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后陵前堡流传福陵秘闻(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09年11月02日07:58
  沈阳福陵西侧,分布着后陵前堡、前陵堡两个村庄。如今,后陵前堡部分老房舍尚存;前陵堡早已被鳞次栉比的居民楼所替代。人们尚不知晓,这两个昔日宁静的村庄,却与福陵结下了300多年的历史渊源。晚秋时节的10月15日,记者走进了这两个村庄——

  村民搬进生活改造园区

  福陵西侧约0.5公里处的东陵路南北两侧,均分布着幢幢楼房。这里,便是具有300余年历史的前陵堡原址。

  在沈阳市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满堂街道办事处前陵社区,记者见到了社区主任杨华。她介绍说,往日前陵堡的村民,如今都住进了楼房。东陵路路北的“村民生活改造园区”,有20栋居民楼、1089户3000多名居民;路南“东湖园区”,有11栋楼、500多户1200余名居民。这些居民,全都是原来前陵堡的村民,其中,满族1025人。满族人中,姓敖、刘、赵、祝、李等姓氏的居多。

  热情的杨华主任,带领记者来到了73岁的赵文贵大爷家中。赵大爷保留着满族“崇犬”习俗,家里竟然饲养着4只狂吠不止的“博美”犬。赵大爷介绍说,他家满族老姓“爱新觉罗氏”,祖居前陵堡长达300多年,为世代福陵守陵人。赵大爷说,他妈妈40多岁时才生他;他两岁时,父亲便去世了。赵大爷妈妈告诉他:赵大爷父亲赵庆惠,为福陵“掌关防衙门”属下的木匠,专门负责维修福陵。

  赵大爷说,2002年,前陵堡动迁;2003年,村民们全都搬进了楼房,彻底改变了居住环境。过去的前陵堡,住房分三六九等,像老海家、老那家等人家住房讲究;而赵大爷家仅为一间土坯房、半铺炕,妈妈拉扯着他和哥哥苦熬日子。沈阳解放后,他家分得6亩浑河河套沙地,种上了花生,生活才逐渐好了起来。

  福陵衙门麇集“陵街”曾经繁华

  清史学者李凤民先生,“还原”了前陵堡历史原貌。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福陵建筑规模完备,清廷加强福陵管理,在前陵堡相继设置了“总管衙门”、“掌关防衙门”。总管为三品大员,其下设翼长、八旗防御、领催兵,负责福陵治安保卫;掌关防官为四品官阶,其下设副关防、内管领、茶膳正、茶膳人、拜唐阿以及各种匠役,负责福陵祭祀和管理事务。与此同时,清廷又为总管、掌关防官及其家眷,设置了“总管府”、“掌关防官府”。其他中、下级官员,也都相继在前陵堡或附近建造房舍。

  清代康熙年间之后,为修缮福陵及祭祀需要,清廷又在前陵堡增设了“四品官办公官房”,以及“乳牛馆”等衙门。由于衙署、府第逐渐增多,人口骤涨,区域不断扩大,各种商业、服务业的店铺便应运而生。所以,当年的前陵堡又有“陵街”之称。史载,前陵堡的兴隆景象,从清代中晚期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之初。

  撤销喧嚣衙门 尘落寂静村庄

  1925年正月,奉天省公署接收了福陵,福陵总管、掌关防等衙门也相继被撤销;各衙门官员、兵士、执事人役等悉数遣散;旧衙署、府第及其园田地亩等产业,一律收归政府所有,由当局向乡民出租、出佃。

  从此,昔日一座座壁垒森严的高宅大院,成为民居或乡民公用之所。有关史料记载:原“总管衙门”的11间房屋和院落,改作前陵堡小学校;原“总管衙门”“听事房”的两间草房,由村民阿克达春租用,开办了“复兴隆”商号;原“掌关防衙门”,改为前陵堡村公会;原“总管衙门”所属一块田园,由“谦和永”商号主人赵贵谦租种。

  其他租住官房、租种官地的,还有赫恩绪、赐方廷、昆子刚、富宝魁等村民。由于撤销了官署衙门、迁走了达官显贵,使得前陵堡逐渐成为一座宁静宜人的农业村落。

  街市经商热闹沿用“陵街”旧称

  李凤民先生考证,在前陵堡这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村落中,不乏当年看守福陵人的后代,如:肇、赵、那、贺、赫、西等姓氏。满族村民的西姓,满族老姓为“觉尔察氏”,其祖上世代在福陵当差,一直在前陵堡定居。

  李凤民先生介绍说,2002年,前陵堡整体拆迁中,仍能看到一些历史遗迹。比如,谢桂兰老人居住的青砖大瓦房,即为福陵原“总管衙门”旧址。“总管衙门”裁撤后,曾被海姓占有。“总管衙门”旧址房屋虽已陈旧不堪,但仍保留着当年庄重、精细的建筑风韵:房梁粗壮,方形椽头直径约半米;房檐雕花;窗户为老式的上下两扇,上扇糊纸;护窗雕刻莲花;砖砌烟囱在房屋左前方。据说,几十年前,像这样的大瓦房,在前陵堡有四五座。

  记者看到,“村民生活改造园区”内,绿树成荫、长廊曲折、地砖平坦、草坪如茵,居民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打扑克、或下象棋、或神侃聊天,其乐融融。东陵路路南,已形成一片商业区,十分繁华。一家综合商店的牌匾,迎街醒目地沿用着“陵街”名称。

  杨华主任介绍说,2003年迁入楼房新居以来,原先前陵堡的居民子女中,总共有百余人相继考上大学,有的毕业后,业已走上各个工作岗位。

  和珅建造祖茔毁了“龙村”

  前陵堡老户中,流传着一个传说:前陵堡老名叫“凤村”;在福陵东面,以前还有座“龙村”。“龙村”消亡已久,与和珅建造祖茔有关。

  和珅满族老姓“钮钴禄氏”,清代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袭职“三等轻车都尉”,从此入仕。和珅聪明伶俐、狡猾奸诈、善于钻营,很快得到乾隆皇帝赏识,由“三等侍卫”一路飙升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等要职,一时间权倾朝野。

  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正式亲政后,第一决策便是“逮治”和珅。查抄和珅“恭王府”后发现,和珅侵吞的金银财宝,相当于当时国家的数年财政收入。和珅被“赐以自尽”,死后葬于北京附近蓟县。

  在前陵堡,记者听到了有关和珅建造祖茔、毁了“龙村”的传说:和珅在势时,打算选择一块风水宝地营造祖茔。于是,他请来一位当时著名的风水师,选择祖茔风水宝地。这位风水师对奸佞和珅恨之入骨,便欺骗和珅说:盛京福陵附近的“龙村”,乃形胜宝地,可建祖茔。

  和珅立即命人来到盛京福陵东侧的“龙村”,将村中百姓统统赶走,然后大兴土木、营建祖茔。和珅遭到嘉庆皇帝严惩后,和珅在“龙村”营造的祖茔,也随之被拆除平毁。遗憾的是,“龙村”也因此而被废弃。

  和珅是否葬在福陵陪葬墓旁边

  在前陵堡走访时,一个和珅死后埋葬何处的传说,着实令人振聋发聩。一位马姓老人说:老辈相传,和珅死后,由一李姓人帮助入殓,然后埋葬在位于山里红屯(东陵区英达乡山梨村)的额亦都墓葬旁。

  这个传说的唯一根据在于:额亦都也姓“钮钴禄氏”,与和珅同族同宗。额亦都出生于1562年,隶属镶黄旗,为大清开国五大功臣之一(即何和礼、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扈尔汉);是康熙重臣遏必隆的父亲、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祖父。

  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额亦都从军攻克辽阳,不久病死。额亦都佐助努尔哈赤创业40余年,战功卓著。大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追封额亦都“弘毅公”。

  额亦都墓葬,是福陵陪葬墓之一。李姓之人确系额亦都墓葬守墓人。但是,史料记载,和珅墓葬确实位于蓟县刘村。然而,前陵堡附近老人们讲述的传说,却也绘声绘色、言辞凿凿。看来,和珅、福陵“龙村”、额亦都之间,这段鲜为史界知晓的渊源,还需史界专家破晓。

  村民立“寿康妃园寝”井泉碑

  福陵西北,有个静谧的村庄“后陵前堡”,如今是东陵区马官桥街道办事处后陵前堡社区。在村里,记者找到了79岁的闵春祥大爷。闵大爷介绍说,后陵前堡的30多户满族人,他们的祖先都与福陵紧密相关。

  后陵前堡一块空地上,遗留着一眼水井,前面立着一甬石碑,碑阳镌刻“清寿康太妃园寝井泉记”字样。闵大爷说,听老一辈们说,清朝时候,每月初一、十五,福陵举行祭祀礼仪时,都要从这眼水井里汲水,洗刷各种祭祀用品。水井石碑碑阴,镌刻着10位村民的名字。首当其冲的,便是闵春祥大爷的名字。闵大爷介绍说,2000年,文物管理部门要保护这眼水井,10名村民便每人捐款500元,树立了这甬石碑。说话间,82岁高龄的石尚林大爷颤颤巍巍走过来,指点着石碑碑阴上他的名字,说道:他是满族人,有义务看护好老祖宗留下的遗产。

  水井盖儿上、旁边,还摆放着3块中间有穿孔的方形玄武岩石。村里人说,这是寿康妃园寝前的“拴马石”,过去共有8个,现在就剩这仨了。

  村民用园寝青砖砌筑民房

  在闵大爷引导下,记者见到了72岁的祝恒记大爷。祝大爷说,他家满族老姓“喜塔拉氏”,正白旗,是努尔哈赤的舅姨子孙。祝大爷父亲祝普奎,1907年出生,已谢世。祝大爷介绍说,听他家老辈人讲,当年,他的祖先跟随顺治皇帝进关。从雍正年间起,清廷开始重视福陵前的浑河水患,相继在浑河上修建拦水大堤、引河、排水沟、圆唇即“津墙”等防洪设施。祝大爷的祖先,便奉旨回到沈阳,监工修建浑河防洪设施。祝大爷介绍说,当年,众所周知的福陵守陵人,有白老爷、邵老爷等。

  祝大爷说,在后陵前堡,目前仅有两家祝姓村民。祝大爷老两口衣食无忧,儿女事业有成:儿子在机器人自动化研究所工作;女儿在沈阳市81中学教外语。告别祝大爷时,记者蓦地发现:祝大爷家门前的一所平房山墙,竟然使用大块陵园青砖砌筑!这些青砖,必定与“寿康妃园寝”有关。

  福陵“寿康妃园寝”夷为庄稼地

  经闵大爷引导,出后陵前堡东南行,在距离福陵约1.5公里的一片苞米地前,闵大爷驻足说,前面10多米处,就是“寿康妃园寝”了。遗憾的是,“寿康妃园寝”早已夷为平地。园寝的青砖等建筑材料,早就被村民们捡回家,盖房子、砌墙、垒猪圈了。

  当地人称“寿康妃园寝”为“太妃坟”、“后陵”,“后陵前堡”因此而得名。

  据《钦定盛京通志》记载,“寿康太妃园寝在福陵右”,周围“缭墙共四十七尺”,园寝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前有“宫门三间,门二”,园内正中“享殿三楹,门四”,享殿东西两侧各有“茶膳房、果房各三楹”;享殿后是坟院,内有寿康太妃等人丘冢3座;缭墙之外设“堆房”两座。坟院正中的大丘冢,为“寿康太妃”墓室;其旁附葬“安布福晋”、“绰奇德和母”。当时看守“寿康妃园寝”的,有“首领二员,由兵挑补;四品官一员,汉军袭缺;外郎二员,领催八员;兵十八名”。

  据载,“寿康妃园寝”始建于清代康熙初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翻修;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修;道光十八年(1838年)大修园寝时,耗银2261两。

  努尔哈赤为何安葬福陵

  前陵堡、后陵前堡的“老沈阳”们,全都熟悉努尔哈赤安葬福陵的传说:相传,努尔哈赤攻打沈阳之前,曾梦见孤身一人前往沈阳城内侦察敌情。途中,一座大山挡住去路。这时,一位白发苍苍老者走来,对他说道:将军欲探沈阳军情,须从此山行走。努尔哈赤问:此山何名?老者回答:都灵山。老者还叮嘱努尔哈赤:将军探完军情,务必再从此山回营。

  努尔哈赤抖缰策马登上山顶,居高临下一看,但见山下明军大营星罗棋布。努尔哈赤一一牢记在心,然后原路返回。归途中,努尔哈赤再次遇见那位老者,便询问老者姓名。老者说,他是都灵山隐士。说罢,老者顿时不见踪影。突然,明军追来,努尔哈赤急忙上马迎敌,不料一脚踩空,跌下马来。

  梦醒之后,根据梦中观察的敌军分布情形,努尔哈赤立即采取相应战术,最终攻占了沈阳城。后来,努尔哈赤给皇子们留下口谕:待朕晏驾之后,一定要葬在都灵山,以便能与那位隐士常在一起。由于音变,努尔哈赤的后人们,便将“都灵山”叫成了“东陵山”。

  史料记载,实际上,“关外三陵”及河北孝陵的风水宝地,都是钦天监官员杜如预、杨宏量选定的。为此,他们还幸免了一次杀身祸殃。

  继妃富察氏骨殖去向不明

  由于前陵堡、后陵前堡居住着不少福陵守陵人的后裔,所以,当地的老人们对福陵情有独钟,每每谈及福陵如数家珍。一位老者透露了福陵的一大秘闻:努尔哈赤继妃富察氏的骨殖不知去向。

  继妃富察氏骨殖“宝宫”从福陵消失,与其子莽古尔泰争权夺势有关。皇太极继位后,莽古尔泰与皇太极矛盾日益尖锐,甚至达到“御前露刃”的地步。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莽古尔泰、德格类先后神秘死去。因而,其妹莽古济与皇太极势不两立。两年后,以“谋反”罪名,皇太极将莽古济等1000余人统统处死。

  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世祖福临继位;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多尔衮以继妃富察氏曾在太祖时“获罪赐死”为由,下令将继妃富察氏骨殖“宝宫”从福陵迁出。此后,继妃富察氏骨殖“宝宫”下落,再也无人知晓。

  祖居后陵前堡的一位满族老人告诉记者:祖辈相传,福陵后山,曾有一座“奶妈坟”,墓葬主人身份不明。有专家推测:这座所谓“奶妈坟”,很有可能就是继妃富察氏的墓葬。然而,只有考古发掘之后,才能最终盖棺定论。

  (感谢王安民协助采访、拍摄照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