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感触英雄 纪录永远“最可爱的人”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05日13:07
  中央新闻单位宋文博先进事迹采访活动侧记

  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如此不平凡的业绩,让人感动。英雄虽逝,精神永存。作为记者,唯有用键盘和鼠标将他的无私、爱民与忠诚传承下去,才不辱没一个媒体人应有的职责和使命……新华网时政部地方联播频道主编张立红如是写道。

  10月27日至11月1日,由中宣部、公安部组织,17家中央媒体及地方主要媒体组成的新闻报道团奔赴湖南邵阳洞口、衡阳、湘潭等地,沿着"人民的忠诚卫士"、"爱民模范"、公安消防战线杰出代表--邵阳洞口消防大队教导员宋文博的成长、战斗足迹,去感受和体会什么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请用感动去采访"

  10月27日晚,在长沙通程大酒店里召开的"中央新闻单位宋文博先进事迹采访协调会议"显得有些特别--光影交错中,宋文博或奔于里巷,或忙于阡陌,他的笑容是如此的让人感觉亲近,他的真情又是如此的让人感觉暖心。

  一切归于现实,大家心情都很沉痛,会场气氛一时有些凝重。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组记者李欣最先禁不住,哭出了声。她是所有媒体记者中和宋文博走的最近的人,今年的6月14日,刚刚结束对洞口消防抗洪救灾采访工作的她在返回北京的路上得知了宋文博牺牲的噩耗。直到今天,宋文博的音容笑貌和他的工作情景仍会时常出现在她的眼前。她说,那次采访前,宋文博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是不是真英雄,自己并不了解。但通过近距离的接触,通过访问他的家人以及参与他牺牲前的最后一次战斗,她切身感受到了他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高尚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中央新闻单位宋文博事迹采访团团长、中宣部新闻局一处副处长殷汝涛心情很是不平静,他动情地说:"这是一次让我们感动的会议,如果在座的哪位记者没有被他的事迹感动,没有流泪,那么他也不可能带着感动去采访报道他,那么他现在可以退出。"对于这次采访,他希望记者们带着感情去采访,将平实朴实的故事串联起来,把每一个细节,情节故事核实好,写实写细;并且,在采写中保证典型宣传的真实性,善于提炼而不拔高,在感受典型的亲情、友情、爱情甚至隐情后,笔下有情,能使我们的英雄带着"情"走入普通人的心房。

  公安部消防局政治处主任王新建则向与会所有代表敬了一个有力的军礼,他用简短质朴的"感谢"二字表达感动感激之情。他说,从北京出发到湖南,心情无比激动,刚才在观看了宋文博同志的先进事迹专题片后,内心深处更是受到了强烈震撼。作为消防部队中的一员,作为宋文博同志的战友,他代表宋文博同志,代表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全国消防部队的战友,向中宣部,湖南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以及宋文博同志的父老乡亲和不辞辛苦、远道而来、长期关心帮助支持消防部队建设发展的中央新闻单位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对此,各新闻单位的记者们无不立下"军令状":要用最富有激情的文笔、最感人肺腑的画面、最催人泪下的声音去诠释英雄的平凡,去凝练英雄的伟大。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在洞口两天的采访中,记者们一次次泪水滂沱。

  29日上午,公安部办公厅发言人办新闻处副处长郭强、公安部消防局宣传处副处长周久经,带领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全体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前往宋文博生前工作和战斗过的洞口县消防大队、洞口县花园镇宝湾村进行集中采访。

  采访团首先看望慰问了宋文博的妻子曾志菊和女儿宋玥,并送上慰问金。宋文博的家其实就是营区里一间不到45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面仅有一些简单的日用家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来访,让原本狭小的房子更加拥挤起来。宋文博的岳母廖俊琼老人在得知媒体的来意后,难忍心头悲痛,不禁失声痛哭。2004年时,宋文博的大舅子去世,孝顺的他担心岳母孤单,专程从衡阳把岳母接来洞口生活,并告诉老人,"妈,您放心,虽然家里生活简单,但只要我有饭吃,您就有饭吃。"说起这些,年过六旬的老人再次嚎啕大哭起来。陪同采访团采访的邵阳市消防大队张奇志小声告诉记者们:"今年春节,是宋教导员在洞口消防大队9年来第一次陪父母过年。"他说春节前,宋文博80多岁的老奶奶在宋文博父母的陪同下,特意从衡阳赶来洞口和孙子、曾孙女过团圆年。但由于住房紧张,宋文博夫妻俩就在狭窄的客厅,搭了个地铺,一睡就是40多天。这番话极大地触动了记者们的职业敏感,他们不由都拥向了宋文博的妻子曾志菊。

  自从十年前从衡阳某公司下岗后就搬来洞口照顾丈夫和这个家庭的曾志菊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用卫生纸包好两片降血压的药,交到丈夫手中。可那几天,丈夫实在是太忙了,忙得都见不到人影,更别说亲手把药交给他,放心地看他服下。见到记者正注视客厅里摆放着的宋文博遗像,曾志菊的脸颊不知何时又淌着泪水。她说,宋文博也很爱美,很爱照相,穿着警服拍艺术照,但他在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战斗中从不让记者给他照相,他总是说你们多拍拍其他战士们吧,他们才是最值得你们报道的英雄。

  对宋文博女儿宋玥的采访,记者们一直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会伤到她那颗童稚的心灵。小宋玥喜欢滑冰,也喜欢弹琴,虽然宋文博从未送女儿去练过一次琴,滑过一次冰,但即便自己疲惫地回到家中时,他仍然喜欢听女儿在家用电子琴弹奏《北风吹》,并不时指出其中某处的错误,要女儿重新弹一遍。懂事的小宋玥告诉记者,爸爸出身在军人世家,所以也希望她长大后当一名军人。她说,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爷爷怎么怎么啦"。因为爸爸的爷爷,就是自己的太爷爷,也是一名军人,"太爷爷是爸爸的偶像,而爸爸是我的偶像"。说着说着,这个10岁的坚强的孩子眼里湿润了。只是她不知道,她的爸爸,现在已经是全国人民的偶像。

  在洞口镇宝湾村。村民们正在加紧修建被洪水冲垮的房屋和桥梁。看到采访团的到来,憨实淳朴的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宋文博教导员,没有宋教导员的救命,就没有我老头子的今天……"今年已经77岁的李南平老人激动地回忆起四个多月前发生洪灾的那个晚上。他说,如果不是宋文博教导员带领消防官兵淌着一米多深的水来救自己,自己可能早就被洪水冲走了。说到动情处,李南平老人用颤抖的身影极力模仿着那天宋文博将他从被洪水淹没的平房中背出来时的情景,眼眶又一次湿润了,泪水中有感动和自责。感动的是年轻的消防官兵们不顾自身安危来营救自己这个老头子。按照李南平的意思,官兵们不值得冒这么大的险;自责的是,宋文博教导员牺牲后,因遭受洪水惊吓又患有老年病,自己没能参加宋文博教导员的追悼会,未能见到恩人的最后一面……

  宝湾村党支部书记、村长也都来到村里的活动中心,向记者们讲述着宋文博带伤在抗洪救灾一线连续奋战12个小时,成功救出7名被困群众的故事。虽然洪灾已经过去四个多月,宋文博也已经离开了四个多月,但在宝湾村群众的心里,宋文博却从来就没有走远。

  一张张憨厚朴实的脸,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在淳朴的大爷大娘面前,记者们几次动容,泪为英雄而流,笔为英雄所执。新华社湖南分社政文部主任谭剑已经是第二次来到宝湾村采访了,是他的第一次采访将宋文博的感人故事送到了中央领导的耳边,他说:"这是我经历的最艰难的一次采访,怎么选角度压力很大,要表现宋文博对百姓的爱以及百姓对他的爱,就需要通过记者的细致观察和反映。两天的采访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感动。我采访过不少全国典型,但让我感动得如此掉泪的,宋文博是第一个。"人民网社会频道主编游海滨是山东人,他为祖籍山东威海的宋文博感到骄傲。临走时,他给宋文博的妻子留下了通讯地址,说等他们去北京时要好好款待她们母女,他还鼓励宋玥要好好学习,给妈妈争气。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2009年7月31日,国内影响力最大的论坛--天涯论坛里曾有一个名为《感动潇湘!湖南网友赴邵阳追寻抗洪英雄宋文博同志的光辉足迹》的帖子连续3天成为网民点击的首页热帖。帖子用丰富的图片和优美的文笔讲述了十多名湖南邵阳网民自发组成采访团自费重走宋文博英雄路的心路历程。

  那是2009年7月25日,宋文博同志英雄事迹由邵阳市新闻媒体率先报道后,在邵阳市、洞口县等引起了强烈反响。带着对英雄的无比崇敬,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点新闻网站和综合网站--红网邵阳论坛的版主、网名为"竹农"和"锷未残"的两位朋友决定组织网民自费寻访英雄足迹,并转达广大网民对其家属的慰问。帖子一发出便得到了网民的积极响应和踊跃报名。经过筛选和审查,"竹农"、"锷未残"、"我飞翔"、"阿里路亚"等12位网民从怀化、邵阳市区、邵东县、邵阳县、隆回县等县市聚集到了一起。这其中,"锷未残"是一名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为期两天的寻访活动结束后,"竹农"、"锷未残"等第一时间将寻访到的关于宋文博同志感人事迹和大量图片,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在了网络上。随即,广大网民纷纷点击阅读并积极跟贴留言表达对英雄的无比思念和崇敬:"这样的帖子太振奋人心了,不留言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感谢邵阳版的网友"、"道一声,文博你好,再道一声,文博走好"……

  而这一次,当他们得知"中央新闻单位宋文博先进事迹采访团"来到邵阳洞口对宋文博进行深入采访的消息时,又一次自发地聚在一起,千里迢迢赶到洞口,与中央媒体的记者们进行座谈,共同交流宣传学习宋文博同志先进事迹的感受。

  在10月29日下午的座谈会上,"锷未残"老人向记者们讲述了"一碗方便面"的故事。那是今年6月9号上午大概10点多钟,宋文博带领消防官兵们自凌晨4点赶赴宝湾村解救被山洪围困的群众后就一直没有片刻休息。连续的战斗和饥饿使得他们筋疲力尽,都有些难以为继。在主要险情排除后,村支书邓美娇把他们带到了一位村民的家中,准备给他们煮饭做菜。谁知宋文博却很干脆地对这家女主人说"不用煮饭做菜,有方便面吗?这个省时又省事,我们一会儿就得走。"于是,他们就着点腐乳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样的场面,邓美娇和老乡有些看不下去,不由地别过了身去。可宋文博却边吃边安慰似的笑着说"这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一碗方便面了"。可一碗热汤还没来得及喝完,就又有灾情传来,宋文博听了立马就撂下了碗筷带着战士们急忙赶往事发地点……结果,就再也没有回来。

  看着年过七旬、已是满头银发却神情激昂的"锷未残",再读着网民们一条条感人至深的留言。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们再一次被真情打动,既为宋文博的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也为我们这个时代依然能感动于榜样的力量。

   英雄的座右铭

  10月31日上午,中央新闻单位宋文博先进事迹采访团又来到了宋文博的出生地衡阳,集中采访了宋文博父母亲。

  在社区管理委员会的会议室内,看到这么多的记者朋友为了采访儿子的事迹展转奔波,妈妈李文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儿是娘心头的一块肉,看到李妈妈的泪水,采访团的记者们都不忍心再提问采访,真的不愿意让老人再受伤害。默默无语,父亲宋胜利用胳膊轻轻地碰了碰老伴,谁都知道他心中装着的,是同样的悲伤。

  "宋爸爸宋妈妈,去年你们二老去了洞口和文博大哥一起过的春节是吗?"坐在二位老人身旁的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记者打破了沉默。

  "19年了,儿子入伍19年,去年的大年三十是我们全家人第一次在一起过年。"宋爸爸摘下眼镜,用手帕擦去了眼眶的泪水。"儿子入伍后大年三十回家过年也只有过一次,一般都是正月初三或者初四回家看我们。""去年我孙女玥玥过十岁生日,我和她奶奶才赶去洞口过的年,因为房子小,晚上住起来确实不方便,当时文博说还是一家人挤一挤,如果到外面住宾馆,那么宾馆老板肯定不会收钱,那样的话影响不好。同时,大家都想聚在一起热闹热闹,能够在一起过除夕过大年很不容易,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次!"

  "文博大哥最后一次打电话给你们是什么时候?"中国妇女报记者接着问到。

  "应该是6月12号的下午,当时儿子打电话给我说刚参加完抗洪救灾,受灾的老百姓很多,损失也很严重。"当时听到儿子疲惫的声音,宋胜利还叮嘱他一定要好好休息,注意身体。"估计7月初能请到一次假,到时候一家人回山东老家看看。"儿子文博在电话中和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让宋爸爸一辈子难以忘怀。"儿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陪他妈过60岁生日。"宋爸爸看着一直掩面流泪的老伴无奈地摇了摇头。"前年我过60岁生日时,儿子请了假连夜从邵阳赶到衡阳,吃了顿饭后又匆忙赶回部队。今年6月29日是她妈妈60岁生日,儿子曾多次说要好好地为妈妈办生日宴,请所有的亲戚朋友到一起热闹热闹。可没想到他妈妈的生日还没有过,儿子就不在了……"

  听到这,记者李欣再也忍不住,说了声"宋爸爸、宋妈妈,你们二老保重身体!"就腾地起身离开,接着就泪水滚滚。对于她来说,每一次采访她都能感受到老人们心被撕碎的痛苦。如果可以,真希望采访永远不要开始!

  "宋伯伯,你和你的父亲都当过兵,这对文博的成长和教育是不是有很大影响?"人民日报记者赶紧转移了话题。

  "我的伯父是烈士,父亲穿了一辈子军装,我的岳父是残疾军人,加上我也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一家几个人当兵,这对儿子的影响肯定很大。"宋爸爸从小到大,一直称呼文博为儿子。"儿子出生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部队长大,从小就受到部队的各种教育和熏陶。"想到儿子,宋爸爸还是一脸的幸福。"而且,文博的爷爷和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正林老人生前都在衡阳警备区任职,住上下楼,葛老非常喜欢文博,每次来我们家窜门都给他讲战斗故事。"所以文博从小就立志当兵以及学英雄走英雄路。这一点,宋爸爸认为与葛老及文博的爷爷有很大关联。而且,文博这个名字是上学之后才重新起的,之前一直喊的"继革"就是爷爷起的,意思是"继续革命"。

  当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到是否满意儿子当兵后的表现时,宋胜利显得很安慰"儿子在入伍以后,不管是当战士还是当干部,我认为都是不错的。"据他透露,入伍前,宋文博的爷爷对孙子进行了传统教育,要在部队里牢记"三不伸手"和"三苦","三不伸手"就是在荣誉面前不伸手、在待遇面前不伸手、在物质面前不伸手;"三苦"就是学习要刻苦、工作要吃苦、生活要艰苦。让宋爸爸高兴的是:给儿子提出的这几条,儿子一直记在心里,从来没有忘记。

   英雄,永不会寂寞

  10月31日下午,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全体成员,来到了这次集体采访活动的最后一站--衡阳烈士陵园,宋文博同志的骨灰就安放在这里。

  青山肃穆,松柏苍翠,坐落在衡阳南郊的革命烈士陵园显得格外庄严。下午1时整,悼念仪式在陵园工作人员主持下开始。在哀乐声中,全体肃立,向革命烈士默哀3分钟。郭强副处长、周久经副处长代表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向革命烈士墓敬献了花篮。在向革命烈士致三鞠躬后,全体人员在绕革命烈士纪念碑缓行一周,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随后,采访团一行及陪同人员怀着无比崇敬之情,来到宋文博同志的墓前献花,庄重的三鞠躬表达对英雄的无限思念,泪水滴落在英雄长眠的土地上。"宋大哥,我们来看您了,您好好地休息吧,您太累了……"泪水止不住,心在阵阵的痛,记者们手捧精心准备的黄色菊花,向宋文博同志深深地三鞠躬。

  离宋文博墓地不远,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老英雄葛振林安息之地,再往前走,则是衡阳"113"大火中为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而牺牲了宝贵生命的20位消防官兵魂归所在……一一从他们面前走过,音容宛在,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是的,在这里,英雄不会寂寞!是的,英雄不曾死去!因为,他们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一同用大爱诠释了一个响亮的词语:永垂不朽!

  五天的采访很短暂,但相信这给采访团成员们带来的的将会是悠长的回忆,甚至会是永难磨灭的感悟。在采访结束时的座谈会上,一直忙于记录的记者们也记录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体味,人民网游海滨主编写到:这次采访是发现之旅,震撼之旅,心灵洗礼之旅。我不仅为宋文博同志精神品格所感动,也为湖南消防部队扎实细致、善打硬仗、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深深折服。湖南消防不愧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宣传宋文博、弘扬宋文博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代消防官兵的风貌,了解当代英雄的精髓。

  什么是英雄?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有一点我们彼此都能认同:英雄,总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宋文博走了,但他没有就这样不回头地走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许多,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沉思,正如《中国妇女报》一名记者在结束采访时所写:怎样把"人"字写大?宋文博用青春和生命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湖南消防总队宣教中心周哩平)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