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在韩国:在韩国最黑暗的时代引发共鸣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13日11:12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在东亚也十分有名。鲁迅研究对理解韩国与中国的关系有很大帮助,是连接韩中文化的桥梁。在韩国,对鲁迅的研究始于1920年。从1927年在韩国杂志《东光》上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译文,到至今为止的80多年间,其译介随着韩国社会的发展从未间断过。鲁迅的大部分作品都被翻译成韩文出版,对其相关研究的论文也有400余篇。通过对鲁迅的研究,韩国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同样使韩国文学看到了自己相似的境况。在这样的过程里,鲁迅文学在韩国的研究,带着有韩国历史、政治的特殊性烙印。
不同时代的鲁迅研究概况
最初把中国现代文学介绍到韩国的是1920年由梁白华在《开辟》杂志上翻译发表的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的《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一文。此文同时介绍了鲁迅,说他是中国小说创作中的一位十分出色的作家。这是使鲁迅这一名字第一次为韩国人所知的文章。而随着1927年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在《东光》上的发表,韩国对鲁迅的关注出现了高潮。
此后,随着《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伤逝》、《故乡》的相继翻译,韩国人逐渐了解了鲁迅。丁来东的《鲁迅和他的作品》这一文章,对鲁迅的作品作出了评价,还开始介绍了鲁迅个人的相关文集。与鲁迅交流过的极少数韩国人,是因为抗日运动而流亡中国的几名独立运动家与知识分子,他们对初期鲁迅文学在韩国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鲁迅作品中所提倡的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使深受殖民苦痛的韩国人在反省的同时,还看到了一线希望。
鲁迅的思想和文化精神在韩国的影响甚大,使得日本开始对其产生了警惕。结果,在1937年中日战争打响以后,朝鲜总督府开始限制中国社会思想、中国文学流入韩国,特别是对鲁迅作品以及相关研究材料以禁书的形式加以严格地限制。对鲁迅的研究,虽然韩国与日本几乎同步,但是由于当时的韩国在殖民统治下,所以韩国自身的研究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1945年日本投降,韩国得到了光复。在光复以后,韩国对鲁迅的研究又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1946年,鲁迅的主要短篇小说的韩文翻译本《鲁迅短篇小说集》(共三卷)出版了,丁来东、金光洲等学者也陆续发表了有关鲁迅的作品介绍或者评论。但是1950年的韩国战争又使韩国的鲁迅研究出现了新的一轮萧条。到了70年代,韩国的鲁迅研究开始逐渐恢复,有了关于鲁迅研究的学术论文,并且出现了对鲁迅生涯和作品全面研究的新局面。
80年代,开始学习中国文学的年轻学者们,对鲁迅的研究较为活跃。研究数量与质量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60篇以上的研究论文发表,其中包含了作品研究、思想研究、研究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重点由对小说的研究,转向其他领域。对鲁迅的诗歌以及散文诗集《野草》的研究也慢慢开始,对杂文的研究也初露端倪。
90年代以后至今,可以说是鲁迅研究最为活跃,最为成熟的时期。由于中韩两国的建交,促进了两国的交流,也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更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大量地进入了韩国。这时期,对鲁迅的研究题材更为丰富,研究方法以及立场更为多样化。
韩国鲁迅研究的特征
“韩国知识界呢,也很早就接受鲁迅,从鲁迅的文学与思想里发现觉醒封建意识的资源、反封建斗争的精神武器,进而发现和帝国主义压迫者或者法西斯斗争的锐利的思想武器。”朴宰雨教授是在韩国对鲁迅研究贡献最大的学者之一,他在《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的序文中也写了这样的话。这是韩国鲁迅研究一大特征的反映。
韩国在1910年韩日合邦以后,约有35年受到日本殖民统治。这是韩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鲁迅文学就是在那时被介绍到了韩国。鲁迅作品中体现的反封建思想,反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斗争精神以及自我反省等,与韩国人产生了共鸣。介绍鲁迅的知识分子一般都是独立运动家或者是殖民地知识分子,这一点也不能忽视。初期对鲁迅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学者,都赞成鲁迅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并强调鲁迅文学中的启蒙主义思想。鲁迅研究在这样的道路上,与其作品文学性的价值相比,作家本人思想和政治立场更受人瞩目,人们不仅把鲁迅看待为文学家,更看待其为思想家,革命家,从而确立了鲁迅的地位。
有着独立运动家与民族诗人之称的李陆史,除了关注鲁迅作品的文学方面以外,更注重其社会功用性。这是独立运动家对鲁迅的革命精神和社会改革意识作出的极高评价。作家韩雪野接受了当时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革命精神,并把鲁迅看作是启蒙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
与以上学者持不同意见的小说家李光洙,对鲁迅的作品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虽然他承认鲁迅作为小说家的才能,但是他对鲁迅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阿Q与孔乙己这样的人物持否定的态度。这与他本人推崇日本帝国主义有关,他为了自身的处境,轻视“阿Q”、“孔乙己”具有的历史内涵和启蒙意识,忽略“阿Q”、“孔乙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另外,他故意无视鲁迅文学的价值、文学中的批判精神以及作品中的启蒙侧面。
在解放后到韩国战争爆发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鲁迅研究活跃地发展。这些研究论文里一部分是介绍鲁迅的作品和评论,但大多数还是注重他的革命和思想的方面。之后,在推崇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70、80年代,鲁迅仍对韩国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时期,与把他看成是文学家相比,评论界依旧更强调鲁迅是一名思想家和革命运动家。特别是在主导民主斗争的学生之中,有着“韩国鲁迅”之称、为学生运动精神支柱的李泳禧教授在《从鲁迅看今天的我们》一文中曾作过下面的表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鲁迅是多彩多样的,可是我所介绍的是在中国黑暗而混乱的社会里,作为思想家、评论家并将其思想付之于实践的知识分子的鲁迅。”他认为鲁迅自身的思想不仅以文学形态展现,并且被社会实践中的知识分子所称颂。所以李泳禧不把鲁迅看作一名文学家,而把他看作是一位实践知识分子。
90年代以后,把鲁迅看作是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倾向多少有点减轻,但还没有完全消失。这一时期,鲁迅文学作为文学家本身的“文学”价值渐渐得到更多重视,这个领域的研究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趋势。这时期学者们注重鲁迅作品的文学性、现代性。有关鲁迅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叙事特征和人物描写等文学方面的论文不断出现,还有以《鲁迅的现实主义理论》,《鲁迅"叙事"的"现代主义"性质》等文章为代表的鲁迅现代性研究也层出不穷。这些文章都注重鲁迅文学本身的价值,更深入地认识鲁迅,鲁迅作为文学家的地位比以前更巩固了。
(韩)李润姬 (来源:湖北日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