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昭通市市长王敏正:用现代农业理念破解昭通农业问题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10日14:0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强调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所谓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具有现代意识的农民为主体,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努力增强农业整体素质、发展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昭通作为农业大市,9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农业发展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应着力抓好以下7个方面,用现代农业理念破解昭通农业问题。

  一、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必须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已连续5年下发1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2004年,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年,中央1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突出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问题;2006年,中央1号文件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体现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2007年,中央1号文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2008年,中央1号文件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阐明了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任务与要求。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实现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适应开放条件下农业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加入WTO整整七年后,中国农业如何应对挑战与冲击,实现可持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昭通实际,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作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过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走一条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高、投入比较少、农民收入多、环境污染小、产品质量好、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逐步使农业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社会功能优势。因此,现代农业既要追求产量,更要重视质量,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讲求综合效益,把农民持续增收与食品供给、原料供应、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社会和谐、自然美化等结合起来。对照现代农业的要求,昭通农业还有不少问题不容忽视,如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尚未有效改变,农业基础条件非常落后,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相当低,现代农业所需的大流通没有真正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严重滞后,农业生产的支持服务功能还不完善,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等。如果我们缺乏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的整体效益和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村生产力就很难得到提高,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持续推进。所以,破解昭通农业问题,必须把农业生产全面转向建设现代农业的轨道,并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集中力量加以推进。

  二、以开放型、市场化农业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农业发展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主动参与区域竞争的客观要求。必须立足昭通实际,围绕把水富港打造成第三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着力实施大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开放型、市场化农业,使昭通农业在大开放中获得大发展。

  (一)大力开拓农业国内外市场。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考虑市内、省内、国内的市场,而且还要放眼世界农业发展趋势,谋划昭通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我国去年粮食总产量5015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不仅没有出现卖粮难现象,反而出现粮价上涨的情况,这主要是受国际粮价上涨的影响。去年底,国际粮食库存比较低,虽然中国粮食丰收,但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上扬。这种情况表明,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农业发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从全国、全球的视野来考虑昭通农业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国际国内农业发展态势,坚持以农业市场为导向、特色资源为依托、基地建设为支撑,在巩固省内和周边川、渝、黔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沿海、港澳及东南亚等市场,努力拓展昭通农业的国内外市场。

  (二)大力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具体地讲,就是如何把工业招商的理念用到农业招商上来。近年来,昭通搞工业招商的成绩比较显著,而农业招商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要根据昭通的农业实际,全面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把畜产品、马铃薯、蔬菜、苹果、天麻等优势农产品作为重点,抓紧研究储备一批特色明显、牵动力强的项目,引大商、招巨资,把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高效农业的样板、促进增收的典型,把昭通的优势农产品做成强势品牌。要树牢开放招商的意识,创新农业招商引资方式,以商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环境招商。要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参与各类农产品推介会、交易会,扩大合作交流,促进农业招商引资,努力开拓优势农产品市场。要坚持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建立农业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实行农业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努力形成广泛动员、齐抓共管、争先恐后的招商氛围,使昭通丰富的生物资源、特色农产业与市外雄厚的资金、人才等优势相结合,助推昭通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大力加强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流通半径不大,是昭通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昭通苹果为例,产量高、质量好,但价格低,平均售价每公斤仅1.2元至1.5元,主要原因就是流通体系不完善。因此,必须把加强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件大事来抓。随着交通条件逐步改善,特别是水富港改造升级后,昭通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加上地处云、贵、川连接点,是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具有建立一个全方位、高标准的物流基地的地缘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着力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培育一批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为昭通农产品“走出去”搭建平台和桥梁。一方面,要建设大市场。不仅要建设农产品产地大市场,而且要与农产品销区大市场连接,进入大型连锁超市。另一方面,要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农产品经纪人、营销大户、中介组织等流通主体,是农产品市场的第一信息员、农产品流通的第一直销员和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第一领航员。要鼓励发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和流通中介组织,逐步形成上连市场、下连农户、信息畅通、购销快速、农民信得过的流通网络。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环境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测体系,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创新农产品流通形式,积极发展代理配送、连锁超市、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促进农产品增值、增效。

  三、以高效生态农产业体系为主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农业增效的基本途径,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要从昭通的实际出发,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着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产业发展,构筑高效生态农产业体系。

  (一)着力促进粮烟生产提质增效。高度重视粮烟生产,促进粮烟生产不断提质增效,是昭通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弱化和放松。在粮食生产上,要以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等为主,加大增产增效、农机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力度,确保粮食安全。重点要在六项工程上做优:一是从“水利工程”上做优,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二是从“沃土工程”上做优,突出抓好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三是从“种子工程”上做优,加强种源创新,促进粮食单产和品质跃上新台阶;四是从“植保工程”上做优,认真做好病虫害预测防控工作;五是从“转化工程”上做优,努力搞好粮食作物系列深度开发;六是从“高产创建工程”上做优,提高科技措施覆盖率。在烤烟生产上,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整合力量,积极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进一步优化烤烟生产布局,加强烤烟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强化科技、提高质量和平稳收购等工作,增强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烟叶生产种植水平。

  (二)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2007年,昭通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45%,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要以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肉蛋奶商品生产基地,提高畜禽出栏率、商品率和畜产品批量供给能力。要突出抓好四个体系建设:一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要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立层次分明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的种畜禽生产链,完善以村组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点,提高良种供应、种质资源开发与保护能力,建成“育、繁、推、用”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二是构建人工草料生产体系。要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多花黑麦草及青贮、青饲等专用玉米,提高青贮饲料和氨化秸秆利用率。要结合退耕还草、石漠化草地治理等工程,加大人工草场建设改良力度,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建立草场承包经营和草畜平衡制度,推广人工种草和草田轮作,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禽生产。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要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疫责任制,集中力量开展春防、秋防免疫行动,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和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四是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加快畜产品安全检测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进一步加大对畜产品的检测监控力度。要加强养殖全程的质量监管,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要完善有关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做成“龙型产业”。目前,昭通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粗放型、分散型生产,农作物以种植玉米、马铃薯、稻谷、小麦、烤烟等为主,经济林果以苹果、核桃、柑桔、蚕桑、茶叶、梨等为重点。这些农作物由于当地没有大企业深加工,产品价格相当低,农民实际收入不高。要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按照扶强、扶大、扶优的原则,大力引进和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做成“龙型产业”,尽快改变昭通目前以初级原料外销为主的局面。要在扶持涉农龙头企业发展上下功夫,培育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原料在农、出路在工”的生产加工模式,形成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流通体系,推动农产品从不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着力延伸产业链,使农产品上档次、增效益。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昭通现有涉农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这些涉农企业规模不大、品牌不响、带动力不强,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步伐不快。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做大规模、做强实力上下功夫,通过鼓励兼并、重组、收购和联合,从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着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打造涉农企业的“航空母舰”。要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大力推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户”的发展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促进订单农业发展。要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原料、劳动力、技术工艺等生产要素入股的形式,股份可以占到40%,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有序发展。在各类生产基地及专业村组,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在具备条件的乡村可以搞农户将土地集中返租给企业来种植、生产、经营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根据昭通农业发展的现状,首先要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在规划的指引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昭通农业产业化规划应突出八个方面:一是以昭通苹果基地建设为基础,培育一个具有现代信息和物流的苹果批发交易市场,扶持一个以苹果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逐步提升苹果收购价格、增加果农收入,提高农户种植苹果的积极性。二是以马铃薯淀粉和薯片加工为主体,加强马铃薯品种改良和市场开发研究,扩大山区加工型马铃薯种植面积,培育壮大马铃薯产业。三是以生猪养殖为基础,整合猪鬃产业,培育肉联加工企业,促进生猪发展增值。四是在鲁甸建设牛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鲁甸牛肉产业,带动鲁甸、昭阳等地的畜牧业发展。五是继续扶持壮大魔芋精粉加工企业,促进加工转化。六是扶持巧家县丝厂和糖厂做大做强。七是以彝良小草坝天麻为主,整合现有天麻企业,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积极打造知名企业。八是以扶持醉明月酒厂为龙头,带动玉米及相关产业发展。

  (四)注重把农业规划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民自主性,提高了积极性,但各自以家庭为主,难以按规划实施,产业品种和模式难以统一,很难达到应有的规模和观赏价值。曲靖罗平油菜花成为一个旅游热点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从昭通来讲,重点要在“一村一品”上下功夫。“一村一品”是农业生产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下的探索模式。要积极探索企业化运作方式,从农民手中集中返租土地,再雇农民为企业打工,农民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工资报酬,提高农民收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统一安排种植品种,原料来源和品质都有保障,同时也有观光价值。鲁甸小寨樱桃就是一个典范,但规模还需要扩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让鲁甸小寨成为“春初赏樱花、夏天吃樱桃”的一个旅游热点。应该说,昭通苹果、天麻、马铃薯等都有建立观光农业的条件,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引导农户建立农家乐等,不仅使农民来自“一村一品”的收入高于常规收入,而且通过农业观光还可以增加收入。

  四、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措施,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助推器”。必须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强化高新科技研究、应用、推广,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着力加强农业科技机制创新。一是要大力推动“农、科、教”相结合,实行“三位一体”联动。农业、农村、农民是“大三农”,农业局、农科所、农业学校是“小三农”。农业局搞农技推广,农科所搞农技科研,农业学校搞农技培训,这三者各有优势。只要把培训、科研、推广工作做好,就一定能够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二是强化龙头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昭通涉农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积极引导涉农龙头企业从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新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市财政每年要预算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鼓励企业搞科研开发。三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乡镇农技推广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深化农业科技改革,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创新科技服务方式,把科技人员的报酬与农技推广效益挂起钩来,鼓励科技人员到第一线去从事研发和推广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一个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二)着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尤其是实施好“良种工程”,建立高标准的种子种苗基地,在畜禽、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等主要产业的品系上寻求突破,培育出优质高效的良种,扩大良种覆盖面。对优良品种、丰产栽培、节水灌溉、测土施肥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灵的先进适宜技术,要进行大面积应用,提高农业技术水平。要不断把先进适用技术和成熟管理规程组装成新的农业标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幅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比重,积极发展品牌农业。另一方面,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着力研发和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大力推进良种培育、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保鲜、产后减损、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着力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教育。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是主力军。要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这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保证。要坚持多管齐下,条块结合,各司其责,重点抓好四个层次的培训教育,一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二是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三是抓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四是抓好农业中高等教育。同时,要注重从政策和导向上,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立志农业、奔向农村,为发展现代农业建功立业。

  五、以强化农业现代装备为保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条件和重要保障。必须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抓好基本农田、道路交通、节水灌溉、土地整理、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至少要打好三场硬仗:一是打好农田基本建设的硬仗。要抓住中央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的有利时机,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抓好水利抗洪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洪、抗旱、排涝的能力。要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二是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硬仗。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十二五”末乡乡通油路或水泥路和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保障农业生产资料送得进来,农产品运得出去,农民出行便捷。三是打好耕地质量建设的硬仗。要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推进重点产粮区、经济作物区的土地整治,改土治水,努力把基本农田建成高产稳产农田,把经济作物区建成高产高效区。

  (二)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机械化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农机服务新组织,使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重点要从四个层面着力:一是着力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加快推进粮食经济作物机械化,在灌溉施肥、防病治虫等生产关键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着力解决农产品加工和运输问题;三是着力培育农机作业、销售和维修三个市场,搞好农机市场服务;四是着力培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

  (三)进一步加速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具有高产出、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特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坚持以点带面,加大设施农业扶持力度。在发展方向上,要突出建设绿色基地,打造绿色品牌,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节本增效措施的应用。在发展重点上,要大力推广先进实用设施,科学合理装备农业,提高设施农业水平。在发展方式上,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生产方式和栽培技术,努力发展适销对路、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超时令的农产品,实现设施农业的高效益。同时,要大力发展“沼气工程”,推进农村替代能源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六、以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为动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信息化是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一)准确把握农业信息化的特征。一是政府的主导化。县乡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动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需求的复杂化。要针对各部门、各行业和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对农业信息需求不同的实际,区别对待,提高信息时效和质量。三是渠道的多样化。要根据各地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坚持多渠道、多模式、多手段综合应用,提供实用的信息服务。四是工作的融合化。要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让信息化全面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各个方面,拓展外延,丰富内涵,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五是发展的社会化。除政府主导外,要注意引导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团体、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共同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二)着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要按照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服务农民群众的原则,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一是大力深化“数字乡村”工程。要围绕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提高信息网络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使“数字乡村”工程成为贴近农民生产生活、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信息窗口。二是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电视、电话、电脑相结合的信息化利用,不断创新和改进,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把农民急需的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三是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推进资源共享,提高信息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四是开发和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要重点建设好农业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科技服务应用系统,农村市场供求信息联播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五是加强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要重点强化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员和农村经营大户、经纪人的培训,让他们至少掌握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基本技能。

  七、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保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我们准确把握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具备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发展理念,具有足够的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以及对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状况的深刻了解。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自觉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增强知识和才干,进一步提高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各级党政干部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改进对农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导和服务水平。要通过思想大解放,从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抓农业转向用经济手段抓农业,从主要重视基地建设转向重视涉农龙头企业建设上来,从依靠行政指挥转向加强服务上来,确保现代农业发展取得实效。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保持必要的投入作支撑。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努力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多方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科技兴农,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要努力探索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要积极整合各类农业投入,合理捆绑使用资金,集中发挥整体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更多的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作者系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敏正)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