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2日下午3时,“生命”——康木祥2009北京木雕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将展至11月16日结束。
来自宝岛台湾的康木祥先生的木雕艺术为何能引起大家广泛关注,请看记者为您揭秘。
康木祥现场创作
主持人:欢迎您继续关注《海峡两岸》。11月12日,台湾的木雕大师康木祥先生的名为“生命”的木雕艺术展在北京举办,康木祥先生来自台湾的苗栗县三义乡,那里是著名的木雕之乡,而且,康木祥先生还独创了风切劈流法的雕刻创作手法,他的作品也为艺术界所推崇,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康木祥先生作客《海峡两岸》的演播室,来跟我们聊一聊他的木雕艺术人生,欢迎您康先生!
康木祥:谢谢!欢迎大家!
主持人:首先我们还是先让观众朋友通过一个很短的短片来了解一下您的经历。
解说:康木祥,台湾木雕艺术家,祖籍福建。1961年出生在台湾苗栗县,家中三代都从事木雕工艺,康木祥13岁开始接触传统木雕,1986年康木祥在苗栗三义乡成立木雕工作室,在三义乡是康木祥相当重要的一个创作阶段,他的作品不仅融合了传统的技艺经验,使他的创作更接近自然,同时也融入了当代艺术的创作元素。在创作过程中,康木祥先生也逐渐形成了“作品即做人、做人即作品”的创作理念。1998年开始,康木祥先生的木雕作品开始在岛内外展出,受到艺术节的高度评价。2002年,康木祥受邀登上无人居住的龟山岛,利用当地的漂流木进行创作,龟山岛位于台湾东北海域,距宜兰县12公里。康木祥在龟山岛生活创作近一年的时间里,对生命有了独特的体验,创作出名为“生命潮”的木雕作品系列。
在三十多年的木雕创作中,康木祥先生从传统木雕,不断探索木雕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创作了“深情”、“海岛情”和“生命潮”等系列作品,受到海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目前,康木祥先生在继续从事木雕创作的同时,也开始创作青铜作品。
11月12日到16日,康木祥先生的木雕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展。康木祥先生表示希望未来能与大陆的艺术家有更多的交流。
主持人:我们刚才也了解了一下您的从艺经历,很小的时候您就开始从事木雕的工作,而且您是出自木雕世家,能告诉我小的时候,木雕给您的感觉是什么?家人来对你传递的木雕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品?
康木祥:好,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海边的一个小镇,那个小镇都是做木雕,整个村庄都在木雕,我兄弟姐妹都在做木雕。在从小出生的时候,就开始看到木雕了,以前小时候就帮忙磨一些细的东西,用砂纸,然后就开始接触木雕的世界。那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环境,一个艺术家他的环境很重要,而且就是说,我也爱上了木雕的世界。当然木雕它本身,它就是说从心灵上刻画出来的作品,也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兴趣。
康木祥先生木雕艺术作品
主持人:那是因为小的时候生活的环境给了你很大的影响,那个时候在海边生活,是不是有很多那种浪木,所以就是让您的祖辈,或者您的家庭来从事这样一项事业?
康木祥:是,早期在台湾的木头很丰富,但是慢慢因为环保的关系,现在的漂流木都是要靠老天,他在上面大水冲下来的一些漂流木,然后这些漂流木从高山漂到大海,它就会形成不同的造型。然后在这个造型中,你产生很多的灵感。那我想说这些枯木,这些漂流木,我在唤起它的生命。
主持人:康先生是来自台湾苗栗,我们知道苗栗的三义乡,它素有雕刻之乡的美称,而且有很多个人雕刻的博物馆,在街边也有很多木雕的小店,进去之后你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木雕。但是家家木雕摆设的作品几乎风格都是差不多的,就所有的货品,可能是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都是一样的,只是价钱不同而已,那么您的博物馆可能里面陈列的都是特别富有艺术气息,是含有您个人一种风格在里面的艺术品,那么怎样把您的作品和其他人的作品区分开来,来形成你自己独特的一种风格?
康木祥:我想你刚刚说的,三义是整条街都是木雕的世界,我刚刚说,我哥哥他们也在里面开店,也是在这一条街上开了好几家店。我想说那个东西都一直传承下来,我就开始走一条不同的路。为什么说我的作品会跟他不一样,我是用一些奇形怪状的一些木头去雕出我内心的东西。然后我内心的创作,可能在这一代特别喜欢。就是说有思想,有观念的人更需要那一种创作。然后我一个人不是在店上,我一个人不是在马路上,我是在一个森林中,森林中里面还可以在那边有很多人会找,找到我。因为我是从介于传统的雕刻创造新的生命,就是创造出不同的,跟店里面不同的风格,就是要去了解它木头的造型,然后融入你内心的想法,然后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解说:康木祥在数十年的木雕创作中,为了探索新的艺术元素,他处处细微观察,康木祥先生出生在海边的乡镇,随后在生活和创作中都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体验,他见识过无数次的风吹海沙的景象,风吹海沙时风与沙平缓轻快地翻动,风吹沙之后平整沙面,都令他着迷,受到海风吹海沙的启发,他逐步结合“切、劈、划、割、整”的雕刻要领,独创了被称之为“风切劈流法”的木雕手法。
在康木祥木雕展览的现场,康木祥先生手拿电锯,为我们展示了“风切劈流法”,一把电锯在康木祥先生的手中如同文人有快笔,而一块枯木就像一块画布。经过康木祥先生的雕琢,一件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主持人:全情投入这需要一定的心力。您也提到了岁月的积累也是艺术成就的一部分,岁月积累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您特别值得回忆的某件事情来给我们讲述一下。
康木祥:从小是生活一个很快乐的一个家庭,因为我从小是排行老小,所以说父母亲都很疼爱,包括姐姐、哥哥都非常照顾。我想说,要上小学的那一天,是我姐姐帮我打扮漂漂亮亮的上了小学。然后我想说,这个过程是因为有了爱,在我内心的世界里也是充满着爱。所以说,我到了龟山岛以后,我一个人在岛上的时候,我发现说,这个世界人真的是很渺小,但是要来到这个社会,要来到这个天地,他真的是很了不起,而且能够生存下来。
主持人:当时在一种什么样的机缘之下才促使您去龟山岛?
康木祥:当时是因为发现这个岛要开放,想说要做观光,以前都是不开放,都是把它封闭起来,但是那上面有很多的漂流木,然后就找了我,上去去寻找这些漂流木,看能够把这些漂流木给它一个重生的机会。就是这样的姻缘,我上了龟山岛,被邀请一个人在上面当岛主。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是有很多的记忆。
主持人:就一个人在龟山岛吗?
康木祥:我一个人在龟山岛。
主持人:一个人在龟山岛专门雕刻漂流木。
康木祥:对。
主持人:多长时间?
康木祥: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因为那个东北季风很大,到了东北季风来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住人,那些作品后来就把它搬回台湾这个地方来。所以说本来是要在那个岛上成立一个美术馆,后来是因为风的关系,没有人在那边住,也没有办法人在那边管。我在龟山岛上想很多,每一天潮来潮去,海水的潮来潮去,就发现潮来,漂来的东西每天都不一样,有广告纸,有废铁,还有一些神像,佛像,有人不要了,或是说有的被大水冲出来了,因为台湾有很多神像,对于宗教算蛮有这种想法的。然后有时候就被漂流到海边,我就会去捡,每一天就看到不同的东西,而且感受不同的。每天就在期待,只有在期待说每天早上可以不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来,没有人,只能跟大海中在对话。
主持人:在龟山岛的那段时间,您完成了多少作品?那么作品的主题大概是什么?
康木祥:都是海,那些系列都是跟海边的人文、情景有关。比如说一些船夫,或是一些居民,当地的居民,还有自己在感动中,在情感上的一些表达。比如说生命的源头,人就好像潮水一样,一来一往,人是很渺小,我想说我的生命是来的最源头,然后又要唤起这一些木头给它生命。
主持人:那您创作的取材一般都是在台湾取材?一些漂流木?
康木祥先生木雕艺术作品
康木祥:对。因为本身我很喜欢木头,包括台湾哪里有漂流木,再远我都会去看。比如说有人刚好有收藏这一块木头,他没有用,那我会高价去给它买回来。如果说我今天没有买的话,我回去我会睡不着觉,因为我怕说他卖掉了。我有一次曾经在三义的街上,刚好那个也是雕刻师,他本身有买了一棵木头回来,然后我就在外面看着那一棵木头,他已经给我招手了,因为价钱的关系,结果没有跟他谈好,结果一回头,要去跟他买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他本身把那一棵木头已经破坏掉了。所以,我那个时候心里很痛。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大陆也有很多地方有这样的漂流木,比如说在松花江就有很多松花江浪木也是挺出名的,有没有想过将来创造一种合作的机会?比如说在大陆选材,在大陆雕刻?
康木祥:我是考虑说,怎么样再能够创作最好的东西,然后我想说,大陆因为木头我不熟,借用这一次展览,我的朋友就把我带到一个张家港去看木头,我看到一棵木头很漂亮,我就给它买下来了,有一棵木头现在在大陆,很有价值,又大。那个木头我也是想说,在我这一段时间我在沉淀,我在感受大陆的这种生活,然后我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会把这一块木头再把它创作出来。(综合)
浏览更多传媒资讯,欢迎点击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