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爱让劫后儿童更加坚强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08日11:21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

    特稿:爱,让劫后儿童更加坚强

  新华社记者

  一瞬间,灾难突如其来,一切发生了改变。

  他们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伤后留下残疾,有的举家流离失所……永远无法抹去的,是深烙在脑海里的恐怖记忆。

  他们还是孩子。但是,上天并不因他们弱小而格外怜悯,也不因他们无助而使其免受苦难。当灾难降临时,他们与成年人一样,必须面对各种痛苦和挑战。

  这就是人生,一些灾后余生的孩子们的人生。他们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他们至今仍时时被噩梦惊醒。但是,他们活了下来,他们的生命呈现出不同一般的顽强。

  是爱,使他们学会坚强。爱,能够缔造奇迹。灾难中,诞生了多少爱的故事。灾难后,留下多少坚强的足迹。

  灾难后,世间还有爱

  余震、暴雨、黑暗……3岁的宋馨懿在坍塌的瓦砾下被埋了40多个小时,但是这个小生命没有放弃。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的八级大地震中,宋馨懿成了震灾留下的600多名孤儿之一。在最后时刻,她的父母头靠着头、胳膊搭着胳膊,用身体阻挡坍塌的墙体,为女儿搭建了一条“生命通道”。

  “爸爸没了,妈妈没了……幺幺(宋馨懿的小名)不笑……,”她躺在病床上自言自语。她甚至喊每一位阿姨“妈妈”、每一位叔叔“爸爸”。

  同一天失去的,还有小馨懿的右腿。有时她看着空空的裤管,问:“我的那条腿到哪里去了?”周围的大人好心地骗她说:“你的腿以后还会长起来的。”馨懿天真地追问:“真的吗?它什么时候能长出来呀?”

  小馨懿后来知道,把她从瓦砾堆里扒出来时,在场所有人都为这个小生命的顽强所感动。在紧急将她送去抢救的途中,人们不约而同地为她让路,包括正在灾区视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经过医护人员经心照料,小馨懿逐步康复,安装了假肢。她被一所幼儿园免费接收入园。小朋友们热情、耐心地帮助馨懿,约好不在她面前讲爸爸妈妈的事。

  馨懿的叔叔一度放弃了打工,专门照料她的生活。在馨懿康复期间,叔叔结识了现在的女友——一名医院护士,两人说好婚后一起照顾馨懿,等馨懿长到七、八岁再要孩子。

  灾难只是一瞬间的事,而困难却是小馨懿一辈子要面对的问题。这个顽强的小生命在灾后的日子里继续用她的坚强和感动回报周围深爱着她的人们。

  她默默地忍受使用假肢的痛苦,每次摔倒都很快爬起来,从不哭。户外活动和舞蹈课她也不落后,力争做得像别人一样好。她自己动手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还帮助别的小朋友系围裙、分水果……

  灾难把家园变为废墟,而废墟之上,人类的真情谱写着爱的传奇。馨懿是不幸的,但她在灾难后又幸运地得到了各方关爱。同样的幸运,也属于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市的陈健安。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引发的洪水肆虐横行,巨浪将年仅8岁的陈健安与家人冲散。就在他即将被洪流吞没时,一名印尼土著妇女把他救了起来。

  “我醒来后发现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弟弟妹妹都不见了。我很害怕,想哭,”陈健安回忆道。刚刚失去了一个儿子的土著妇女,把他紧紧搂在怀里说:“孩子,不要怕,万一找不到父母,我会收养你。”

  这名妇女被陈健安认作“干妈”。是她赋予小健安第二次生命,带着他站在街头寻找父母,照料他灾后的生活和学习。与家人团聚之后,陈建安对干妈的亲情丝毫未减。“孩子说长大了攒够钱,要带我出国旅游,去麦加朝圣呢,”这名慈祥的穆斯林妇女一边说,一边笑着流出了眼泪。

  灾难是人生的教课书。灾难使陈健安更懂得爱与亲情。再发生地震时,他尽管会不由自主地浑身发抖,但心理上已不再颤栗:“以后碰到海啸,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再也不让家人分开。”

  坚强,就这样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坚强,就这样在生命的延续中传递。从古至今,人类面对各种各样的灾难生生不息。经历了巨大的身心创痛之后,人世间的真情唤醒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使他们抛开恐惧,勇敢地面对未来。

  灾难后,希望还在

  父母本是孩子的一片天,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灾难莫过于“天”塌了。

  4年前,一个名为“圣灵抵抗军”的叛乱武装扫荡了乌干达少年奥帕卡的家乡。他的父母惨遭杀害。奥帕卡被父母藏了起来才幸免于难。

  贫穷的父母没有给年仅10岁的奥帕卡留下一分钱,但是这个倔强的少年决心要把8岁的弟弟和5岁的妹妹拉扯大。

  3个孩子没有鞋穿,脚底都磨出厚厚的茧子。他们自己种玉米、红薯和豆子,周末帮邻居干活挣钱换盐、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多少次,他们没有晚餐,饿着肚子入眠。

  尽管如此,他们坚持上学。每天太阳下山之前,奥帕卡总要督促弟妹赶快完成作业,为的是节省灯油和蜡烛。奥帕卡在去年的升初中考试中成绩“良好”,但因为交不起学费,只能留在小学“复读”。今年,奥帕卡可能又要“复读”了,因为他的裤子太破烂。“老师说,如果我不能买一条新短裤,就不能参加下个月的毕业考试,”奥帕卡沮丧地说。

  他很想赶快升入初中,因为初中毕业他就可以考技校,学一门手艺赚钱养家,供弟弟妹妹上大学。

  赤贫并不能泯灭理想,苦难也无法带走希望。在经历过灾难的孩子身上,人们看到了强烈的生的欲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12岁的斯里兰卡女孩迪玛卡也经历过那场波及十几个国家、导致23万人丧生的印度洋海啸。她永远记得父亲在灾难过后说的一句话:“孩子,向前看远胜于留恋过去。”

  很长一段时间,迪玛卡不敢去海边,不敢去沙滩。在她脑海里,海水成了面目可憎的凶手——不仅卷走了温暖的家,还夺走了她最亲密的玩伴卡瓦娅。

  在极度沉默中,迪玛卡拿起了画笔,把对大海的愤怒、恐惧、无奈,对好朋友的思念,都变成色彩和线条。在红十字会举办的海啸儿童绘画比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

  令她彻底走出海啸阴影的是一个好消息——卡瓦娅的母亲,一个曾因失去女儿而几乎精神崩溃、逢人就责备自己在巨浪袭来时没有抱紧孩子的母亲,3年前再次怀孕,生下一个男婴。

  “灾难已经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迪玛卡经常这样安慰卡瓦娅的母亲。

  新生命带来了希望。灾难过后,太阳依旧生起。迪玛卡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灾难使她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她要为挽救生命贡献一己之力。

  让世间少一些灾难

  恐惧、孤独、悲伤……漫漫黑夜里,他们经常会从噩梦中惊醒,或者在梦里见到死去的亲人,不论怎样哭喊都得不到回应。

  经历过灾难的孩子都受到巨大的心灵创伤,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些孩子在周围人的安慰和鼓励下,能够渐渐淡忘过去,建立起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但是,还有很多孩子,特别是在人类的错误行为导致的灾难中遭受伤害的孩子,从此关闭了与人交流的心灵窗口,沉浸在悲伤与痛苦的黑暗世界里。

  14岁的加沙女孩娜达经常坐在房间里发呆,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今年1月2日的那个瞬间。

  新年刚过,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空袭进入白热化阶段。一枚导弹击中了娜达的家。“巨大的爆炸声,家里满是灰尘和烟雾,瓦砾砸到我头上。我看见妈妈死了……”

  爸爸把娜达从血泊中救出来,但她的一条腿已经保不住了。尽管慈善机构为娜达免费安装了假肢,但她行动仍很困难。

  原本活泼好动的娜达变得沉默寡言,美丽的脸庞上写满哀伤。每天放学回家后,娜达就静静地盯着墙壁,盯着窗口,或者一动不动地盯着天花板。墙上挂着一幅母女合影,娜达经常对着照片喃喃自语,低声哭泣。

  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不知使多少幼小的生命惨遭荼毒。仅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以军空袭中,就有350多名巴勒斯坦儿童丧生、500多名儿童终生残疾。“加沙精神健康计划”的负责人伊亚德萨拉杰说,加沙儿童无法拥有正常的童年,他们在战火摧残中遭受的精神创伤可能延续数年。

  冬天里,总有一些花朵耐不住严寒。尽管许许多多幼小的生命面对各种灾难顽强地活了下来,其坚韧令人感叹。但是,生活中为何一定要有苦难?大人们,你们是否有责任使孩子们少面对一些灾难,使他们的生活少受一些摧残?

  孩子是世界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未来,让孩子远离灾难,让我们付出更多的爱与关怀。(执笔记者薛颖、马晓燕;参与记者叶建平、李晓渝、田野、刘咏秋、陈占杰、齐湘辉、华春雨;报道员:伊玛德)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