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

逐渐消失的非洲刻面艺术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11日15:08
  起初,我并没注意到当地许多人脸上都刻有花纹,或者应该说虽然看到了某些人的脸上刻有这样或那样的图案或线条,却没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现象——面痕予以足够的重视。直到有一天,我们驻非单位里雇了一个从尼日利亚北方来的黑人雇员,才改变了我的这个错误看法。

  新雇员名叫乌斯曼,富拉尼人,穆斯林。他的脸上除在左颊下部刻有一较长的线条外,在嘴唇两边还各刻有3道线条。这个像极了猫胡子的图案,先是让我忍俊不禁,继而引发了我的好奇。经过深谈方知,原来非洲的面痕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是不可小觑的。

  面痕,就是在面颊上留下的用刀刻过的具有特定含义和形态的印痕。很久以来,为了永久性地在部落与部落、家族与家族之间做区别,非洲人使用了这种古老而又原始的符号作为辨认方式。

  乌斯曼的老家在尼日利亚北部农村,据他告诉我,当地仍保存着刻面风俗,往往在婴儿诞生的第三四天就给他留下这个永久的痕迹。

  面痕的刻法,不同的部族有不同的规矩和讲究,其特定的含义和特定的仪式都有很谨严的规定。在漫长的人类活动发展中,这种刻面形式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并在演变中,被赋予了其他的功能,如审美的功能等等。而这些额外功能的出现,使得面痕文化在形式上更多样化,其象征意义也空前丰富起来。

  在非洲,这种拥有“部落之印”之称的面痕文化,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且被许多部族所共同实施。

  尼日利亚北部的博尔诺州有一个叫做奇卜克的部落。奇卜克人的肤色比当地其他部落的人的肤色要浅得多,因此人们称他们是“红种人”。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肤色较浅,他们的面痕则更突出、更瞩目。

  刻在奇卜克姑娘和妇女脸上的面痕,归纳起来有两种模式。一种的名字让我们中国人听上去有些恐怖,叫做“放血式”。奇卜克人认为,如果体内血液过多,则容易致病,所以当有人生病时,人们就给他放血。另一种的名字又非常好听,叫做“美面式”。顾名思义,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女人们的美感,因而多用于年轻女孩和妇女的面容上。

  在乡村,“刻面”是一种技术活,不是人人都可随意而为之的事情,人们称作这种活计的人为“刻面师”。刻面师的工作不限男女,只要有技术、有耐心,都可以从事这个工作。但在报酬上,男女同工却不同酬。男人刻一次面可以获得200奈拉的报酬,女人则很难获得报酬,最多不过是被刻面孩子的家长上门为其劳动,多是磨磨玉米面等的杂事。

  刻面的过程对陌生人而言是很恐怖的。一般来讲,其深度为1/16英寸,流出的血被认为越多越好,如果有时流出的血被认为是不够多的话,则需重新再刻。另外,在血尚在流的时候,就要立即把木炭灰和绿靛叶磨成粉状的混合物质涂抹在刀痕之上。几个小时后待创伤面逐渐干凝后,要用清水把脸洗净,然后,每天都要用由酪脂果和花生仁榨出的油拌上牛油擦拭刀痕处,直到刀口痊愈为止。

  很多族落的刻面过程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特别是那些为了审美而实施的刻面术。比如奇卜克人从四五岁开始做第一次刻面术,以后直到成人还要不断实施多次。有的人到成年时被实施了20次或30次的刻面术,也不是奇谈。当然,有了第一次疼痛的经历,多数孩子都极不情愿再次接受刻面之苦,而大人就得强迫他做,有时不得不采用五花大绑的方式。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听起来也蛮有趣,有些老妇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实施刻面术,为的就是一个“美”字。

  作者:江东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