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化蛹成蝶气象新——各地行业企业结构调整扫描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06日17:25
  新华网广州11月6日电 题:化蛹成蝶气象新——各地行业企业结构调整扫描

  新华社记者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对内外受困的企业而言是一场“蝶变”,谁能在转型中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冲破蛹茧的束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下复杂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正经历着怎样的蜕变?

  新华社经济调研小分队近日深入东、中、西部基层采访时发现,各地对结构调整的认识不断深化,一批提早进行结构调整的行业企业已经初现转型曙光,同时记者也进一步了解到,中国经济转型之路并不平坦,一些老问题依然存在,而新苗头更应值得警惕。

  从“腾笼换鸟”到“扩笼壮鸟”——危机倒逼传统制造业“逆境突围”

  走进被誉为“世界鞋都”东莞厚街镇的寮夏村鸿运鞋材市场,仿佛步入一个欧洲小镇。昔日这里却是一个汇集五金、陶瓷、鞋材等低附加值代工贴牌企业的旧厂房区,贸易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而且噪音和污染也影响了村民的生活。

  一年前,当东莞制鞋企业被危机阴影笼罩时,在原有的6家普通加工型企业外迁或倒闭后,总投资9500万元的鸿运鞋材鞋业广场二期却在逆势中开张,并且很快实现90%以上的招商率。

  “鸿运鞋材市场是寮夏村调整产业结构,退出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的成功实践。”寮夏村村干部方启康说。面对“腾笼”后的废旧厂房,寮夏村拒绝走回头路,将发展的目光瞄准产业升级,依托传统制鞋业优势,引入民间投资盘活土地,打造国内首创的集皮革、鞋材、成品鞋和五金辅料为一体的产业链交易平台,为东莞相当数量的有条件的村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探索了新的路子。

  寮厦村的“鸿运模式”实际上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珠三角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腾笼换鸟”和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外向度高达200%的广东东莞市调研时了解到,尽管东莞目前外贸出口仍下降23%以上,但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企业研发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工业技改投资103.9%,同比增长165.6%,传统制造业的快速转型为今年东莞经济由负转正打下了基础。

  当一部分传统制造业借助“腾笼换鸟”迁离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的东南部沿海或转入第三产业时,也有一些选择留下来的企业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实现“扩笼壮鸟”,在危机中不断发展壮大。

  东莞栢能电子厂今年8月由一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在危机中,这家企业不仅没有减产,反而不断增资扩厂,今年新租厂房4.5万平方米,在增资500万美元购买新设备的同时,企业还获得4000万美元的新订单,预计今年出口总额有望实现20%的增长。

  在浙江宁波,生产家用电器的华裕电器集团今年也投入1200万元用于新产品的研发。“金融危机最严重时,企业出口额同比下降了90%,但我们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扩增了挂烫机、煎烤器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在危机中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公司副总经理黄照奇说,目前公司挂烫机生产线全都满负荷生产,由于订单大量增加,忙得不可开交。

  “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调整。”广东省的这一提法,已成为东南沿海诸省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共识。不少地方政府的发展观正在从过渡追求GDP增长、低水平数量扩张,转向通过调整结构寻求地方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传统制造业上了很好的一课,谁抓住机遇主动调整结构,谁就能在危机中"逆境突围"。”东莞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王钊鸿说。

  连日来,记者在调研中体会到: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很多企业转型的紧迫感并不足。而此次金融危机则让企业产生强烈的主动转型意识——面对外部市场的变化,无论是“腾笼换鸟”还是“扩笼壮鸟”,企业都必须被动转主动,千方百计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鸟变凤凰”。

  “微笑曲线”向高端延长——掌握“后危机时代”发展主动权

  不需要电脑内存,不需要下载任何软件,只要有一个电脑显示器,你就可以在一朵朵互联网的“云”里进行文字处理、数据编程乃至软件研发——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云计算”平台上看到的一幕“真实演绎”。

  “未来十年将是"云计算"时代。”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院长季统凯说。前一段时间,Google、IBM、微软等国际IT巨头已纷纷在华宣布自己的“云计算”战略。

  时不我待,中科院计算机所和广东省合力投资2亿元建立的这个“云计算”平台于今年9月正式启动,这将有力促进广东的互联网、动漫、游戏等创意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此外,广东佛山南海、深圳华为、中国移动等地区和企业也都在尝试建立“云计算”平台。“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谁先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先机。”季统凯说。

  “云计算”平台的“火热”正是金融危机下各地锐意创新,大力培植新兴产业,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制高点的突破之举。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金融危机之下,许多地方意识到,要掌握“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主动权,就必须借助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上下狠功夫,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作为国内最大的镍钴及铂族金属生产企业,甘肃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今年以来,该公司主打产品镍的价格最低时仅为历史最低价格水平的六分之一,价格回落导致销售收入锐减。

  “面对危机影响,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才能夯实发展后劲,抢占经济复苏后的新一轮发展"先机"。”金川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张忠介绍,今年以来,金川公司安排投资40亿元,重点实施了选冶系统技术改造、新材料开发、循环经济产业等24项重大项目,增强了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目前,公司已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8.6%。

  金融危机之下,动漫产业也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浙江杭州中南卡通动漫公司将动漫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该公司第一部武侠奇幻作品《秦时明月》一问世就实现盈利,并成功进入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市场。

  “金融危机下,家庭式娱乐消费的增长带动了动漫企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动漫行业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较为明显。”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办公室主任王军说。

  记者采访发现,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各地化危机、保增长的实实在在的手段。立足高端领域、高端环节、高新技术产业,依托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中低端向高端延伸,成为政府和企业界家们的共同目标。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警惕产业布局中的“逆向调整”

  一提起陶瓷企业,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烟尘蔽日、机声轰鸣、破旧不堪的生产场景。然而,记者走进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的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园时,眼前却是一个蓝天碧水、绿草红瓦的花园式工厂。

  “只有污染的老板,没有污染的企业”——新明珠陶瓷董事长叶德林的这番话表明了这家企业走“绿色陶瓷”之路的决心。过去三年来,新明珠集团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达到3亿元,约占企业年收入的8%。占地2000亩的这个工业园区在规划之初就从无烟、无尘、废水零排放、循环利用等方面引入了先进经验和做法。

  新明珠陶瓷是“中国瓷都”佛山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据介绍,2007年佛山拉开了建陶企业关停浪潮的序幕。截至今年10月底,现有的363家陶瓷企业中,政府重点扶持42家大型企业,其余企业则根据珠三角“双转移”部署要么关闭,要么走上外迁之路。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过去一年来,各地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发展方式的关键,相继淘汰了一大批炼铁、炼钢、水泥、焦炭、火电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但同时,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当前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仍有很大难度,在应对危机背景下,一些“逆向调整”的苗头需引起警惕。

  记者在珠三角了解到,广东省湛江2000万吨超大钢铁项目搁浅的消息已在业内引起震动。就在一个多月前,国务院转发了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意见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将原则上不再批准扩大产能的项目。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发展重化工业的最大挑战是防止产能过剩,重化工业一旦过剩,将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影响到就业和GDP,也影响整个配套的产业链布局。因此重化工业布局要慎重,要考虑未来市场,应该做好判断,大力度推动结构调整。

  在警惕重化工项目“一哄而上”的同时,多晶硅太阳能、风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也出现盲目投资、产能扩张过快的苗头。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国内多晶硅投资近年出现热潮。2008年国内多晶硅产能约2万吨,当年产量0.4万吨,在建产能多达8万吨,产能出现明显过剩。

  风机产能投资在各地也存在“狂飙突进”现象。目前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超过70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近100家。预计2009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为800万千瓦,而仅金风科技、华锐、东汽、上汽4大家的产能就达1200万千瓦,这还不包括外资风电企业的进入。

  此外,各地在新兴产业布局中的同质化倾向也应引起注意。不少专家表示,近期各地如春笋般冒出的各种文化创意基地、动漫基地也要警惕“过热”,发展新兴产业需要产业链的完善,每个区域应结合实际“量体裁衣”,找准切入点,选择最适合的发展路径。

  对此,广东省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认为,中国过去产能扩张型的发展道路已走不下去,调整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是今后的方向。“总体来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曙光初现,但未来的跋涉将是艰难的,需要不断转换发展理念,也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努力,从而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执笔记者韩洁,参与采写车晓蕙、王敏、刘铮、安蓓、郭鑫、黄玫、杜宇、樊曦、齐中熙)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