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危机之中担重任——全国各地扩大内需调研记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9年11月05日16:28
  危机之中担重任——各地扩大内需调研记

  新华社成都11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四川德阳市城郊,占地2600多亩、投资约50亿元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新厂址经过一年的建设已经成形,车间明亮,机器轰鸣。

  “昔日地震损毁,今又重生。”在忙碌的生产叶片车间现场,东汽公司副总经理肖珉说,扩大内需政策加快了厂房建设进程。“虽然大部分厂房还未彻底完工,但一些车间已提前开始生产。东汽今年逆势而上,有望实现50%的产值增长。”

  一年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国及时出台一揽子计划,4万亿元强有力投资的扩内需举措“重拳出击”,在危机之中担当了保增长、保民生的重任。

  新华社经济调研小分队记者近日在各地调研看到,扩内需政策在各地成效显著,一批开工的重大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内需市场显出充沛动力。

  强力促增长:扩内需成经济增长“主推器”

  在成都市郊,成昆铁路货车外绕线工程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架梁,一名员工告诉记者,只要天气允许,他们24小时轮班作业。这条53公里长的铁路线投资22.5亿元,计划明年2月通车。届时,成昆铁路成都区域内将实现客货分流,成都北站货运吞吐量将提高一倍以上。

  “一揽子计划的出台,灾后重建的推进,直接推动了一系列铁路项目的加速上马。这样的工程以往要干三年,现在14个月就要完工。”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副总经理张庆军说。受益于一揽子计划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今年集团业务量增加了三成。

  在国家增投资、扩内需政策的带动下,一年来,一批重点工程纷纷上马,成为保增长的最重要力量。前三季度,我国投资增幅达33.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2.6%,大量资金投向铁路、公路、桥梁和民生等重点工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个百分点。

  以铁路为例,2009年,我国铁路全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安排新开工项目70项,投资规模达1.5万亿元,总计约消费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有效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投资只是一揽子计划的一个方面,多策并举刺激和扩大消费,才是政策的着力点。特别是在“家电下乡”、汽车和农机具补贴等促进农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下,巨大的农村市场正加速启动。

  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农民王银贵不久前从县上的家电下乡指定营销点买回一台电脑,有了政府补贴,他省了426块钱。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张立民介绍,截至10月23日,甘肃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29739台(部),实现销售额近3.27亿元。

  家电、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村居民的购买力。1月份以后,甘肃省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连续8个月超过城市。这种现象从2001年以来是首次出现。

  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等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前三季度,国产汽车销售量已逼近千万,超过去年全年,出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好势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购买汽车支出同比增长了1.6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的8.2个百分点中,有5.1个百分点来自汽车消费。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相当一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融资政策。仅在浙江宁波,今年前三季度中小企业新增银行贷款就超过700亿元。充裕的资金支持,增强了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后劲。在浙江省,前8个月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19亿元,已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

  “今年逐季递增的中国经济让世界瞩目。如果一年来中央没有出这么重的"拳头",包括两年4万亿投资、地震灾后重建以及前三季度8.67万亿元的新增信贷支撑,中国经济不可能有现在回升向好的趋势。”新华社调研小分队特约经济观察员、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民生得“实惠”:扩内需更重民生工程

  10月底,记者来到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达县普光气田,这里气井林立、管道纵横,工人们正在为年底的正式送气做最后的检查调试。投资627亿元、全长2200多公里的川气东送工程将以这里为起点,直达长三角地区。

  “今年底,这里的天然气就可以一直送到上海。届时,沿线百姓可以用上清洁的能源。”中国石化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王春江说。

  在一揽子计划中,大量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和民生领域,让百姓切实享受到了扩大内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今年上半年,在已分四批下达的中央投资中,保障性住房建设375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1043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871亿元,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573亿元。这些投资正在逐步发挥效应。

  灾后恢复重建,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震灾区北川县新址,记者看到,一座新城在无数钢筋、脚手架中初现轮廓。作为援建省份,山东计划拿出100亿元用于北川新城建设。在重建工地现场忙碌的日照市北川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董建华说,该市负责施工的北川县市政道路工程进展顺利,年底将完成90%的工程量。

  今年9月1日,都江堰蒲阳中学初二学生易传薪告别了活动板房,来到崭新的校舍。新校为每个孩子专设一个储物柜,还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英语语音教室等。

  一揽子计划和部门、地方配套投资修建的大量铁路、公路加紧施工,随着不断竣工通车,百姓出行更加便利。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条条铁路大动脉正在紧张铺设,到2012年,将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到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以上海、郑州、武汉、广州、西安、成都、沈阳等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半小时至一小时的交通圈,辐射我国70%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覆盖人口7亿多。百姓将享受到更加安全、快捷、方便、优质的运输服务。

  大量投资进入卫生、社保、住房等民生领域。在湖北鄂州市连家湾廉租房小区工地,鄂州市房管局局长柯友如表示,今年鄂州将建成1643套廉租房,是去年的10倍。

  继去年投入330亿元之后,陕西省今年又将投入400亿元用于加快建设“民生八大工程”,并计划在五年时间里,投资1118亿元整体推进教育、就业、公共卫生、社保、住房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的民生工程。

  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让百姓得到了实惠。“前三季度,光德阳市邮储银行代发的家电下乡补贴就达1640万元,直接拉动1.3亿元的家电销售。”德阳市邮政局金融业务部主任刘海涛说。

  自今年4月江苏正式启动汽车摩托车下乡以来,农民购买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踊跃。短短两个月,江苏全省“汽车下乡”产品销售金额已突破2亿元,财政补贴超过2000万元。

  “对民生工程的大量投资,不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的历史欠账,还能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目的,是一个双赢政策。”张其佐说。

  内需再发力:民间投资消费待挖掘

  受金融危机影响,甘肃省今年外贸遭受严重冲击。前三季度,进出口同比降幅超过51%,降幅居全国第一。

  “外需萎缩在短时间内不会根本改变,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逐步稳定外需的情况下,还要继续牢牢立足于扩大内需。”张其佐说:“中国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以往的出口、投资驱动,已转为投资和消费驱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民间投资和消费能力,仍需要进一步启动。”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继续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力量。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注册中小企业970万户,创造的GDP占全国的60%,税收占50%,提供的就业占80%。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603亿元,增长1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1%以上。在东部,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更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目前仍然面临不少瓶颈制约,资金难等老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制约民间投资的一个原因。”德阳市中小企业局局长黄琦说。

  德阳市不久前对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有14.8%的企业从没在银行贷过款,靠亲朋借贷甚至高利贷维持企业运转,部分企业民间借贷的月息高达5%,公司生存发展艰难。

  黄琦表示:“只有中小企业日子好过了,民间投资才能有效启动;只有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活跃起来,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广阔的农村市场存在巨大的内需潜力,但目前启动仍然有限。在甘肃,虽然农村消费增速8年来首次超过城市,但绝对数额还不到城市的三分之一。甘肃省发改委分析,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且农民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是主要原因。

  在陕西西安市新民街,推着小车卖水果的来晓辉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比以前挣钱多些了,但看病、小孩上学、伺候老人都要用钱,算计这些花销,挣得还是太少,不敢怎么花。“负担还是很重,心里没底!”

  “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民间投资和消费能力;而社保体系尚未完善,教育、住房、医疗等缺乏充分保障,这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关键原因。”西安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专家李永泉说:“必须有效破解这些深层次矛盾,让企业负担减轻、老百姓敢花钱,内需动力才能更上一个新台阶。”(记者:齐中熙、安蓓、储国强、连振祥、刘铮、杜宇、韩洁、苑坚)

  1

  1

   启动民间投资消费需“真枪实弹”

  ——与新华社经济调研小分队特约经济观察员张其佐的对话

  新华社成都11月5日电(记者安蓓、齐中熙)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年来,扩内需成效如何?出现哪些问题?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稳步发展,尚须在扩内需方面做出哪些努力?

  新华社经济调研小分队记者和特约经济观察员、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就目前经济形势以及调研中看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对话。

  保增长成效显著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依然不足

  新闻背景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7.7%。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回稳向好的首要原因;消费贡献4个百分点;而受外需萎缩的影响,出口则拖累了中国经济3.6个百分点。

  记者:这几天您和我们深入基层调研,考察了一批拉动投资、促进民生的重大项目,也考察了城乡消费市场。您如何评价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年来的成效?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

  张其佐: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年来,总体上讲,保增长目标基本实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从前三季度的情况看,今年实现“保八”目标不成问题。

  一年来,我国不仅依靠投资拉动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还通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保障房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加快社会保障网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拉动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我国经济增长由出口和投资驱动有效转向投资和消费驱动。内需有效弥补了外需的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从这个角度说,扩内需政策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其他都无从谈起。

  但从目前看,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依然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短期看,投资拉动经济的效应仍将继续,但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尚须城乡消费市场的充分启动。

  启动民间投资要“真枪实弹”

  新闻背景前三季度,我国非国有投资增速为27.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少5.7个百分点,比国企投资落后2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不足情况凸显。

  记者:这几天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从中央到地方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但民间投资意愿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仍是制约经济增长的难题。您怎么看待?

  张其佐:扩内需政策中更为明显的是政府拉动的投资,其短期效力明显,但长期看仍需民间投资跟上。拉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除了一些国家核心行业外,包括石油、电信、金融等领域都应对民间投资放开门槛。对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应一视同仁,使民营经济能够和国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享受给予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国有企业重组也可吸收民间投资进入,使民间投资逐步参股,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改革。

  ——民间投资要跟上,必须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更为沉重。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能拉动就业的企业,需要国家在财税政策上给以支持。

  ——加快出台配套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虽然国家已出台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这一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效,但相关配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到位,“贷款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在调研中,我发现,不乏一些产品有销路、能扩大就业、或者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缺乏资金支持。比如四川一家茶叶企业,市场已经打开了,但在扩大生产时贷款却屡屡碰壁。这样的企业可以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生产,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国家财税收入,却仅仅因为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总的来说,对民间投资的支持,要“真枪实弹”,中央政策在地方、在各个部门都要落到实处。民间投资不启动,搞活中小企业就成为空话。明后年能否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民间投资能否充分启动,中小企业发展能否获得足够动力,至关重要。

  拉动消费市场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新闻背景1月份以后,甘肃省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已连续8个月超过城市。这种现象从2001年以来是首次出现。尽管如此,农村消费绝对数额仍然只是城市消费总额的不到三分之一。

  记者: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年来,对我国消费市场启动作用明显。但在深入调研中,我们感到,消费市场仍有巨大潜力可挖。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启动我国消费市场,特别是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

  张其佐:今年消费在扩大内需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函数,拉动消费,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搞好中小企业,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现在国家已经减免了农民的税负,下一步关键是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是提高农民收入最核心的办法。

  ——农民收入的根本提高还要靠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消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市化空间很大。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及居民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加快并逐步完成养老、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消费也才有足够的动力。

  ——对财政货币宏观政策方面,当前在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不能退出,今后的重点应放在结构性减税上,使得财政政策对消费市场的启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

  2

   重建路上抢先机——四川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现场见闻

  新华社成都11月5日电(记者安蓓、齐中熙、储国强、苑坚)成昆铁路外绕线府河双线特大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正在24小时连续进行。

  记者现场看到,60个高耸硕大的桥墩犹如一个个巨人托起了这座全长2000多米的大桥。“这些桥墩高达30米,这座桥是成昆铁路外绕线工程投资最多、技术难度最大的部分。”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庆军介绍说。

  5·12大地震之后的灾后重建,推动了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工程的加速上马。作为专门的货运线路,成昆铁路外绕线计划于明年2月完工。届时,成都地区的货运吞吐量可以翻一番,对拉动四川地区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原本三年左右完工的项目,现在要在14个月内完工。”张庆军说,政府一揽子扩大内需计划的出台,特别是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需要,直接推动了一系列铁路项目的加速上马,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地震灾区的物流能力发挥了巨大的提升作用。

  成昆铁路外绕线工程总投资达22.25亿元,钢材消耗达8万吨,线路经过7个县18个乡,至少拉动当地3000人就业。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于去年年底提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两年多时间投资4万亿元,灾后恢复重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基金)投资1300亿元。

  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汇集四川,在全国铁路货运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同比下降的背景下,四川成为少数实现增长的地区之一。

  成都北站是宝成、成昆、成渝、达成四条铁路干线的连接点,也是距离地震重灾区最近的大型铁路货运站,承担了灾后重建物资卸车工作的主要任务。随着灾后重建物资的大量集中到达,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北站货运周转量达2002万吨,其中包括318万多吨救灾物资,日均卸车13000多车。

  灾后恢复重建的快速推进,已成为四川扩内需、保增长的强大引擎。前三季度,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下,四川省GDP同比增长13.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升4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长18.5%,拉动经济增长8.5个百分点。

  其中,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六个地震重灾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了同期全省平均水平。重灾市州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9.3亿元,增长87.1%,增速比同期四川省投资快18.2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5.7%。

  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重建”。借重建之机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在拉动当期消费的同时,为未来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变奠定基础成为各地灾后重建的要旨。

  位于德阳市近郊八角井镇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尚未完工的新厂房区,叶片车间已经开始24小时连班运作。作为生产汽轮机核心部件的车间,叶片车间在重建中新装备了100多台数控加工中心,叶片转速可达每秒300米,接近音速,代表着世界数控加工的先进水平。

  “在重建过程中,东汽一方面从汉旺旧厂址搬迁了1000多台旧设备,另一方面按照"装备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要求,在重建中根据产品升级需求推动技术装备上水平,并借鉴国外同行经验,在保留核心技术的同时,大规模分离配套技术,使管理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东汽副总经理肖珉说。

  灾后重建为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供了发展机遇。今年10月,111户来自援建方江苏的企业家与绵竹市签约,118亿元投资注入产业重建,项目涉及机械加工、家纺、流通服务等多个领域,被称为东部发达地区一次成建制的产业转移。

  德阳市中小企业管理局局长黄琦说,灾后重建加快了德阳市落后产能的淘汰。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德阳市有选择地接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严格环保标准要求,更倾向于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的选择和吸收。

  德阳市拥有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等国家重型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黄琦说,东汽、东电、二重三大企业50%配套产品由当地中小企业提供。受益于灾后重建以及《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三大企业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技术改造上了很大的台阶,直接拉动当地大量中小企业抓住机遇进行技术改造,并吸引了大量投资,带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随着灾后重建的强力推进,重灾地区市场实现强劲恢复。1至9月四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6个重灾地区累计实现零售额2012.68亿元,同比增长22%,较上年同期的增幅高5.7个百分点,拉动四川全省零售总额增长10.9个百分点。

  5·12大地震已过去近一年半。在这片经历过巨大创痛的土地上,如今,正萌发出新的希望和力量。在赴地震灾区调研的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灾后重建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拉动和提升。可以预期的是,重建中抓住发展先机的地震灾区,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未来呈现出更加繁荣稳定的局面。

  应对金融危机一周年 “一揽子计划”回眸与展望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宋振远、韩冰、储国强)11月5日,国务院推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一周年。

  回眸惊心动魄一年间,“一揽子计划”是如何牵引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进、企稳回升的?“保八”目标无悬念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哪些新挑战?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盘点和展望。

  来自一线的调研报告——一揽子经济刺激实施一周年

  11月5日,是中国经济值得铭记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在过去一年中,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如今,一揽子计划在各地实施的成效怎样?新华社近日组织“经济调研小分队”分赴东、中、西部地区,入企业、进市场、访农村、听民声,发回来自一线的最新调研报道。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