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肯定中文优越性 强调“立体地传承中文”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02日15:44
近些年,面对各国语言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余光中先生无论是文章、作讲座、接受采访或担任各项文学奖评委,总是肯定中文特有的优越性,强调要学好用好中文。不久前,笔者与他在香港参加“第四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颁奖活动期间,又就传承中文和散文写作这个话题,同他有过交谈。余先生提出了一个很新鲜的见解:要立体地传承中文。
余光中认为,“五四”以后兴起的白话文,对普及中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中文不等同于白话文,白话文仅是中文的平面。中文的构成,还应包括文言文、平仄音调和语境特义。白话文中有些地方还吸收了西方文字的某些元素,构成了通用的现代中文。所有这些,都使中文像一座浮雕那样,立体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他说,汉语的四声就是中文特有的,平仄、对仗等念法都是有规矩的。例如“张三李四”“千山万水”,前面“阳平”声,声调要高;到“李四”“万水”就必须低,倘若不这样念,就不成为中文了。中文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是中华文明的千年结晶,后人一定要维护它的纯洁,完整地立体地代代传承下去。
余光中是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我们的交谈自然也离不开这些话题。余先生说,有人以为,散文叙人记事都必须写实,不能虚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写散文,不但可以虚构,也可以幻想。现在写散文,自然都用白话文。要知道,口中说的,并不等于手下写的。要想把口中说的白话,处理成笔下的白话文,这当中还要融入自己的知性、审美和临场感受。人的感性出自感情,但又不全部来源于感情,有感悟才会产生自觉,才有好的文字布局。对于散文来说,要努力做到“三趣”,即:情趣、理趣、文趣。对此,善于文字布局相当重要。
余先生谈到翻译时,更强调了写好散文的重要性。他认为,有好散文,才有好翻译,散文与文学翻译是互动的,如果散文写不好,那他的翻译很可能是打过折的翻译。他还感慨地说,英国诗人雪莱的文字是相当优美的,可惜不少中译本都没有译到家,形成不好的翻译,误导了对雪莱的认识。
余光中先生以这样四句话概括他的见解:“白以为常,文以继白,西以求真,文以应变。”这些话的丰富含义,只好由读者自己去品味了。(李景端) (来源:文汇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