断浇筑50多个小时,外界零度以下的低温与混凝土成分中水灰混合所产生的高温冲突,会造成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受损。为此,项目法人、施工方、监理团队的专家反复“会诊”研究后,通过在混凝土外部铺盖棉被保温,内部用循环水管降温的方式,由工人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加紧施工破解了这一难题。冬日的凌晨寒风刺骨,正是一天里气温最低的时候,满头银发的杨顺江和他的团队始终战斗在施工现场,现场检验水泥质量和浇筑效果,常常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一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
工程的第二个难点是防潮闸建设在软基土质上,针对施工区域地质情况较差,属松软地基,施工时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的特点,设计采用了真空预压技术,对软基进行了排水固结加固处理,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同时为避免海水潮汐中氯离子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经研究后施工方改变了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入了15%的矿粉,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度。
“对于天津水务人来说,"质量就是生命"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质量控制不到位,工期越快,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每个环节都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正如杨总监所说,一丝不苟的规范施工打造出百年优质工程,是对百姓最大的福利。水务局对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为例,在工程建设之初就确定了力争获得水利部优质工程奖“大禹奖”和天津市优质工程奖“海河杯”的质量目标,耳闸重建工程荣获2004年度天津市“海河杯”奖,北运河和市区河道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