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 我国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变局下中国机会 谨慎乐观看待创业板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2009年11月14日10:18

  全球经济变局下的中国机会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酝酿变局,中国的机会在哪里?日前,20多位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汇聚“2009新浪金麒麟论坛”,以“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成长”为主题,通过对全球金融形势的纵横透视,梳理出格局动荡下的中国机会。

  曹文炼

  金融监管权应适当“下放”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认为,金融监管从大的方面分宏观方面的谨慎监管和微观方面的谨慎监管,中国金融的微观活力还不够,应当有所加强。

  “中国应该更好地发展两极的金融监管体系,对于一些没有系统性的金融机构或者类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可以放给省市一级的政府去监管,让他们自己承担风险,更有利于服务好实体经济,服务好中小企业,服务好民营经济。”曹文炼说。

  曹文炼建议,应当鼓励微观金融监管的创新,包括担保机构、信贷公司、社区性的银行以及创业投资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等等,将来都可能是地方监管的金融体系的主要微观主体。

  曹文炼还指出,为了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更好地发挥宏观有效调控的作用,金融监管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应当加强相互协调配合。金融监管政策应该有一定的利益周期性,就是在经济比较趋热的时候,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的拨备等方面相对更为严格一些,对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和监管更严一些,约束更强一些。而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应该适度放松一些,因为靠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往往是顺周期的,金融监管在这方面跟宏观的配合还有待改进的余地,包括国务院会议提到的防止重复建设,金融怎么支持结构的调整,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研究改善的余地。

  李克穆

  监管政策应将风险化解于发生前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表示,这轮经济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监管危机。监管机构应当从机制上防止问题企业的产生和风险的积累,促使各类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客观规律运行,制度先行,把风险化解于发生之前,“这正是监管工作的任务所在”。

  李克穆认为,在全球经济呈现企稳回升迹象之时,要关注处置危机的手段、方式和程度,这是避免经济陷入另一场危机的必要准备。此轮危机中,一些金融机构在接受救助时获得了过多的流动性,各国央行又维持低利率,容易出现流动性失控风险。

  李克穆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认为监管者需要从政策的产生过程和监管环境进行思考,例如在金融危机中发生重大问题的企业成长、形成与监管的过度放松是否有关联。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当在保护创新的同时,在更深层次研究减少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

  同时,李克穆认为,在这次危机中许多国际著名的金融企业发生危机,都与金融衍生产品出问题密切相关,而相应的监管却严重缺位。从保险业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过程中,问题相对集中在资金运用方面,国际上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危机,主要是由于投资衍生产品发生重大失误。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拓展与顺周期环境密切相关,要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切实强化和完善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

  厉以宁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能变

  全球经济企稳回升,很多国家都在考虑一个问题:是否应考虑宏观政策的“退出机制”,回收流动性呢?中国货币政策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认为,由于结构平衡、流动性、就业等问题还未能较好地解决,收紧货币政策容易把前一段改革、采取的措施、宏观调控的成绩抵消,所以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不能变。他指出中国实施“退出机制“时间表为“至少继续保持到明年两会期间”。

  厉以宁指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支持我国目前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不能单纯从总量上来决定政策的变化。今年以来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目前市场流动性偏大,但是从当前我国的货币信贷结构分析,当前我国信贷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虽然从银行信贷来看,已经呈现流动性偏大的局面,但很多企业仍然感到资金紧张。这主要是因为在国际金融风暴冲击的情况下,企业感到了经济困难,都手持现金。所以,对银行来说资金是出去了,市场上的资金没有流动,每个企业都有超常规的现金储备,以备资金链断裂。所以,流动性有用,但是总量分析的确是不解决问题。所以,当前的中国应该继续来做信贷的政策。 最后,无论是从当前的物价数据,还是影响中国的三种主要价格(石油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农产品价格)的现状和前景来看,通货膨胀都不会在短期内出现,这也为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实施的市场环境。

  厉以宁认为,应当对于中国的信贷结构进行调整,银行信贷资金应当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停留在虚拟经济,以防止虚拟经济价格的上升和股市的上升对实体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应当让更多的信贷资金进入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急需发展的企业;此外,信贷资金应当进入到短板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而不是目前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全球投资成本上升

  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认为,全球政府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动利率的增高,从而导致投资成本会进一步上升。

  现在很多国家为了“救市“,承担了很多政府赤字和债务,其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全球在未来几年的利率都会增高。菲尔普斯说,很多证据表明,当世界赤字占到80%的时候,世界的利率可能会上涨2%,可能从4%上涨到6%。这会使得资产价格不断下滑,股票的价格同样也会下滑。这会减少投资,反过来就会造成经济活动的大幅减少,并且也会影响到就业。

  为解决政府赤字,菲尔普斯建议,在国际层面,各国需要开展多边合作协议,来慢慢减低政府赤字,直到世界的债务回到一个安全的基准。

  黄益平

  中国出口明年依然严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认为,明年年终的时候,美国和欧洲向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又会回落,到时候中国的出口还是会受到影响。

  黄益平判断,全球经济可能呈现“W”型复苏。因为现在很多增长的源泉、动力很难持续下去,比如美国老车换新车的政策、库存调整的变化、很多财政开支等都在高速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再过几个月,这些经济刺激效果就没有了,到时候经济增长无从依靠。所以,到明年年终的时候,我觉得美国和欧洲向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又会回落。届时,面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回落,中国出口又将面临严峻挑战。

  黄益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产能过剩的制约。“现在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是出口导致的,但是应该更多让市场来决定,而不是个别决策者来决定这个行业过多,这个行业过少。我们过去有很多经验,90年代末的时候,国家说发电量能力过剩了,五年不上新项目,结果不到五年,全国性的普遍短缺。所以我觉得还是让市场来决定比较好一些。”

  吴晓求

  谨慎乐观看待创业板

  上月底正式开板的创业板引起投资者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用谨慎乐观的态度看待创业板。他说,先谨慎后乐观。先谨慎就是看到它困难很大、问题很多。但是中国经济规模大,而且背景好,所以经济处在一个上升的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板又比其他市场有更好的大背景,所以是谨慎乐观。谨慎来自于市场特殊的地方,乐观来自于中国大背景。

  吴晓求提醒投资者要警惕来自四方面的风险。“一是来自于流动性风险。虽然可能开盘,初期的时候市场很热闹,慢慢下去会存在一种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买卖的交易量非常小,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成长过程中不确定性,带来股价不确定性。这个风险非常大,因为它只是一个小企业,这个小企业未来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如果十年一个周期的话,一般算来只有20%的企业能生存下去,80%的企业会被淘汰。三是一开盘很热闹,慢慢清淡了,价格下移的风险,这是存在的。四是来自于它的股东,如果要卖的话,股东也会带来风险。因为这种小企业股东,要减持,这个企业基本上就不行了。”

  李稻葵

  中国银行业要居安思危

  在这轮金融危机当中,中国银行业成为全球金融业风险控制做得比较好的几个楷模,全球市值十大银行至少三四家是来自中国。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却认为,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中国银行业还要居安思危。

  “现在说中国的银行好,第一是说市值高,二是说呆账率低。但是要知道,市值也好、呆账率也好,都是动态的。现在中国银行发了这么多贷款,今年肯定突破10万亿了。但是未来五年之内,这么多贷款里面,能保证呆账率还这么低吗,这是一个大问号,所有人都要认真研究,认真对待,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我觉得不能被现在的数据所迷惑。按照这个逻辑,两年前美国金融界照样值得骄傲,他们多么兴旺、多么发达,还是被金融危机打倒了,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居安思危。”

  唐双宁

  中国经济需要缓口气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8%,但也不宜高于9%,否则将带来结构问题、后劲问题、未来危机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说,中国经济的理想状态是“缓起缓落”,应当把8%-9%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

  “我国经济增长既不能太慢,也不能过快,更要防止‘大起大落’。“‘大起’之后必有‘大落’,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唐双宁说。对于如何实现8%-9%的增长速度,唐双宁认为,这个增长并不是平均分布,后发地区可以快一点,先发地区应当慢一点。国家在主要依靠市场的同时,应当辅以政策调节的办法实现这一目标。

  在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政策中,唐双宁认为,“就业”政策是关键。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实行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计划”,师资主要从大学毕业生中产生,这样既可以解决双重就业压力,又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唐双宁还认为,为了防止在保增长时加剧结构性矛盾,应当掌握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度”。他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问题”在于财源来自何处以及投向何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问题在于能否保持匀速微增。唐双宁认为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方向把握应当是“量入重于微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方向把握应当是“适度重于宽松”。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