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乱真的天牛 |
无手的纪苏原用脚打字 |
光光和他的小泥人们 |
残疾陶艺家 5年捏出万只“蚂蚁”
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秀绝活
一片片随手可摘的粽叶几分钟竟化身成了栩栩如生的蚱蜢、螳螂和蜻蜓,一块小泥巴竟也“以假乱真”冒充“天牛”,还有画布上活灵活现的“小野猫”,一个个惟妙惟肖憨态可掬的小泥人等等,他们的创造者个个身怀绝技,更让人敬佩的是,虽然他们身体上有缺陷,但同时也有非凡的耐心和恒心。昨日,第四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南京技师学院举行,大赛共设计算机、工艺美术、服装、手工制作等34个项目,来自全省的426名残疾人选手现场展示了高超技能。
捏个“寿星”送省长
“真不错,很不简单啊!”昨日李小敏副省长一行观看了现场技能展示,对“光光”捏泥塑的手艺赞不绝口。面对夸奖,“光光”笑得合不拢嘴,于是将一个“寿星”送给了李省长留念。“光光”是朱浩君的昵称,扬州人,从小患上了罕见的“无汗症”,身上几乎没有毛发,这个怪病“弄丑”了他,他却用泥塑创作这门技艺“弄美”了一个世界,泥塑就是他的“自画像”。
“光光”对记者说,他在泥塑创作上花了16年的时间,最初的10年是研究阶段,他四处搜集了各种人物图片仔细研究,琢磨人物的形态、神情和造型,后来开始动手捏,常常饭也不吃就一头扎在泥堆里。“光人物的神情就实验了两年,拉二胡时那种享受的表情,吕洞宾的飘逸,关羽的杀气都要把握好。”“光光”说他现在已经练到别人随便给一块泥巴,说个人物,他就能一气呵成捏出来。这些年来,他塑造了600多个人物形象。“我最喜欢的是‘马里奥'、‘米老鼠',还有‘李逵'和‘十八罗汉'。”
3小时成功偷师
相比于“光光”十六年的“修炼”,来自镇江农村的周敖明,只用3个小时就学会了草编织。在竞赛现场,周敖明拿起几片粽叶左翻右转,两三分钟后,一只“蝴蝶”就振翅欲飞了。记者还看到,旁边与“蝴蝶”做伴的还有两只“蚱蜢”,一只“螳螂”和一只“蜻蜓”,每一只都栩栩如生。
谈到草编织这门手艺,周敖明向记者说起他的“偷师”经历。“24年前的一天,我摇着轮椅到镇江市区去办事,在街头看到一位师傅用草编着一只昆虫,我觉得太神奇了,就坐在那里看了3个小时,把他每一个动作、每一道工序,都深深地刻在脑子里,临走时还把每种样品都买回去了。当天就找来材料自己编,第二天,我就学会了,还拿到集市上卖,赚了几十块呢。”学会了草编织,他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虽然高位截肢坐在轮椅上,他也有能力养活自己了。
5年做出1万只蚂蚁
“这只天牛是真的还是假的呀?”南京技师学院一位女学生指着马志刚手里的作品问道。“是假的,我正在给它安装两只触角。”这位双腿残疾的无锡陶艺家笑答。46岁的马志刚告诉记者,他2岁时得了小儿麻痹,初中毕业后就没再上学,没找到工作只好自谋生计。白天开小三轮车送客挣钱,晚上就自学紫砂艺术,以自己的悟性涉猎陶艺制作。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马志刚告诉记者,他以大自然的昆虫、猴子、兔子、树木、瓜果等动植物的形态为创作题材。他曾经花了5年时间创作了《万众一心》,即由一万只蚂蚁组成的蚂蚁世界。“蚂蚁是人类肉眼能看到的最小的动物,它们意志坚强,很团结,有着坚韧的力量,能背负比自己大好几倍的重物。”马志刚说道。
《万众一心》作品长2米,宽80公分,高60公分。 “做一只蚂蚁就有搓、捏、堆等52道工序,蚂蚁的触角就像人的一根眉毛那么细。”他说,做好晾干后烧制,经过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会产生一半的次品。马志刚花了3年时间做出兵蚁、工蚁、蚁窝、孵化房等,又花了2年时间做出一棵树。
“我的这门手艺,有两种人不愿做,一是有钱人,二是没钱的人,他们都沉不下来做。陶艺创作需要耐心、爱心和恒心。”马志刚觉得,人生的精彩在于与众不同,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让同行望尘莫及。
王赟 戚庆燕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