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记者徐江帆)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36分报道,和王彦生共过事的人都说他“干工作很有一套”。在涉县,他建立了“村支部书记功绩榜”;在丛台区,他推行街道“大工委”体制改革;在曲周,他开创了公开选拔任用干部的先河。09-11-04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曲周县委书记申玉娥:这个制度呢,就是告知我们这些具备条件的干部,谁谁哪儿缺干部了,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选拔优秀的干部。“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妒嫉,让谏言者无虑。”这是王彦生唯才是举、唯贤是举的基本原则。
王彦生的原则讲到自己身上更是异乎寻常的严格。他当组织部长10多年来,没有一个亲戚通过他安排工作。女儿王玉洁考上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被分配到一家街道办事处,一干就是4年。
王彦生:“一开始的时候,心里觉得有一点觉得父亲对我太苛刻了,但是我从内心里还是比较理解我父亲的。”
作为组织部长手握干部调整大权,但是不管什么人打招呼、写条子,王彦生都是一句话:有才有德的,组织不会亏待,否则什么关系都不行。王彦生当组织部长10多年来,一大批干部凭实绩、靠德才走上领导岗位。
他曾经说服个别干部不再更改年龄;他曾经拒绝了领导亲属在调离前提拔一级的要求;他曾经把个别开发商想买个人大代表的两万块钱扔出办公室。
邯郸市丛台区委书记杨晓和:“你再关系,再送钱是不会打动王彦生的,我不会拿我的权利和你的利益作交易,这是他的一个原则。”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涂傲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 2009 11 4
更多...编辑部的故事
罗厚
有幸赶上广播复兴的历史机遇期,自当奋力前行,守好几代广播前辈辛苦打造的《报摘》。
姜宝红
我永远戴着帽子,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优点只有工作叫真。
新闻和报纸摘要合作媒体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工人日报] [科技日报]
[经济日报] [农民日报]
[文汇报] [中国日报]
[大公报] [中国证券报]
[经济参考报] [中国青年报]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C) 京ICP备05065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