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找回老洋房里的韵律(组图)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2009年11月07日08:22
本报记者 胡春萌 通讯员 焦娜

  记者印象:

  深秋,记者走在常德道上,踩着金黄的落叶,寻找着民园西里的所在。印象里,五大道上开发为商用的洋楼都会光鲜亮丽,有五颜六色的招牌,于是按图索骥,浪费了很长的时间,直到古旧的黑灰色外墙上“民园西里”四个字出现在视线之中,记者这时才注意到,身边的院落并不是民居,而是一家咖啡馆。咖啡馆小小的招牌不过是一块被定在院门外的铁片,一尺长半尺宽,上面还有些锈迹。院墙外壁上嵌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咖啡馆的今日特色点心。后来听民园西里管理中心的朱婧说,这块小黑板是原先居委会用来发布公告的,整修时被保留下来,有时管理中心也用它来发布通知。

  在这间咖啡馆里,朱婧简单介绍了民园西里的情况,在准备带记者去参观时,她很自然地对咖啡馆老板说:“笔记本电脑先放这儿了,您帮我看一下。”似乎这是经常的事。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如今住在民园西里的人们,从台湾来的一身运动装的旅店老板正要出去办事,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老爷爷正在遛狗,香道馆美丽的女老板正在向来店里参观的人们讲解沉香的历史。让记者意外的是,在这个小区里,有些是老住户,有些不过刚搬来几个月,有的是居民,有的是商铺的店主,有的是管理人员,但是所有的人都互相认识,见到了都会微笑打个招呼,甚至连小狗见到邻居来了,都会兴奋得摇着尾巴转圈圈。

  记者小时候也曾生活在类似民园西里的老街区里,一条街的孩子们一起玩儿躲猫猫。来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家长,不定从哪一户的厨房里或门后面就能找到自己的宝贝儿,整个街巷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后来,老房子被拆了,盖起了住宅楼,居民住上了独门独户的单元房,一关门,隔绝了外面的世界,住了多年也和邻居没怎么说过话,甚至不知道邻居姓什么。以前的日子回不去了,熟悉的生活方式也找不到了,可是在民园西里,记者却感受到了。

  近些年,对于历史街区的开发与利用一直争议不断,不开发,没钱保护,开发过度,历史街区变成了商业街,居民搬走了,文化气息没有了,失去了老街巷的魂。然而,民园西里这片已经被商业开发的历史街区,不但整修了破败的房屋,重现了小洋楼的风貌,提升了街区的文化价值,甚至恢复了那种和谐、亲密的邻里关系,让人有些诧异,更多的是惊喜。在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之后,也许我们找到了一条平衡保护历史街区与开发历史街区的新路。

  新闻前提

  五大道地区始建于上世纪初,是当时英租界的高档住宅区,区域内拥有历史风貌建筑427幢,是天津占地面积最大、汇集历史风貌建筑最多、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被空前重视的今天,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历史文脉传承的关系,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五大道保护利用的模式和方向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经历了综合环境改造和重点建筑保护之后,有关部门开展了五大道成片街坊保护利用的尝试。经过近3年的努力,民园西里作为五大道的第一处文化艺术街区正式对公众开放,其过程中形成的保护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整修前的院子、楼梯间、客厅

  民园西里曾经的优雅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被迫划出九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租界。随着租界的建设和繁荣,代表东、西方文化特色的各式历史风貌建筑,林林总总,伫立于津沽大地。构成近代天津城市的肌理、尺度与风格的“小洋楼”,开始与代表古都风貌的北京“四合院”并驾齐驱,成为天津乃至全国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五大道作为高端居住区域的黄金时期,下野政客、清廷遗老遗少、军阀买办和外国人纷纷涌来置地建房,写就了近代天津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历史篇章,也成就了五大道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悠闲、优雅、洋味儿十足。

  民园西里位于民园体育场西侧的常德道上,由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沈理源设计,其建筑始建于1939年,为当时天津知名房地产商济安公司所建,主要面向社会中层及部分高级职员、知识分子租赁使用。民园西里由两栋连排小楼构成,分为17个门,各门自成院落又连成一体,最初居住的多为当时天津的实业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东亚毛纺厂和济安公司的高级职员,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赵以成教授也曾在此居住。

  世易时移,最初居住在五大道的人们大多已经离去,曾经属于五大道的生活方式也被尘封在一幢幢日渐沧桑的老房子里。

  民园西里重现生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天津市开始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相继成立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风貌整理公司”),构建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管理体系。2005年9月,《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天津市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也进入到了制度化、法制化阶段。

  2006年,风貌整理公司开始了对民园西里的整理和利用,之前,风貌整理公司对包括静园在内的多处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了整理和保护性利用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多是针对单体建筑的,面对民园西里这样小范围的历史街区改造任务,还是第一次。

  创新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方式

  在从事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圈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开发过度就是破坏”,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民园西里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过程中,采取了“政府掌舵、企业划桨”的原则,政府部门重在项目决策和过程调控,具体内容包括腾迁许可和腾迁过程的监督管理,整修方案的审批和整修过程的监督管理,经营方案的审批和经营过程的监督管理等;风貌整理公司则重在提高整理质量和优化经营结构,包括按照《条例》规定做好腾迁安置工作,按照审批方案做好建筑整修,策划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做好招商和运营管理等。

  街区整理,包括腾迁、整修等方面的资金由风貌整理公司负责筹集并投入,有效解决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中存在的财政资金压力过重及后期保护和经营管理难以健康持久等主要问题。在街区后期保护和经营管理过程中,风貌整理公司则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达到保护主体与经营主体的角色统一。一方面,通过丰富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可供国内外游客了解天津和五大道的历史人文体验区,避免了一般性开发商为尽早收回投资采取的短期行为而对历史风貌建筑本身及其历史文化氛围造成破坏;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符合五大道地区人文内涵的高端经营业态和不定期举办公益性文化交流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历史底蕴深厚、商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郁、创意经济活跃的历史文化旅游亮点,避免了众多国有的具有文化旅游功能的历史风貌建筑在后期保护和经营管理中仍然过度依赖财政资金补贴的尴尬局面。

  修缮老建筑

  为了达到“修旧如故”的目标,负责整修的团队在开工前做了大量的历史调查和现状勘测。在调查中发现,民园西里的老屋早已不复当年高档社区的旧模样,院子里堆满了杂物,有些还加盖了房屋,有的房子被出租,一间屋子放上几张上下铺,住了六七个人,有的房子早已无人居住,地板满是破损、塌陷,墙面泛着青色的霉迹和黄色的水印,窗上仅留一些玻璃残片,由于变形而无法关严。

  针对这些问题,建筑整修过程中,内外檐复原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式”。参照70多年前的老图纸,施工方拆除违章建筑后,对屋顶、外檐墙面和院落环境进行了清理维护;可以继续使用的地板、门窗等,在施工中小心拆除,经过脱漆、打磨、上油等工序,再按原样复位;对需要进行替换的构件,在不干扰周边构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局部更换;整修过程中还注重对合页、插销、拉手、风钩等门窗小五金件的恢复,对缺失的小五金件进行仿制、添配。用于替换的构件要求大小、位置、材质、颜色等与原貌保持一致,为了这一句承诺,有时为了寻找一块符合要求的老地板,整理团队会跑遍几个城市大大小小的拆迁工地和旧货市场。

  除此之外,整理团队对水、电、燃气等基础设施统一进行升级改造,增设了空调和壁挂炉采暖系统。整修后,民园西里不但保留了建筑原有风貌特征和空间肌理,建筑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室内现代化设施的升级改造,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

  复原人文环境

  老建筑本来的面貌和所共生的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引入新的商户和居民,必然会带来新的文化氛围,如何将历史街区肌理和历史建筑形态的保护与现代生活、功能更新相结合,不让历史街区只留下空壳,成为一道难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保护和利用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复原五大道地区原有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规划团队认真研究了五大道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具有的人文环境,发现多年以来由于初始住户更替和流失,包括民园西里在内的五大道地区出现了文化断层现象。那么,严格限制经营业态,更好地保护五大道建筑的同时,是不是还可以通过优化选择,将真正符合五大道文化核心的业态重新植入到建筑之中,从而恢复这里原有的人文环境呢?

  与此同时,民园西里是由一栋栋连排小楼构成,作为单体建筑,每个院落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个性化,作为一个整体,它又要具备统一的风格。那么如何整体规划布局,就成为摆在年轻团队面前的另一道难题。

  如今,民园西里街区内既有西方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咖啡馆、艺术画廊、精品店,也有中西合璧的家庭式酒店,以及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的香道馆,一幢幢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建筑,不再仅仅是站在围墙后面,供人瞻仰的文化符号,而成为拥有鲜活灵魂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艺术体验区。“打开门做生意”成为进驻这里所有商户的共识,商店不仅是向来此消费的顾客开放的,更多的是要向所有游客展现五大道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风貌整理公司策划部的姚伊娜说,能达到这种效果,在运营中经历了很多困难。首先,投资者必须有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观念,计划经营的业态也要符合这里的文化氛围。在招商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肯出高房租的投资人,但是他们所希望的是建立高端私人会所,对于普通游客,这小洋楼又成为了一幢幢神秘的“禁地”。那么对不起,这里不适合你。入驻街区的每一家商户除了签订租赁协议之外,还要与风貌整理公司签订《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书》。即便是已经签订租赁协议的商户,在装修的过程中也经常碰到不同于以往的情况。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是以保护为前提的,任何可能破坏建筑本身的改造都是不允许的,有的商户的装修设计图甚至会修改七八次以后才被有关部门批准。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不断与业主沟通、协商,好在我们选择的业主都是热爱这老房子,热爱五大道文化气息的人。

  就像“31杯”咖啡馆的老板娘,她曾说:如果我开咖啡馆只是为了赚钱,那比民园西里更合适的地方有很多。她在这里开咖啡馆,最初是希望每天都能在优雅的五大道街区停留片刻,并能品尝到香浓醇正的咖啡,而咖啡馆每天的第31杯咖啡收入将变成一支笔、一个本、一本书,用以资助贫困地区渴望学习知识的孩子们。今年,老板娘的结婚纪念日在这个小咖啡馆中度过,整个街区的人都为他们夫妇二人庆祝。

  构筑整体文化氛围

  2009年5月,经过精心整理修复的民园西里,作为五大道上的文化艺术街区正式对社会开放。纽约Storefront建筑艺术画廊、POPUP立体画廊、蕙垅香道馆、51精品酒店、“31杯”咖啡馆、环球游报等商家相继落成。通过有选择性地招商,使得民园西里区域内经营业态各具特色、互不重复。在这里,商铺不再是商场上的对手,而成为合作者,共同组织参与民园西里举办的各种活动。从“我对天津有信心”系列公益活动起点——“Storefront建筑艺术画廊海报回顾展”和“PatriceButler三地艺术家联展”,到“爱上这座城”图片展和新近开放的“走近沉香”——沉香艺术鉴赏展,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走进老街区、老房子,以触手可及的方式,亲身体验着五大道地区文化脉络传承、发展的勃勃生机。

  如今的民园西里

  整修后的院子、楼梯间、客厅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