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贵州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10日18:47
  新华网贵阳11月10日电(记者王橙澄)记者从贵州省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省侗族大歌近日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近些年来,侗族大歌在中国上央视春节晚会,在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匈牙利、新加坡、挪威等多国巡演,以其无伴奏多声部的演唱形式,产生了轰动效应,被称为“天籁之音”、“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或“嘎玛”,意味声音宏大的歌,它本是侗族多声部歌的一种,即男女歌队在鼓楼正式对歌时唱的一种多声部歌。由于“鼓楼”是侗族村寨的象征,而侗族大歌又贯穿于鼓楼对歌的始终,侗族人便把“嘎老”即“侗族大歌”视为多声部歌的总称。

  侗族大歌一般在侗族地区大规模的民俗活动中演唱,时间上多在农历10月至第二年的2月,农历“六月六”和八月的吃新节也是重要的歌唱时节。侗族大歌涉及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咏唱风物等。歌词均是韵文体,是一种“长短句自由结合体”。

  侗族大歌目前主要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侗族聚居区,以及广西三江、湖南与贵州毗邻的村寨,流传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20万。

  侗族以“饭养身,歌养心”为生活信条,唱歌是侗族人交往的媒介和特有的风俗,又是侗族文化传承的方式,唱侗歌是侗族个体获得族群认同的最终方式。侗家自来有这样的说法:“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要做侗家人,先得唱侗家歌”。

  然而近年来,在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和破坏。许多著名侗族大歌歌手、歌师已年过古稀,侗族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或在校读书,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8年的漫漫申遗路,今天终于成功了。这有利于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晓春说。

  据悉,贵州省将为此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侗歌专场演出、“百乡千村万人唱侗歌”、从江“侗歌节”、“唱着侗歌走侗乡”等。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