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

加拿大人想尽办法对付雪(组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13日17:17
  有人说,加拿大是一个埋在雪里的国家。此话不假。在这个高纬度国家,有些地区一年中有超过半年时间处于冬季,下雪成了家常便饭。加拿大人的生活智慧,也常常体现在“斗雪之道”上。

  雪鞋不怕盐水“毁容”

  都说加拿大的幼教提倡表扬不提倡批评,可儿子去托儿中心的第一天就挨了句批评:“怎么回事?为什么你爸爸没给你准备裤子?”这位老师说的裤子是加拿大特有的“雪裤”,上学的孩子人手一条。这种尼龙运动长裤有点像滑雪服,里面加了防水涂层,裤脚可以收紧。看上去虽然有点傻,但在下没膝大雪的加拿大却很实用,既弄不湿衣裤也冻不着身体。进屋时脱下来一抖,放在衣架上一会儿就干。小孩经常在室外玩耍,所以加拿大的学校特别强调“要带雪裤”。市场上,这种雪裤10加元(1美元约合1.10加元)就能买一条。

  记者经常往返于中加两国,每次回来,“扫货”是必不可少的。但什么都可以买,唯独不能买靴子。有个朋友花1000多元买了双皮靴,到加拿大穿了两周就变得惨不忍睹。原来,加拿大冬季动辄撒盐融雪,中国皮靴没有防盐腐蚀的涂层,碰上就会“毁容”。好在加拿大的防盐雪鞋挺便宜,一双只需20加元。

  加拿大的冬天能让人领教什么是真正的“寒风刺骨”,而且这里的风常会无缘无故无节制地刮。因此人们出门时帽子和手套是必备行头。拉下来挖两个洞可以抢银行的那种绒线帽,加拿大男人戴得最多。他们的皮手套则有点像中国东北的“手闷子”,就是除了大拇指其余4个指头不分家,据说这种设计最保暖。

  独轮雪锹家家都有

  许多加拿大人住的都是独门独院。按规定,如果居民没有把自家门前雪铲净,政府的除雪专员会来提醒。如果过期还没动静,清雪队会出动代你清理,不过所需花费就要由业主承担。加拿大人普遍开车出行,上路、停车,都会遇到大雪的考验,因此许多人备有“家庭式”和“便携式”两套除雪设备。

  所谓“家庭式”,是家里工具间预备的。这类工具通常有雪锹、雪镐和雪桶等等。第一次看见雪锹,还以为是杂技团的独轮自行车。这种手推车式的雪锹用起来无需弯腰,特别省力。手推车雪锹的升级版是感应式雪锹。这种机器就更牛了,平时放在院子里,只要地面上的积雪达到2.54厘米,它就会按设计好的路线开始自动铲雪。当然这种雪锹有点贵,不像手推车那样每家必备。有些家庭还有更“尖端”的武器———电动雪镐和电动吹雪机。

  有一回,记者到当地朋友家做客,发现进门的地上放着一个塑料餐盘。我正纳闷怎么把盘子放这了,主人就示意我把脱下来的鞋放到盘子里。原来这“盘子”在当地叫snowtray,是类似雪垫的意思。冬天进屋时脚上沾着厚雪,会化得满地是水,所以加拿大人就推广了这种托盘,四边高出一圈,鞋往里一放,多少水也流不出来了。

  车上装备个个专业

  所谓“便携式”除雪设备,则是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加拿大冬季的开车族要“全副武装”,通常车里会备一把好使的折叠雪铲。这是为防备汽车在室外停留过久、被雪封住开不出,用来除雪的。还有一种小型电雪铲,只需和车里的点烟器连上,铲子通电后发热,就可以化掉车窗上的冰雪了。

  许多车里还会放一支防雾手电筒,一旦汽车在风雪夜抛锚,电筒可用来呼救及标明自己的位置。开大车的人还会带根拖车绳。要知道加拿大的陆地面积比中国还大,但人口却非常少,雪天自助或助人都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许多雪情严重的省份,当地法律规定,冬季车辆必须换上雪胎,否则不得上路。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渥太华,也不得不给自己的大卡迪拉克换上了雪胎。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王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