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刘翔热?凸显田径冷! 飞人一走观众少了九成(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14日15:07

  2009年11月12日晚,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在广东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进行。中国选手刘翔以13秒51的成绩夺冠。中新社发吴峻 摄

  刘翔一走,记者少了六成、观众少了九成———

  刘翔热?凸显田径冷!

  刘翔的号召力真是不可否认。刘翔赛后的翌日,亚锦赛在大多数人眼里已形同鸡肋。

  昨晚6时许来到新闻工作室,顿觉人气比外面的温度更冷。不足十名记者散落各个角落,其中还包括几名外国同行。他们或聊天、或上网玩游戏,对即将进行的比赛丝毫提不起兴趣。据悉,已经有近三分之二的记者随着刘翔走了,刘翔那两天的比赛就是他们来广州的唯一任务。

  登上看台,观众更是只有前晚的1/10———不足3000人的样子。在混合区附近碰到中国田径管理中心竞赛部部长张永良,对此他也颇感无奈,但嘴里说的是:“很正常!很正常!”他感慨,田径在中国的观众市场实在太不成熟。“观众市场需要媒体介入,需要不间断的新闻报道,需要有高标准的电视转播,需要有一批大腕明星,而这些,我们都不具备”。他举例,日本每年都会举办60场以上的马拉松赛事,而为此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直播的媒体就有六到七家;去年北京奥运会BOB(电视转播商)转播一场田径赛投入的人数就超过百人。这些在中国,都不太可能。

  记者曾经在欧洲采访过三届田径世锦赛,那种气氛让人难忘。像2005年赫尔辛基,下着瓢泼大雨,寒风扑面,但在场的几万观众几乎无一退席,他们看得专注,喊得带劲,这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不过张永良坦言,中国观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至少目前不可能。“欧美国家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培养,才达到现在这种爱看、懂看的地步。他们也"追星",但离不开媒体大力宣传、巨星较多、高质量电视转播等等因素”。

  在其他条件尚难跟上的情况下,张永良认为,“造多几个刘翔这样的明星是中国田径的当务之急”。有了刘翔,人们于是认识了史冬鹏、纪伟、谢文靖,许多人因此喜欢上了田径,“像这次全运会又"造"出了打破男子三级跳全国纪录的李延熙,他将是我们未来重点培养的对象”。

  看来,当刘翔继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时,中国田径还很难改变只追星但整体“冷”的结局。

  本报记者 周方平 赵宝彤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陈天晗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