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培训
汽修培训
编织培训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杜洋洋 张立平 陈忠权 本版摄影 钱进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几年,随着城乡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进入非农领域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是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广大津郊农民来说,提高就业能力、增长就业技能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2008年,本市启动了非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对全市农村非农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工人在44个专业领域有计划地展开职业技能培训,使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就业能力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本市将累计培训初级工5万人,中高级工2万人。
这样一组数据说明了培训工作进度之快。2009年培训任务:初级工16096人,中高级工6292人。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完成培训:初级工17863人,中高级工7748人,分别占全年培训任务的111%和123.1%;取证人数:初级工15690人,中高级工5185人,分别占年度取证任务的97.5%和82.4%。
一年任务只用了8个月就全面完成。然而培训的目标并不是单纯培养几万初级工、高级工,并不是仅仅为了完成培训数字,要通过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农民、高技能人才、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创业带头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等同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居民)教育培训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
日前本报记者深入主管部门、企业、培训机构,对本市以非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进行全面调查。
重实际强化组织 保工程顺利实施
职能部门
目前已经建立一支240人的市、区县、乡镇三级管理队伍,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各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
非农产业职业技能提高培训工程是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中第二大培训项目。为确保培训顺利实施,本市区县、乡镇各级非农职技办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各区县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培训工作一线,目前已经建立一支240人的市、区县、乡镇三级管理队伍,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各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为了落实目标责任制,自上而下将培训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细化目标,把任务落实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市非农职技办先后在静海、西青召开了工作例会,定期总结各个阶段的培训进展情况及成果,认真分析工程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并及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使培训工作一环紧扣一环,形成良性健康发展态势。各区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筹集培训资金,大港、津南等区县分别安排工程启动经费10万元,东丽、塘沽、蓟县分别安排50万元资金作为工程专项工作经费,使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经费保障。
在培训中,各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针对区县产业结构特点和中小企业需求情况,培训由过去遍地开花转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如:西青区中北镇按照“选准一个行业,培训一门技术,做强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培训思路,围绕汽车及零配件行业,聘请有关院校的教师和有经验的工程师,因地制宜,利用工余时间,重点开展电焊工和冲压工技能培训,上半年仅天津双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和天津岱工汽车坐椅有限公司就有182名电焊工和123名冲压工经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使这两家企业技术工人持证率分别达到60%和50%,在金融危机形势影响下,今年一季度这两个企业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和7%。西青区还依托北方市场重要小五金制品生产基地,先后组织5期制钉工培训班,共有286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服装加工是蓟县、宝坻的支柱产业之一,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操作工人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培训,截至8月底,这两个区县仅服装缝纫工就有近6000人经过培训,其中有5100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重点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非农产业职业技能提高培训工程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培训体系规模和专业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今年上半年,根据非农产业职业技能提高培训工程培训机构认定标准和程序,新认定培训机构3家,使培训机构累计达到73家;新增培训工种5个,使培训工种设置达到152个;另外还新增29个培训工种的课程设置,使进入农民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工种达到74个,培训体系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抓机遇工学兼顾 促工程快速发展
企业单位
企业要效益、培训要进度、职工要技能。在非农产业职业技能的培训中,如何解决工学矛盾?
天津市畅通车料有限公司是武清区一家生产自行车叉架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拥有员工1300人,年产值过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不仅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并且逐步形成了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关键、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企业文化。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公司面临着严峻考验。从战略高度考虑,企业不但不裁员,而且安排专职部门、专门时间和经费,大力实施“一二三”培训计划,即每天安排一小时对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培养,树立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企业价值观;安排两小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岗位需求学习电焊、车工、钳工等专业理论知识;安排三小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技能竞赛活动,获胜者被树为学习标兵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自今年开展培训活动以来,公司已有244名职工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有6人被树为学习标兵,23人获得了培训奖励。目前企业已逐步恢复了正常生产,在培训中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辰区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出口创汇企业,现有职工1100人,产品遍布世界五大洲120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年底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企业产品销售量比同期下降了25%。面对严峻形势,企业一方面靠内部挖潜,节能降耗,另一方面抓职工培训,制定了“四级培训制度”:即第一级是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学习厂规厂纪、安全生产、5S管理及企业发展历程等;第二级是对具有一定基础的操作工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定岗、定责、定薪;第三级是对工人进行技术提升培训,每个车间每月不低于4课时,着力培养技术工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四级是对各级管理人员及重点培养对象进行领导能力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上半年共有685人参加了各类培训,其中510人取得相关培训合格证书。蓟县兴华森亚迪服装厂、华联服装厂、大港区永久电焊条有限公司、大港仪表有限公司等也都利用工余时间,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综合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转好,年初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目前已有一半以上恢复了正常生产。
精师资按需培训 使工程取得实效
培训机构
培训学校充分挖掘社会上各方面优秀的师资力量,实行订单、定点、定向培训,按照企业需求进行培训。
蓟县中专是一所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就业指导于一体的多元化学校,2008年被认定为非农产业职业技能提高培训工程培训机构。该培训机构拥有专职教师89人,设置计算机房、电工、焊工、汽车维修、数控机床等实训教室18个,可同时承担计算机操作工、电工、焊工、钳工、汽修、餐厅服务等20多个工种上千名学员的培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以来,蓟县中专积极探索校企联合的培训模式,实行订单、定点、定向培训,按照企业需求进行培训,凡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员,学校负责安排就业,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促培训的良好局面。他们对承担培训任务的主讲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要认真搞好教学计划,做好教学日志,校长定期对主讲教师们的教学备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从而保证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不仅如此,为确保培训效果,培训学校还充分挖掘社会上各方面优秀的师资力量,培训师资的选定以蓝证工程师资库为基础,在规模企业中选聘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具有中、高级职称或技师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教学实力较强的大专院校和中、高级职业学校(院)中,选聘一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技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非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具体承担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的讲课任务。同时引导培训机构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要坚持先试讲、后试用的原则,做到优秀者聘用,平庸者淘汰。
在众多教师中,也有不少老科技专家,他们退休后继续发挥着余热。
赵万里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平时酷爱花艺,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插花技术,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传承这门技术,成为他人生的最高追求。
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为了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赵老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今年年初,北辰区第一个插花培训班顺利开课,在课堂上赵老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在用心传授着插花技术,从花种的选择、颜色的搭配等,不仅要作理论上的讲解,还要一一进行示范,手把手地教每一位学员。当学员向他提出问题时,他都耐心地予以解答,让学员反复操作,哪怕有一个学员做得不到位,这节课都不能结束。培训期间,赵老由于年老体弱,有时感觉身体不适,大家得知后劝他休息,但他总是说“没事,老毛病”,从不耽误每一节课,学员们感动地说:“学不好插花技术都对不起赵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来之时,赵老作为我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副会长,主持编写了《花卉与插花实用技术》一书,并将此书免费赠送给蓟县老区农民,为老区经济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亲自讲授和传承下,今年以来,北辰区北仓镇、小淀镇、大张庄镇、西堤头镇共举办5期插花技术培训班,学员多达400余名,有350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在这些人当中有的自己开了花店,有的从事插花工作,成功就业,在赵老的帮助下,实现了他们人生的梦想。
艺不压身
手里有技术 心里不再慌
技术工人
通过系统学习,工人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能够运用更灵活的方法进行破解,劳动效率明显提高。
赵玉军是东丽区华明镇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在生产一线当了8年钳工的他,今年与车间的很多工友一起,参加了职业技能的培训,并通过考核,顺利拿到了钳工中级工的合格证书。见到记者,这个勤奋好学的小伙子仍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这样告诉记者:“以前学技术是师傅带、自己钻,很多都是凭经验,不规范,这回听老师讲,手把手交,不仅帮助咱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难题,而且操作更加规范了,劳动效率提高不少呢!”
2001年,赵玉军高中毕业后进入一家民营机床厂当上了一名钳工。看着钳工台上各种各样的工具,小赵简直都快蒙了,图纸怎么看、锉刀怎么使、钻头怎么用,这些最基本的操作技术让他学了好一阵子。在师傅的指导下,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小赵逐渐成了车间的技术骨干,机械产品的装配、调试、安装和维修等各种工序都能“鼓捣鼓捣”。然而,钳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种,大部分工作是用手工工具操作为主,加工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几年下来,当小赵成为一名生产线上的熟练工后,他越来越感觉到,生产中仍然有很多高难度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比如,不适宜采用机械方法加工的部位,通常由钳工来完成,技术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但凭自己的钻研又无能为力。与小赵一样,车间里有不少工人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好钳工是学无止境的,这些技术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从去年开始,本市启动的非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了再次深造的机会。继厂里两批焊工培训结束之后,小赵和其他15名工友也被厂里安排参加钳工的培训。尤其让他觉得安心的是,这次培训自己不用拿一分钱,全部由厂里承担,另外,不用担心影响工作量,都按全勤计算,参加培训的工人全部拿平均奖。在半个多月的培训中,培训老师根据工人们的实际情况,不讲基础操作,而是针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对工人们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提升。在老师的启发下,赵玉军和工友们还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工具,有了这些工具,对于一些加工难度较高的零件再也不用犯难了。
培训归来的赵玉军,再次回到工作岗位,对他所从事的钳工工种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系统的学习,他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能够运用更加灵活的方法进行破解,特别让他高兴的是,现在他的劳动效率比以前提高10%,工作量增长了,奖金自然也跟着往上涨。“艺不压身,以后我走到哪也不怕没有工作,因为我手里有技术。”赵玉军自豪地对记者说。
2009年培训任务:初级工16096人,中高级工6292人。下图: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完成培训初级工17863人,中高级工7748人,分别占全年培训任务的111%和123.1%。
初级工
培训情况
中高级工
培训情况
培训取证人数:初级工15690人,占年度取证任务的97.5%
培训取证人数:中高级工5185人,占年度取证任务的82.4%
记者手记
经济快速发展与乡镇企业人才匮乏、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的矛盾已成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障碍。如何解决这一令很多企业头疼的难题?本市通过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全面推动非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了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技术过硬的乡镇企业职工队伍。为了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本市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树立典型、广泛宣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职工和农民素质为目的,坚持从抓领导和管理机制为重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使本市非农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