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经历了入秋以来最强寒流的北京,空气清冷,落叶遍地。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钱学森母校上海交大师生追思学长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钱学森逝世,母校上海交大师生当晚自发举办追思会,追悼这位杰出校友。
钱学森于1929年至1934年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
目前,钱学森图书馆正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加紧筹备建设。前不久,图书馆筹建人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找到了关于钱学森的800多页档案资料。上海交大档案馆档案史料研究室主任史贵全老师说:“这些档案留下了钱学森与美国当局抗争的详情,显示了他的机敏和发自内心的爱国精神。”
钱学森在交大读书期间,成绩一贯优良,一次在考“水力学”时,全卷6题,钱学森全部做对,老师原拟给他100分,但因在一处连续等式后钱学森第二处将“Ns”简为“N”,钱学森本人要求扣分,老师最后给他96分。任课的金悫教授谈起这件事时连声赞他说:“他接受能力强,反应快……”
“巨星陨落!”“哀悼学长!”截至今天下午3时,上海交大饮水思源BBS上的怀念帖文已近600篇,并成为十大话题之首。电院大三的巢睿琪同学说:“钱老去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31日下午,上海交大党政领导和师生代表在徐汇校区举行追思会,沉痛悼念钱学森学长。(记者 姜泓冰)
科学巨星 教育大家 众学生追忆恩师 钱学森当年在加州理工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31日中午得知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1954年8月,钱学森在送郑哲敏回国时,曾谈到大家回国后能做什么,郑哲敏至今记忆犹新:“钱老当时说,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后来想一想,他就是抱着这样一个思想来为国家搞火箭搞航天的。国家需要他来从事航天工作。他倾心尽力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
“钱老一辈子都爱国。我1957年报考力学所的研究生,就是因为仰慕他的爱国之情。”钱学森的学生、中科院院士俞鸿儒回忆说,“他凡事都始终站在国家的层面考虑问题,没有私心,只要是为国家好的事,他就去做。他是力学所所长,但实际是全国力学的领袖,他在全国办了很多力学班。他的观点是:全国谁搞得好,谁能干,就安排谁干。”
“没想到钱老走得这么突然。”钱学森的学生、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孔祥言哽咽着告诉记者,“10月19日钱老的儿子钱永刚还说过钱老状态很好,还打算安排个时间让我去看看他……”
“钱老不仅是科学巨星,而且是教育大家、学人典范。”孔祥言回忆,钱学森当时身兼数职,但每个礼拜要见我们一次,他鼓励我们提出不同看法。
“钱老讲课既教书、又育人。”钱学森的另一名学生、中科大教授张培强,曾听钱学森讲授《火箭技术概论》。
“钱学森先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有幸的是,在他组建并担任科大力学系系主任期间,我作为第一届毕业生有机会聆听了他四年的教诲。”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张瑜是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1958级学生。钱学森则是科大力学系第一位系主任。
中科大大事记上记录着1961年12月25日,钱学森把11500元捐给科大用来买计算尺,那时的计算尺相当于现在的电脑。张瑜说,“那时正是吃不饱饭的困难时期。”(记者赵永新余建斌 杨雪梅 赵亚辉)
他为中国航天留下宝贵财富 生前工作单位负责人 10月3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樊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钱老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我是读着钱老的著作从事科学研究的,他为力学所设定了研究方向,他严谨的科学作风在力学所一代代传承下来了。”钱学森1955年回国,1956年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担任第一任所长。
“钱老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去世是我国航天事业乃至我国整个科学技术事业的巨大损失!”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许达哲惊悉钱学森去世的消息后说,“钱老是中国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一任院长,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给中国航天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记者赵亚辉、蒋建科)
钱学森主要科学成就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来源:新华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