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武警某中队长:海拔4772米日巡铁路线2.7万步(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11日11:00
风雪中李正彪在昆仑山隧道口执勤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人民武警报》报道(张金岭王辉赵阳)主人公小传:李正彪,武警青海总队三支队六中队中队长,1995年12月入伍,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6次,2006年、2007年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教练员"和"优秀指挥警官",2008年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2009年被评为"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卫士"。

  一个忘我奉献的人,心中必定怀有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个忠诚事业的人,内心必定蕴藏一种执著的价值追求。

  常年坚守在世界第一长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的武警青海总队三支队六中队中队长李正彪,就是这样一个对事业无比执著的人。

  他傲立昆仑山巅,与寂寞为伍、和风雪做伴,用青春书写献身使命朴实篇章。

  他置身生命禁区、忘我坚守,不负人民重托,用行动诠释卫士赤胆忠诚。

  前不久,记者攀上海拔4772米的昆仑山隧道,在六中队官兵的娓娓叙述中走进李正彪的内心世界,真切领悟到他的精神高度。

  每天巡线2.7万步,步步印证强烈的责任感--

  生命可以透支 使命不能欠账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被誉为"天路咽喉"的昆仑山隧道,全长1680米。这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最低气温达零下42摄氏度,氧气含量不足内地一半,素有"地球第三极"和"生命禁区"之称。

  2006年7月1日,李正彪率队登上昆仑山,开始了他非凡使命的征程。

  沿昆仑山隧道南北两端巡线一个来回约13.4公里,这是李正彪每天必做的事。13.4公里,按每步50厘米计算,李正彪每天要巡视近2.7万步。在海拔4772米的昆仑山上,即便躺下不动,也相当于内地背负20多公斤重物行进。在只身走路都会腿软、气喘的环境里,铁打的汉子也会"生锈"。可是李正彪从容面对,一步一步,天天如此,1000多个日日夜夜,战风斗雪、履职尽责,无怨无悔,把献身使命的执著追求印证在步履里。

  生命可以透支,使命不能欠账。

  2006年7月28日上午,患感冒初愈的李正彪与往常一样带领5名战士沿线巡视。寒风中,李正彪的脚步显得格外沉重,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因体力严重透支和缺氧反应,他头疼欲裂、浑身酸痛。班长见他脸色发黄、嘴唇发紫,十分心疼地劝说道:"队长,今天就巡到这里吧,别硬撑着。"李正彪停下脚步,摇了摇头:"不行,一步走不到,我一整天心就嗵嗵跳。"他从衣袋里掏出两支藿香正气水喝下,又迈开了脚步。在828公里处,他发现有9处铁轨螺钉被人为严重松动,此时离10点钟一趟进藏列车通过不到半个小时,情况万分危急。李正彪扑通跪在铁轨上,挽起袖子、扔掉手套,大喊一声:"同志们,快!"咬紧牙关,用手拧起了螺丝。他与战友们刚刚排除完最后一处险情,列车就呼啸着擦肩而过。望着平安驶过的列车,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半天方缓过劲来,这才感到右手钻心地疼痛,抬手一看,拇指处拧掉了一块皮,手上血肉模糊。

  昆仑山隧道位于地震断裂带,复杂的地质结构、莫测的恶劣气候、频发的泥石流,成为对铁路畅通的最大威胁。

  2007年7月20日15时,风和日丽的昆仑山突然"变脸",顿时浓云密布,狂风裹着暴雨骤然而至,隧道南端100米处山体出现滑坡,滚落的石块布满铁道。而1个小时之后,拉萨至上海的列车就要由此通过。李正彪带领29名官兵迅即赶到现场,忍受着头疼、恶心等高原反应奋力排险。这期间,一块巨石从山顶滚下,眼看两名战士要被击中,李正彪大喊一声,扑了过去,一把将战士推开。战友脱险了,他的小腿却被剐伤,鲜血浸透了裤腿,染红了路基……

  穿隧道、越冰河,闯禁区、排险情。在征战昆仑山的3年多岁月里,李正彪带领官兵先后排除铁路重大安全隐患8起,处置各种险情27次,用满腔忠诚确保了青藏铁路的畅通。

  李正彪和战友们在漫天风雪中巡逻在铁路沿线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3年250余封感谢信,封封蕴藏着一个感人故事--

  隧道长度有限 真情关爱无限

  李正彪率领战士们顶风冒雪检查铁轨上的螺丝是否松动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3年250余封感谢信,封封蕴藏着一个感人故事--

  隧道长度有限 真情关爱无限

  雪山无语,冰川沉寂。

  常年驻守在昆仑山上,寂寞如同一把无形的冰刀切割着官兵的意志和信念。

  来自内地省会城市的战士小姜,没有被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所击倒,却几乎被寂寞推到心理崩溃的边缘。

  一次下哨后,小姜实在抑制不住寂寞心灵的躁动,气喘吁吁地攀上营房后面的山顶,想看看山外的世界,可映入眼帘的依旧是延绵不断的雪峰,方圆数十公里见不到人烟,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嚎啕大哭起来。

  一直默默关注着小姜的李正彪看到了这一幕,心如刀绞。他深知,心理上的荒芜远比恶劣的环境更可怕,迈不过心理障碍关,就踏不上奋进的征程。午夜,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身为一队之长,作好表率固然重要,关键还要让官兵在艰苦生活环境下愉快成长,在寂寞中有所获、有所为。

  为了让战士们充实起来,在李正彪的提议下,中队根据官兵个人兴趣爱好和意愿,很快成立了微机操作、新闻写作、书法摄影等各种兴趣小组,并组织官兵开展起"六个一"活动,即每天记一条名言警句、每晚组织一次十分钟新闻点评、每周写一篇心得、每月读一本好书、每月办一期小报、每年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如今,每到周末,氧吧论坛、主题演讲、昆仑山快乐男声大擂台轮番登场,堆雪、冰雕大赛纷纷亮相,一颗颗赤诚之心在一场场精彩活动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欢歌融化了昆仑山千年的积雪,笑语驱除了雪域高原万年的沉寂。

  在中队荣誉室,有一个装满感谢信的纸箱。文书告诉我们,这些来信都是写给中队长的,共253封。

  展读这一封封来信,每封信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李队长您好,我代表九泉之下的妻子感谢您对孩子的培养,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优秀青年,是与您的培养分不开的,最近他已被县委办公室确定为优秀后备干部……"这是原中队文书王小刚的父亲写来的感谢信。

  "队长您好!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因管理有方被提升为保安部副总经理,您对我的教诲终生难忘……"这是退役战士刘超从广东写来的感谢信。

  隧道有限,爱心无限。

  李正彪对官兵倾注了无私的爱,对人民群众更是一往情深,他爱民助民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

  昆仑山隧道下方,是青藏公路转弯处,坡陡路窄,每逢恶劣天气,李正彪都会带官兵到此巡视。2008年元旦前夕,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了一段发生在昆仑山上的录像。画面上,一辆侧翻的油罐车燃起熊熊大火,驾驶室里的3名乘客危在旦夕。在火焰即将吞噬驾驶室的瞬间,一名武警干部抱着大衣扑上正在燃烧的漏油点……在这次救援行动中,李正彪的右腿、左手等4处被烧伤。事后,来自北京、广东、四川等地的100多封慰问信雪花般飞向了昆仑山。一封写着"昆仑山武警收"的来信,是四川省南充市一位观众寄来的。信中说:"我也许永远不知道你是谁,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你为了谁。在那个震惊的瞬间,你的壮举宣布了你的名字--中国武警!"

  三支队队史馆里,记录着这样一串闪光的数字:昆仑山隧道守护中队上勤以来,先后救助受伤受困群众60多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爱人民、为人民,是人民卫士的职责,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今年5月4日,在青海省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卫士"颁奖大会上,李正彪的朴实感言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每天的巡逻检查是李正彪和战友们的必修课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三地三个家,家家都有他忘我奉献的真情写照--

  儿女情长久 报国正当时

李正彪组织战士们训练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三地三个家,家家都有他忘我奉献的真情写照--

  儿女情长久 报国正当时

  3年的执著坚守,面对个人和家庭的种种付出,李正彪最感到欣慰的就是每趟列车平安驶过。

  2009年5月1日,李正彪目送一趟列车驶过,拿出中队执勤日志写下7928趟几个字。车窗内,一个小女孩甜美的笑脸,让他不由想起了自己刚满6岁的女儿彤彤。自从登上昆仑山后,他只见过女儿3次面。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前年那个寒冷的夜晚,凌晨4点,妻子赵海燕打来电话:"彤彤昏迷不醒,你回来呀,你快回来呀……"原来,3岁的女儿突发高烧,体温达到了39度多。看着躺在床上神志不清的女儿,孤立无援地妻子哭了,情急之下拨通了他的电话。妻子那无助的哭喊声,每每在耳畔回荡,就如一枚枚钢针扎在心尖上……

  谁不想家人团聚,谁不愿合家欢乐?李正彪年迈的父母远在老家,妻子和女儿租住在西宁,自己在昆仑山中队。三地三个家,家家都有他一往情深的牵挂啊!

  前年2月,母亲生病做手术,而他又不能赶回探望,只好给老人寄张照片。很快,母亲从病床上写来家信:"新娃(小名)啊,照片妈看到了,我孙女越来越好看了,就你又黑又老的,快撵上你爹了。我们在家都很好,不要挂念……"听到千里之外母亲满足的心声,让他由衷感到母爱的伟大。

  去年5月,瘦弱的妻子为照料因高原并发症而住院治疗的岳母,累倒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多天。而此时此刻,李正彪正带领10名官兵昼夜蹲守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执行抓捕盗猎团伙任务。等李正彪完成任务赶回,看到面容憔悴的妻子,他不知说什么是好。望着丈夫愧疚的表情,妻子的怨恨全没了。

  妻子赵海燕知道,丈夫是个内心情感丰富的人。他常说:"儿女情长久,报国正当时。"为此,他把对家人的爱深藏在心底,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中。

  部队上勤之初,不少官兵对到高原怀有畏难和恐惧心理。为消除大家的畏惧感,执勤训练,他站排头;排险除障,他第一个冲上去。尤其是夜深人静时,他陪伴每个战士度过最难熬的一班哨,让战士们在凛冽寒气侵袭中,增强"岗位关联国之重器,事业维系天路安危"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迈过了心理抗荷能力这道坎,李正彪又带领官兵向生命极限发起挑战。他潜心研究高原生存、训练、处突方法,编写了《高原适应性训练手册》、《高原处突难题研究》等5套教材,探索总结出的多项训练成果被上级推广。他还结合勤务需要,设置了暴雪堵塞隧道口怎么办、火车通过时泥石流来了怎么办、发生地震怎样自救等10多种预案,组织官兵反复演练。宝剑锋从磨砺出。3年多来,李正彪带领官兵挑战极限,攻坚克难,在履职尽责中实现着一次次自我超越,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数十次重大任务,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中队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熟悉李正彪的人都知道,他身上大小伤疤不下9处,而且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支队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多次给他批假让他休息调整,他每次都主动放弃。官兵们明白,李正彪乐与大山为伍,有苦不言苦,全靠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精神支柱。

  茫茫雪域,巍巍昆仑。时值记者下山之际,又一趟列车穿越隧道,隆隆驰向天际。山高人为峰。望着挺立山巅向列车行举手礼的李正彪,记者肃然起敬。

李正彪和战友们正在武装巡逻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