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一家 |
父子俩用哑铃锻炼臂力 |
父亲的口头禅:“儿子,你真棒”
他儿子是个脑瘫儿,站要人搀走要人扶,生活无法自理。但他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却是:“儿子,你真棒!”
很多人认为儿子是个废人,但他一直把儿子当正常人看,做家务、上学、锻炼身体。站立、穿衣、洗碗……儿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会得到他由衷的赞扬。
在他的赞扬声中,儿子不仅学会穿衣、走路,学会洗碗、拖地,还走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领奖台,为重庆摘得一金一银。
他对儿子不离不弃的故事,也随着儿子走上领奖台不胫而走。不久前,他被评为重庆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做了20个下蹲,父亲说了几次“儿子,你真棒!”
他说,这是他19年来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爸——爸,我,好累,不想——练了……”
“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完成任务了,你能行的……18,19,20!看,我说你行吧!儿子,你真棒!”
昨日,南岸区骑龙山庄小区。余常平一边为儿子擦汗,一边对他竖起表扬的大拇指。19岁的儿子余海刚做完20个下蹲训练,这对一般成年人来说是件小事,但对患有脑瘫、左侧肌体基本瘫痪的他来说,却非常艰难。
这个家的客厅角落,有一个特殊的“锻炼角”,摆放着余海的跑步机、哑铃等训练工具。做完下蹲,余海还得举50次哑铃。之后,是练拉力器20次、跑步机1刻钟、投掷若干次……“左手要举上去,不行就用右手帮忙!”整个过程,余常平一直守在儿子身边。除了认真地监督儿子的每一个动作,不时进行提醒和矫正,他还有个任务,就是儿子每完成一样,就由衷地进行表扬。
“儿子,你真棒!”1个多小时的练习过程,这句话被余常平重复不下5遍。他说,这是他19年来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3岁练体力,6岁能站立,“儿子,你真棒!”
儿子瘫痪的肢体有了明显好转,握了3年拳头的左手能够张开握东西了。
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表扬教育,让曾经站立都成问题的余海,走上全国运动会的领奖台。
这个许多人眼中的奇迹,在余常平看来却一点不意外——因为在他心目中,从来就把儿子当成一个正常人。“儿子,你真棒”,他不光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1990年8月,妻子隋成香生余海时发生难产,10多小时的折腾,他才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半岁时,外公发现他左手、左脚一直不能动,抱到医院一检查,诊断为脑瘫:基本上生活不能自理,一辈子可能躺床上,需要人照顾……
医生的话,让余常平夫妇如坠深渊。中药、针灸、推拿……他们抱着儿子跑遍重庆的各大医院,情况没任何好转。直到3岁,同龄小孩都能跑能跳了,小余海却连站都站不稳。
“我的儿子会是个废人?我就不相信!”倔强的余常平找来拉力器、哑铃等工具,开始对儿子进行训练:“我在部队就是搞体能训练的,一次几十上百人都能训练好,就不信训练不好自己的儿子!”
余常平将拉力器一头固定在门框上,每天早上6点就强迫儿子起床,用几乎瘫痪的左手去拉拉力器。一开始,儿子左手根本抬不起来,他就让儿子自己用右手帮忙:“如果左手实在不行,你右手就得超出常人!”
余海左侧瘫痪后,左脚肌腱上翘,脚都无法着地,导致他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为让儿子学会走路,余常平又自己搭起架子,每天将儿子固定在墙角,强迫他脚贴地站立……
这些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常常让只有3岁的余海哇哇大哭,但余常平从不心软,总是告诉儿子“你肯定行”。哪怕儿子有时完成得并不好,余常平也总是微笑着告诉他:“儿子,你真棒!”
这样的表扬似乎让一向被外人忽视的儿子得到极大满足,虽然训练很苦,他却能坚持到底。功夫不负苦心人,半年后,余海瘫痪的肢体有了明显好转,握了3年拳头的左手能够张开握东西了。6岁那年的一天早上,余常平突然发现,儿子终于可以不用人扶着站立5分钟以上了,激动的他抱着儿子,由衷地说了一声:“儿子,你真棒!”
7岁学洗碗,三天碎一副,“儿子,你真棒!”
“别怕,就是要敢用左手,这样才能起到锻炼作用。碗嘛,咱家有的是!”
能独自站立后,余海很快在父亲帮助下学会走路。虽然步履蹒跚行动缓慢,但用不着每天躺在床上,上厕所都要人帮忙,这对他来说已经是迈出很大一步。
这时,余海已到了入学年龄。很多人劝余常平把儿子寄放到特殊教育学校算了,但他摇摇头:“我希望他能过正常的生活,以前医生说他一辈子只能躺在床上,但现在他不是能走路了吗?只要努力,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余常平固执地将儿子送到单位附近一所正常小学。他不仅要求儿子跟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学习,还要求7岁的他学习做家务:“正常孩子怎么做,我就怎么要求他,我希望他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正常人,不要有自卑感。”
余海的家务从洗碗做起。洗碗必须两只手配合,但他左手无力,连碗都拿不稳,第一次,4只碗全被摔碎,三天下来,家里常用的一副碗被摔了个精光。余常平不得不到商场重新买碗,但他没骂儿子,反而鼓励道:“别怕,就是要敢用左手,这样才能起到锻炼作用。碗嘛,咱家有的是!你看,第一天摔了4只,第三天就只摔了1只了,不错嘛,儿子,你很棒!”
隋成香说,儿子学洗碗那段时间,家里用的碗碟全是缺角的。但夫妻俩达成一致意见:只表扬,不批评,“脑瘫孩子也有自尊,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信心继续学习。”
走上全国领奖台,“儿子,你真的很棒!”
这次,他绝不只是为了鼓励儿子,而是由衷地自豪和骄傲。
余常平发现,在学校那些正常的孩子中,儿子显得很自卑,几乎从不跟同学说话。为了让儿子和同学拉近关系,余常平常常买着文具、零食到儿子的学校,分给小伙伴,又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
尽管如此,儿子自闭的性格并无多少改变,因为身体原因,成绩也一直很差。余海初中毕业后,余常平开始考虑儿子的出路:上高中考大学显然不现实,既然如此,总得寻找一条适合儿子的路。
在残联工作人员推荐下,余常平为儿子在残联体协报了适合脑瘫儿的硬地滚球运动。考核中,教练发现余海身体机能比同样情况的孩子强了很多,当即将他吸纳入队。之后,余常平就开始当起儿子陪练,每个周末回家,就把家当成训练场。
2007年,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第一次参加比赛的余海就和队友一起摘得一金一银两块奖牌,并成为国家硬地滚球队队员。“儿子,你真的很棒!”看到儿子站上全国领奖台,一向坚强的余常平当着数千观众泪流满面,欣慰地喊出了那句说了不知多少遍的表扬。但这次,他绝不只是为了鼓励儿子,而是由衷地自豪和骄傲。
记者 张一叶 文 冉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