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 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首个完工项目——202号贮箱焊接装配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本报记者 王涛 摄
产业规模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44.4亿元,占全市工业28.4%
技术标杆
天津企业主持和参加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超过1000项
研发实力
今年前9月,全市工业企业申请专利6535件,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达到53.4%
拥有1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0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本报讯 (记者 吴巧君 实习生 崔信行)近日,有两则消息传来,让天津工业界为之振奋——
一是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09年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综合评价结果,在全国575家国家认定技术中心考评中,本市1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综合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评分继续位居全国前三名;
二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5部门为表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突破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决定对全国575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2009年两次评价得分前50名的,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本市的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天士力集团、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技术中心获此殊荣。
这两则好消息只是近年来天津工业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快推进产业、产品和工艺创新,努力实现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转变的一个缩影。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提供的数据表明:2008年全市大中型企业科技经费支出额达到248.34亿元,8年前的2000年这个数字是20.54亿元,增加了11倍以上,年均增长36.6%。科技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由2000年的1.16%增长到2008年的2.66%,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前9个月份,全市工业企业申请专利6535件,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达到53.4%,而这个比重在2000年是26.7%。(下转第3版)
(上接第一版)天津企业主持和参加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超过1000项,其中主持制定的标准845项,钢管、赛象、海鸥等一批企业正成为行业中的标杆。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444.4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28.4%,天津成为全国6个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天津建立了完备的工业自主创新体系,围绕滨海新区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引进了中船重工718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等一批国家级大院大所,开展部市合作共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迅速提升了天津工业的原创能力。以重点骨干企业集团为主体,重点搭建汽车制造、装备成套、生物医药、现代冶金等十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围绕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进一步加快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国家级、市级和企业级技术中心分别达到19家、266家和3600家。
天津坚持开放创新的工作思路,吸引集聚了一批创新团队、技术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众多海外留学生、知名学者来津创业。2008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到42万人,比1949年的6000人增加了70倍。目前全市拥有两院院士3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4人,长江学者78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9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7个。
截至目前,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开发机构180个,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12个,开发了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芯片、高端半导体照明、高性能分离膜、特种复合纺织材料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项目。
天津还积极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设立了超百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为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现代汽车模具产业化等项目提供了创业投资,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2009年,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拿出1.9亿元资金,其中1亿元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平台建设。12家企业进入全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力神电池、天士力中药、石油套管等位居行业第一,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